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原古树的故事

2008-01-19 14:22

古树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它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变迁,记录着这一方水土的人们繁衍生息、改造自然的历程。作为一座拥有2500多年的历史古城,太原境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千年古树,一株古树一段故事,几千年来,这些年过百岁甚至千岁的古树见证了古城的发展……
 太原古树的故事 2007年对于太原古树家族来说无疑是一个添丁加员的年份,随着今年6月份55株“新生”古树的发现,太原市的古树数量达到了518株。”

“古树是活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一株古树一段故事,太原境内分布众多的古树是古城2500多年历史的最好见证者。”12月18日,太原市园林局绿化处处长李定生给记者讲起了太原古树的故事。

“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树龄在100年以上的都可以称为‘古树’,太原古树不仅分布范围广,而且年代久远。年纪最大的要数晋祠圣母殿前的周柏了,高18米,树围5、6米,形状就像一条卧龙,所以又叫卧龙柏。2003年,我们对这棵树的年龄进行了测定,它的实际年龄为2995岁,确实生长于西周年间。”

2995岁的高龄,确实让人称奇。但李定生告诉记者,晋祠还有一棵可以与其媲美的“长龄柏”。

“这棵柏树长在晋祠关帝庙前,树高17米,也有2995年的历史了。”

2995岁的高龄,足以让这两棵“周柏”笑傲群雄。但说起太原名气最大的古树,恐怕还得数生长在狄村境内的那株“唐槐”了。

“这株‘唐槐’长在狄村唐槐公园。据说是唐朝名相狄仁杰的母亲亲手种植的,树前有清康熙年间太原知县戴梦熊立的狄梁公故里碑,历经1300余年,是太原地区最老的古槐之一,也是狄村现存的唯一狄仁杰遗迹。”

1300年的历史,虽然在众多古树中并不‘出彩’,但李定生告诉记者,这株“唐槐”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其它“古木”无法比拟的。

“除了上述三株古树外,比较有名的古树还有明代重臣王琼亲手所植的两株古银杏树。太原古树分布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年代之久远,在全国都是非常罕见的。”

“仅市区范围内,就仍然存活着几十株珍稀古树,有的树龄已近两千年,短的也有数百年。在晋祠,有最古老的隋槐和唐槐,在天龙山,有最粗的古槐;在狄村,我们可以看到相传是狄仁杰母亲亲手所植的唐槐;此外,在市区柳巷、北肖墙、东辑虎营、赤桥村、红市街、省政府院内等地也都遍布古树的足迹。”

一张古城的“活名片”,一个独特的“绿色古董”

太原拥有如此之多的古树名木,是历史的恩赐。而如何将这些活着的“绿色古董”更好地保存下来,则成为摆在李定生等一批园林工作者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古树保护在太原起步较晚。1992年的时候,我们才对太原市境内的古树进行了第一次普查。当时共发现233棵古树。”

李定生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普查的深入,越来越多藏在“深闺”的古树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

“截至今年上半年,共发现了518株古树。这还只是目前的数字,据我们粗略估计,太原市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古树尚未被发现。”

李定生说,在已公布的古树名单中,晋源区的古树数量最多,保护得也最好。

“古树保护是一项长期投资。太原市从1995年起,开始将古树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下拨10万元的专款。”

10万元在当时来说已算不少,但李定生告诉记者,“但随着古树数量的增多,10万元的经费也逐渐显得‘捉襟见肘’。”

“2003年,市政府出台了《古树保护条例》,将保护经费提高到每年100万元。钱多好办事,近两年来,太原古树的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3年,太原市园林局对古树进行了重新建档、编号,设置围栏、标本固化,还专门聘请了全国知名的古树保护专家,并将古树保护纳入科研所的研究课题。

“工作是做了不少,但还面临着很多人为和技术上的难题。”

由于空气污染等外部因素影响,病虫害的防治就是古树保护面临的一个大难题,许多古树出现了很多新的‘症状’,往往令李定生们 “措手不及”。

“我们只能是见一个研究一个,无法根治。”

病虫害的侵袭虽对古树成长有很大影响,但李定生坦言,相比自然侵害,人为破坏才是古树面临的最大“天敌”。

古树成了城市变迁的殉葬品

2003年6月,精营东边街一工地旁,6株国槐、白腊和垂柳被人剥掉了树皮; 2003年8月,宁化府旧城改造工地,两株古树惨遭戕害;2003年11月,五一路上,3株3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遭人为损害,1株身首分离;2004年6月,宁化府旧城改造工地,又一株300年国槐的树冠被齐齐砍去,老树奄奄一息……

每每谈及上述情景,李定生的心里就一阵悸痛。

“从1993年普查至今,因人为因素死亡的古树就达20多株,而未列入保护范围、还散落民间的古树更是生死未卜。”

“2004年的时候,在迎泽区桥东街面粉一厂宿舍院内,有一株标号为“028”的树龄超过300年的国槐。属于A级古树,树木的胸径至少有140厘米。但无缘无故地便消失了,我们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李定生告诉记者,与这棵国槐一起莫名失踪的还有杏花岭区的“118号”、“116号”、“121号”等古树。

李定生说,与这些莫名失踪的古树相比,一些开发商明目张胆破坏古树的行为则更让他气愤不已。

“2003年8月份,某开发公司在开发柳北宁化府和大濮府旧城改造时,擅自将大濮府4号院内一棵树龄为1000多年的A级保护古树,分割成几段。后来又在原宁化府18号院的旧址砍了一棵上百年历史的B级保护泡桐树,树根被挖出,扔在一旁。”

当时的现状,李定生至今仍记忆犹新。“太残忍了,也太无知了。除此之外,一些老百姓的封建迷信做法对古树造成的损害也很严重。”

“有的人迷信古树皮有灵气,便将其剥掉作药引子,破坏了树的输导组织。此外,因为年久的缘故,老树被一些市民顶礼膜拜着。善男信女们的乞求,折枝、剥皮、挖土,让信仰它的人们也沾沾‘灵气’。但老树如何能承受如此强取?”

据统计,近年来,在太原市的城市改造中,人为致死古树30余株。即使现在仍有一些古树在继续遭受破坏,虽然园林部门经常检查,尽量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但由于我国法律对破坏古树行为缺乏一定的制约,致使古树的保护工作经常陷入被动。

  ‘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古树屡遭破坏,让李定生心痛不已。而古树保护目前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也让这位园林工作者焦急万分。

“除了立地环境差、树身周围的空间被侵占;病虫危害;树龄较高,生长势头已走下坡路等问题外,保护资金和技术也是一个难题。”

李定生告诉记者,全市每年用于古树名木的资金虽有100万,但就是一棵普通树木每年定期施肥、病虫害防治也需近千元,何况千年古树?

除此之外,古树名木还需作支撑、防腐固化等专项保护,并且在技术、材料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单一株古树防腐固化就需近万元。随着越来越多的古树名木需要专业化的保护,每年投入古树名木的专项资金对于急剧增长的需求来说已经捉襟见肘。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古树,我们为每株古树专门做了碑文,由以前的树上挂牌改为现在的地上立碑。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相比资金的“捉襟见肘”,更让李定生担忧的是古树的生长环境在恶化。

“一些长在市区的古树,由于被周围的高大建筑遮住了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按照正常规律,一棵树每天最少需要2——3个小时的采光时间,但这些生在闹市的古树往往是终日不见太阳,长此下去,枯死是必然的。”

李定生告诉记者,由于破坏古树名木方面的法律条款还相对比较模糊,对于破坏古树者,只能给予一定程度的罚款。但太原市目前土地开发的价格每平方米已涨至好几万元,面对高额利润和模糊的处罚,谁又会顾及社会的长远利益呢?

“古树名木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不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累赘,它的存在会极大地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各方面的益处。而‘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这还得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天平上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但我始终人为,城市开发不是古树保护的天敌。”

保护古树是我们薪火相传的使命

如果说,文化古迹是历史文化的载体,那么古树则是历史冷静客观的“旁观者”,它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以顽强的生命传达着古老的气息。

“任何一株古树都是文物,是历代文人咏诗作画的题材,往往伴有优美的传说和奇妙的故事。对研究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变迁有着及其重要的价值。其次,古树由于生长年代久远,树种极为珍贵,许多外国人都愿意出高价买回研究,据说,一两2000年以上古树种能卖到几万英镑。”

除了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外,古树还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资料,它的复杂的年轮结构,蕴含着古水文、古地理、古植被的变迁史。

“此外,古树对研究树木生理具有特殊意义。人们无法用跟踪的方法去研究长寿树木从生到死的生理过程,而不同年龄的古树可以同时存在,能把树木生长、发育在时间上的顺序展现为空间上的排列,有利于科学研究工作。”

古树蕴涵的价值,固然让李定生欣喜,而国家一系列古树保护政策的出台则更令他欣慰。

“国家建设部相继出台了《古树保护条例》、《城市绿化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而太原市也出台了《太原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办法》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将增加明确的处罚制度,并加大处罚力度,要让破坏古树的冒险者望而却步。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古树保护将越来越正规化和政策化。保护古树,既是国民的责任,也是我们薪火相传的使命。古树保护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莱阳的古树名木
淄川的那些古树名木你都知道吗?快来看看吧!
不说你不知道,市区这几棵树已经一千多岁了...
花卉园之八三七(我拍摄的古树名木3)
西安千年树龄古树数量居中国第一 最大逾2000岁
苍南古树名木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