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凝聚汉朝汉人发展壮大的地域风俗文化
(2009-06-02 11:01:06)
转载▼
标签: 汉人
汉朝
华夏
荆蛮
农耕文化
中国
杂谈
凝聚汉朝汉人发展壮大的地域风俗文化
汉族源流之十一
汉朝是汉族形成、发展和壮大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不仅由于汉族的族名起始汉朝和汉朝汉人,还因为汉朝出现和形成了汉人不同的地域风俗文化。
汉朝汉人不同的地域风俗文化,渊源于古代华夏先世的血缘脉承,中原华夏地域风俗文化的传承沿袭,中原华夏农耕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华夏传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等历史因素,随着汉朝的强盛而出现和形成的。汉朝汉人不同的地域风俗文化,维护和巩固了不同地域上汉人的团结统一,凝聚着汉朝汉人的发展壮大。
汉朝汉人分布广泛、人口众多。汉初封建中央王朝在秦分全国为三十郡的基础上,又设置诸侯王国,经文景、武帝等几代的开边拓展,至昭帝时封建中央王朝已在东西9302里、南北13368里的辽阔国土上,建郡103个、县1314个、道32个、侯国241个;各地在登记在册的人口,也已达到5959万4978人。
一、汉朝汉人的地域风俗文化
汉朝汉人主要源自周秦以来的中原华夏,但也大量汲取融合了秦汉以来“广开三边,”而陆续汇入华夏的蛮、夷、戎、狄等族。按照《汉书·地理志》的记载,汉朝时汉人出现和形成了具有明显差异的,12个不同的地域风俗文化:秦地、周地、韩地、赵地、燕地、齐地、鲁地、宋地、卫地、楚地、吴地和粤地。
1、秦地:这是汉朝汉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地域风俗文化,甚至也是秦汉至汉唐时期,汉人地域风俗文化的中心。汉朝的秦地包括当时的京兆、扶风、冯翔、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和陇西。秦地的汉人地域风俗文化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颛顼的后裔柏益。其社会经济和传统生产的特点是:“养育草木鸟兽”“善驭习马。”这反映出他们从事的农耕文化,还带有“知禽兽”“养马汧渭之间”的产牧经济特点。
周人自先世公刘以来,其民遗风即“好稼穑,务本业。”故《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汉书·地理志》也对之称曰,“始皇之初,郑国穿渠,引泾水溉田,沃野千里,民乃富饶。”以至“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后世世徙吏……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
秦地所包含的是原西戎、犬戎等,非华夏民族文化生成和活动的地区。所以,秦地的华夏农耕文化,一方面与非华夏民族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双方长期相处、彼此交往、互相学习、共同融合,因此大量非华夏民族文化,源源融合到华夏民族文化之中。另一方面,也因为“迫近戎狄,修习备战,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从而使秦地风俗文化中增添了骁勇尚武之气。
2、周地:汉朝汉人说的周地是指当时河南雒阳、谷城、平阴、偃师、巩缑。当初周朝灭商,周公为安置商朝顽民,设建雒邑,在其周围皆有周王诸侯,以为蕃屏。后来 ,周平王东迁,居雒邑,虽然五霸更帅,但诸侯在名义上,还要尊雒邑的周王室,故使周王室延续了八百余年。
正因如此,雒邑与宗周通封畿,养成周人风俗之失:巧伪、趋利,贵财、贱义,高富、下贫,喜为商贾、不好仕宦。
3、韩地:郑国和陈国与韩地之风俗文化同焉。按《汉书·地理志》称,韩国分晋,得南阳及颍川之父城、定陵、襄城、颍阳、颍阴、长社、阳翟和郏。颍川、南阳本夏禹之国,夏人上忠,其敝鄙朴。秦灭韩,徙天下不轨之民於南阳,故其地风俗夸奢、上气力、好商贾渔猎,难制御也。
郑国位于河南新郑,传说时代是五帝高辛氏火正祝融之虚。成皋、荥阳、颍川之崇、高阳城,皆为郑境地。此处土狭而险,山居谷汲,男女屡聚会,故其俗淫。相传,吴札闻郑之歌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后为韩所灭。
陈国为淮阳之地。本太皋之虚,周初封舜的后代妫满於陈,妻以元女大姬,故而妇人尊贵。又好祭祀,故其俗重巫鬼。后为楚国所灭,然人文自若其故。
4、赵地:赵氏分晋,得赵国,北有信都、真定、常山、中山,又得涿郡之高阳,东有广平、钜鹿、清河、河间,又得渤海郡之东平。邑文安、东州、成平、章武河以北,南至浮水、繁阳、内黄、斥丘,西有太原、定襄、云中、五原、上党。上党本为韩之别郡,远韩近赵,后终于降赵。
赵中山地薄人众,丈夫相聚游戏,悲歌伉慨,起则椎剽、掘冢、作奸,巧多弄物,为娼优女子弹弦,游媚富贵,偏诸侯之后宫。
邯郸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其地广、俗杂,大凡精急高气,执轻为奸。
太原、上党,又多晋公族子孙,以诈力相倾,矜夸功名报仇过直,嫁娶送死奢靡。
代石北近胡寇,民俗懻忮强直、好气为奸,不事农桑。
定襄、云中、五原本戎狄之地,颇有赵、齐、卫、楚之徙,其民鄙朴少礼文,好射猎马斗。雁门亦同俗。
5、燕地:周武王封弟召公于燕,其后三十六世与六国俱称王。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门,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勃海之安次。
乐浪、元菟等地亦属燕地。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亦有所长,敢於急人赴难,此燕地遗风也。
上谷至辽东,地广民稀,数被胡寇,俗与赵代相类。
6、齐地:少昊之时夹鸠氏、虞夏时季崱,商末薄姑氏,皆诸侯国。周初,薄姑氏与联合四国作乱,成王灭之,封姜尚于齐,是为太公。
东有甾川、东莱、琅琊、高密、胶东,南有泰山、城阳,北有千乘、清河以南,西有济南、平原。其地负海,少五谷而人民寡,通鱼盐之利;织布帛细丽,色鲜如冰,号为冠带衣履开下。
初,太公治齐修道术、尊紧智、赏有功,故至今其土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达而足智。其失夸奢朋党,言与行缪虚,急之则离,缓之则放纵。
7、鲁地:周朝初兴,以少昊之墟曲阜封伯禽为鲁侯。其地东至东海,南泗水至淮、得临淮以下。
其民有圣人之教化,涉渡幼者扶老而代其任,长老不自安,与幼少相让。民风好学、上礼、义重、廉耻,俗俭啬爱财,趋商贾、好訾毁、多巧伪,然其好学犹愈于它俗。
8、宋地:汉时之沛、梁、山阳、济阴、东平及东郡之须昌、寿张皆为宋地。周初,封微子於宋,即汉之睢阳。周武王封弟叔振铎於曹,其后稍大,得山阳、陈留,20余世后为宋所灭。
其地之民犹有尧、舜、汤之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恶衣食,以致畜藏。后5世亦为齐、楚、魏所灭,叁分其地。魏得其梁、陈留,齐得其济阴、东平,楚得其沛。
9、卫地:汉之东郡及魏郡黎阳、河内之野王、朝歌皆卫地也。为狄所灭。本为传说时代帝颛顼之虚,故谓帝丘。夏后之世,昆事氏居之,成公后10余世为韩、魏所侵。
其旁邑独有濮阳。秦灭濮阳,置东郡,徙之於野王,始皇并天下,犹独置卫君,二世为庶人,凡40世、9百年,最后绝故,独为分野。
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屡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周末有子路,人民慕之,故其俗刚武、勇气、上力。汉兴,承恩崇礼仪、尊谏争,其失颇奢靡,嫁娶送死过度而好气、任侠。
10、楚地:汉时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及汉中汝南尽楚地也。周成王时封文武先师鬻熊之曾孙熊绎於荆蛮为楚子,居丹阳。后世渐强大,总帅诸侯,观兵周室,并占江汉之间,内灭陈鲁之国。
楚地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为食。信巫鬼、重淫淫祀,而汉中与巴蜀同俗。
11、吴地:汉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卢江、广陵、六安、临淮郡,尽为吴地。周太王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奔荆蛮,少子公季嗣立。太伯初奔,荆蛮归之,号曰句吴;仲雍继立,至曾孙周章,武王克纣,因而封之。又封周章弟中於河北,是为北吴,后世谓之虞,十二世为晋所灭。而荆蛮之吴寿梦盛大称王,与伯名於诸侯,至夫差,为越粤王勾践所灭;越粤并吴后六世,为楚所灭;后,又为秦击灭。
吴越与楚接比,又数相并兼,故民俗语略同。吴越粤之君皆好勇,故民至今好用剑、轻生易发。汉兴,高祖王兄子濞,於吴招致天下之娱游子弟;而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著书,汉朝文辞并发,故世传楚辞。其失:为巧而少信。江南卑湿,丈夫多夭,国中民家有女者,以待游士而妻之,故多女而少男。
吴东有海盐、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豫章出黄金,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
12、越地:汉朝汉人的越地风俗文化,应包括苍梧、郁林、合浦、南海,以及交趾、九真、日南。夏禹之后少康之庶子云,封於会稽,文身断发,以避蛟龙。后20世传至勾践称王,与吴王阖卢争,战败;夫差立,勾践复伐吴,吴大败之;后用计灭吴,兼并其地,渡淮与齐、晋诸侯会,周元王使使赐命为伯,诸侯毕贺。后5世,为楚所灭。后10世至闽摇,佐诸侯平秦;汉兴,复立摇为越王。是时,秦南海尉赵佗,亦自称王,传国至武帝时,尽灭,以为郡。
郡民皆服布。男子耕农、种禾稻紵麻,女子桑蚕织绩。民有五畜,牛羊豕鸡。兵则矛盾、刀木、弓弩、竹矢,或骨为镞。
二、汉朝汉人不同地域风俗文化的影响
汉朝汉人的不同地域风俗文化,是生活分布在汉朝辽阔国土上的汉人,因不同地域的先世脉承、习俗沿袭,与华夏和华夏民族的文化交融,以及华夏农耕文化发展等历史因素,所呈现出来的,“五常之性”的刚柔、缓急、音声等方面的不同,影响而致的各地“水土之风气”不同。
汉朝的封建统治者和文人学者,认识到“汉承百王之末,国土变改,民人迁徙,”必然带来不同地域汉人风俗文化的存在。所以,他们积极遵循孔子倡导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大力主张并促进汉人不同地域上的风俗文化,能够在儒家思想文化的规范下得到统一和调理。
于是,以“圣王在上统理人伦,必移其本而易其末,”以“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为目的,封建统治者推动和促进了汉人不同地域风俗文化的存在和发展。进而,便在儒家思想文化的统理下,通过“随君上之情欲”的“移风易俗,”让汉人不同地域风俗文化成为团结汉人发展壮大、鼓励汉人积极开拓、维系汉人传统思想、凝聚华夏礼仪文化,吸引周边民族学习接受华夏农耕文化的一股推动力量。
汉朝形成和出现的汉人不同地域的风俗文化,长期存在于历史上的中国,并且逐步完善和发展成为近代汉族地域文化。汉朝汉人不同地域的风俗文化,影响着汉民族的发展,使历史上的汉族汉文化,不断地汲取融合其他民族文化,让汉族汉文化如同滚雪球似地越滚大,壮大成为今天拥有12亿多人口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国主体民族,成为今天世界上惟一有着五千年绵延不断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
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大陆上,生活在北方的汉族与生活在南方的汉族、分布在东部沿海与分布西部山区的汉族,他们所从事的经济生产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习俗嗜好,甚至在身材体貌、方言、语音等方面,也都呈现出巨大的差别。有学者认为中国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之间呈现出来地域性差异,丝毫不比欧洲地中海周围的民族,与北欧日耳曼人之间的民族差异来得小.就是由于各地汉族公认的地域文化,凝聚和维系着人口众多差异明显的汉族人民,庞然成为伟大的统一民族.
于是,这些“黄皮肤、黑头发,” 崇奉炎帝、黄帝为始祖,自称是“炎黄子孙;”以祖先创造和崇拜的图腾物“龙”为神物,自诩为“龙的传人;”以历经久远的“华夏”为古代民族之称,公认为“华夏后裔;”是说汉语、写汉字,地域文化差异明显的汉族。
汉朝汉人不同地域的风俗文化,甚至还影响了古代华夏中华民族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民族区域文化的形成,巩固了历史上汉族和中华民族团结发展,凝聚了多民族中国历史的统一进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论胡化与汉化之关系
华夷融合是迁安古文化的特色
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
“中国”名称是怎么来的?
汉族人的起源地是哪里?汉文化的特色是什么?
秦汉巫觋的地域分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