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水】忻州那些史话与传说(散文)

【山水】忻州那些史话与传说(散文)


作者:穷高
游戏积分:0防御:无破坏:无阅读:2444发表时间:2013-12-01 12:05:28
摘要:有些刻映在童年记忆里的影像,是生命收藏的古画,随着时间的流逝,色彩也许会变淡,然神韵更美。是生命窖藏的古酒,愈久愈醇,历久弥香。是生命秘藏的古珍,时间越长,价值越大。这些影像早已脉动于一个人的血液里,组成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了。

一、写在故乡
阳村,我的家乡。那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一个轻烟袅袅、民风纯朴的地方,也是我灵魂守望的处所。
阳村不算大,也就上千口人,但至少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进村的路口上立有一块水泥做的标牌,具说是地方民政局统一做的,每个村都有一块。上面刻有村名、来历、发展渊源,还简要介绍了立村祖先的人名。我由此知道我们的村名以前不是现在这个“阳”字,而是叫“杨树”的杨字,为什么改名为“阳村”真还有一段典故呢!
说我们的村子小,还真是不大。解放后都六十年多了人口不足千,其中还有不少山区自然移民人口在内,与邻村两三千口人的村子相比不是小又是什么呢?但据记载解放前我们村是个有名的大村,占地面积在周围村子里是最多的,长住人口五百多,比现在周围那些大的邻村都大很多。当然解放前,我们村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风风雨雨写满了沧桑的记忆,这村名的更改便说明了这一点。
先人们在经历了艰难痛苦的挣扎仍不见生活境况有所好转,于是就想怎样才能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想来想去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在我们村庄的东西方向各有一个非常阴狠的地名,东边的叫狼城,西边的叫狼前。前进有狼挡道,后退狼窝成城。唉!两狼夹羊!(杨的谐音为羊)羊在中间这不是在等死吗?我们“羊村”怎么可能发展!所以聪明的祖先们就把“杨村”改名为“阳村”了。阳村的阳为太阳。在阳光下狼是不敢行动的,所以改名阳村应该是大吉大利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听老人们讲,在解放前后那段时间里,大白天狼经常出来活动伤人,现有一位健在的老太太曾经就差点让狼给吞了。我小时候,狼的故事就象是家常便饭一样,人人能讲出那么几段来的!
解放六十年,虽然说我们村人口发展不太快,但经济比以前是强上百倍的,住宅条件得到了改善,生话水平差不多也是小康了。这是不争的事实。难道这真是先人们改村名带来的好运吗?可令我不解的是这“狼城”“狼前”依然还在!可狼在又怎样?这么多狼也挡不住历史前进的车轮!

二、记忆古城
有些刻映在童年记忆里的影像,是生命收藏的古画,随着时间的流逝,色彩也许会变淡,然神韵更美。是生命窖藏的古酒,愈久愈醇,历久弥香。是生命秘藏的古珍,时间越长,价值越大。这些影像早已脉动于一个人的血液里,组成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了。忻州古城,就是璀璨在我童年记忆里不落的太阳。
在我至纯的童心里,忻州古城简直就是富贵、吉祥、幸福的象征。这座古城是我人生观成熟期的梦想星空,那时的我纯真地认为只要到了忻州古城,就能抵达梦想的天堂。
古城之所以给我珍摄这样的影像完全是由哥哥那幸福、满足的微笑一瞬间定格在我记忆中的。
难以忘记哥哥绘声绘色地给母亲讲述跟着父亲、马四叔他们几个大人去忻州吃“好面”的经历。一天,父亲和他的几个朋友感到天天啃包谷饼咽高粱饭干重活实在清苦难熬,就心生执念,想在中午歇息的空挡里跑到忻州古城喝碗“好面”。于是,父亲、马四叔几个好友一嘀咕便在上午收工后带着十几岁的哥哥,顶着夏日酷阳一路小跑,汗流浃背地赶到忻州古城,在日本鬼子占领时期修建的老火车站旁一个饭馆里,每人吃了一碗“好面”后匆匆赶回村子里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哥哥常常回味无穷地感叹那是他这辈子吃到的第一碗最好吃的面。我想,既然哥哥只因一碗面便感悟到了忻州古城的美好。那忻州古城一定很美,一定是人间天堂,从此以后,我的心里便装了一个关于古城的绮丽的梦想。
当我慢慢长大进学堂时,正赶上了青春炮声隆,旗帜如火红的文革时代。毛主席的教导在每个人灵魂深处澎湃激荡。村民们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白纸一般纯洁无瑕的思想很快就被全部染成了红色。对来自古城从田野驶过的二一二吉普小车充满了敬慕、向往之情,这一切更加坚定了我追梦的热情。
再长大些,躁动轻狂的少年心更是对世界充满了渴望,冒险猎奇的思想迅速膨胀。于是,为了一睹梦中古城,约了几个同龄伙伴逃学前往。啊!忻州古城!梦中的古城果然没有辜负我炽烈的思念之情,这里就是我梦中的天堂,这里就是我梦中古老的苍茫。看吧:古城巍峨,砖墙蜿蜒,街巷纵横,木屋错落,绿树参差。这澄碧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涵盖了多少前朝历史?这城池上深深浅浅的脚窝里潜隐着多少沧桑故事。
古城像一位长寿老人,背负着数不清的岁月和痕伤从历史的地平线尽头蹒跚走来,这些斑驳的痕伤更加彰显出他不老的风骨,他依然那么气朗神俊,依然那么光彩夺目。走近他,就犹如翻开一部大百科全书的通史卷,他的平凡,他的艰辛,他的变迁,他的丰赡,他的厚实,他的温情,他的宁静……无不让人手不释卷,无不让人顾盼流连,甚至因此忘记地老天荒。
忻州古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因其险关要塞据多,为兵家必争之地,故有“晋北锁钥”的美誉。也因其人杰地灵,历史上多个朝代在此设置州郡。至此商贾往来,富甲一方。这里也曾是民歌的海洋,传统艺术更是源远流长。由此,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养育出不少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颇有影响的风流人物,如班婕妤、杨家将、元好问、白朴、萨都剌、徐继畲等。
据史书记载,忻州古城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十月修竣后,四座城门连通八座洞门,洞门城门重重相对,彼此相通。城垣西北为钝角,东南高度最低,在城市建筑上充分体现了“天不满西北,地不平东南”的古理。
文革初,忻州古城惨遭拆除、破坏,只剩些颓垣秃壁在岁月的西风里呻吟、哭泣。老县委就坐落在县城东南角一处古典大院里,那里不知是有钱人家的宅邸还是封建官吏的府治,总之,给人的印象是是壁垒森森,威严可怖。
随着文革深入,各种政治运动波涛起伏。古城险遭灭顶之灾,城墙倒坍,庙宇被焚。老县委大院的一部分改成了看守所,老县委也不得不由老院搬迁到惨遭破坏的北城边,后来那里又新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办公大楼。由此,古城又一次见证了风霜雪雨,走进新旧更替的新一轮历史变迁里,直到如今。
长大后,我离开故乡,离开了古城。然而古城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不管走到哪里,它始终在我的心空如雨丝般柔柔地回旋,如春风般温馨地吹拂。它总是挟裹着故土清甜的黄土气息,悄悄潜入我梦中,它总是携带着初夏的果花馨香,轻轻地唤醒我甜甜的酣梦。
如今,春风澹荡时代气息,古城焕发了勃勃生机,古城真的变了,它从辉煌走向衰败,又从衰败走向辉煌,它踏着我国沉重的历史脚步跨高山、历险滩,历尽风吹雨打,总算迎来了灿烂的时光。
古城似乎没变,没变的还有古城厚重的历史积淀,古城人勤劳睿智的承续,古城生生不息的灵魂……
古城似乎未老,岁月似乎未老。老了的是我年轮里的记忆,老了的是我记忆里的梦幻。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能听到古城的呼唤。听到梦幻的心语……

三、民间传说
“忻州没好女,定襄无好男。”这是我们老家妇孺皆知的一句俗语。为啥这样说呢?因为据说吕布出生于定襄,把定襄的英气占尽,定襄就不可能再有美男出世;貂蝉出生于忻州,将忻州风水集于一身,忻州也就只能出些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之类的歪瓜裂枣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
吕布故里在定襄县东南中霍村,那里的“霍清泉”、“智擒赤兔马”、“歪脖子树”等民间传说都与吕布有关。貂蝉故里在今忻州市东南三公里的木芝村,木芝村原盛产木耳,故名木耳村,后因村中槐树下发现一株千年灵芝,遂改名叫木芝材。据传,因为貂蝉的羞花闭月之貌,在貂蝉出生前的三年村里桃杏树就不再开花了,至今在木芝村栽桃杏村依然难以成活。村中原有的貂蝉戏台、貂蝉墓、过街牌楼、前殿、后殿、王允街等因年代太久成了废墟,貂蝉墓冢又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夷为平地,但遗址周围常有古砖、铜币、陶瓷残件出土,据说都是貂蝉墓里的遗物。
改革开放后,忻州市政府大打文化旅游牌,又在原址修建了貂蝉陵园,陵园位于村西南,占地面积四千余平方米,以红底黄瓦波浪式龙形墙环围,大门门檐上悬“貂蝉陵园”横匾,两侧有“闭月羞花堪为中国骄傲,忍辱步险实令须眉仰止”的金文楹联。陵区北院内建有拜月亭和凤仪亭,后部建有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蝉石膏像,石膏像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婀娜多姿。南院仿古建筑二十余间被辟为“貂蝉彩塑馆”,通过彩塑形象反映貂蝉“不惜万金躯,何惧险象生”的不凡生路。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古籍上虽没有记载,但文学作品中多有描述,为汉末三国纷争中重要人物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貂蝉作了进一步的描写与刻划,影响颇大。民间传说尤为动人,使貂蝉成为家喻户晓的“人中杰”、“女中英”。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花、杏花不开。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貂蝉以侍婢出现,以死者家属退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只叙列吕布白门楼殒命,便以一句“妻女运回许都”作结,自此,貂蝉生死遂成千古之谜。
小说人物据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任姓,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十五岁被选入宫中。自幼人才出众聪敏过人,因而被选入汉宫,任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故称‘貂蝉’官。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的弱点,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之后,貂蝉为吕布之妾。白门楼吕布殒命,曹操欲重演“连环计”于桃园兄弟,遂赐貂蝉与关羽。貂蝉为不祸及桃园兄弟,“引颈祈斩”被关羽保护逃出,当了尼姑。曹操得知后抓捕貂蝉,貂蝉毅然扑剑身亡。
白门楼事发后,貂蝉到底怎样了?有这样几种传说。一说是曹操得知关羽把貂蝉藏在静慈庵,就暗中派人缉拿,貂蝉为绝曹的野心,遂扑剑自杀。一说貂蝉出家为尼,其间写了佚名的《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寿终庵中。一说曹操采纳荀攸之计,为离间桃园三兄弟,而把貂蝉明许关羽,暗应刘备,为绝曹念,关羽杀了貂蝉。还有一说是关羽把貂蝉送回了木耳村,貂蝉一直未嫁,所以村中便有了貂蝉墓及纪念殿堂,还在后殿供奉了关公。
历史风云扑朔迷离,人物故事离奇诡谲,在我看来,所有关于貂蝉的传说都是子虚乌有的讹传,都是善良百姓的一厢情愿。貂蝉大约的确死了,而且估计还没得好死,因为一弱女子参与到残忍的宫廷杀伐中,在大男人刀光剑影里回旋,不是刀头舐血还能有什么出路?无论董卓吕布,还是曹操王允,甚而至于所谓的桃园三义,他们谁会把貂蝉当人看待?貂蝉说到底还不是男人手里的棋子一颗、玩物一个?所以,貂蝉只能死,而且死得很难看,那些传说都是统治者为自己涂抹的脂粉而已。尤其东汉末年军阀连年征战、醉心于争城掠地的豪强们早杀红了眼,在他们眼里心里只有兵、权、势、利,哪里还有些许人性在内的美好东西?谁会在乎貂蝉一草芥之命?貂蝉凭什么活下去?所谓能活下去的貂蝉就不是此貂蝉而是彼貂蝉,或者说是一个与宫廷斗争风马牛不相及的民间女子而已,我们还是还其本来面目为妥。
有据可查的故事是这样的,据说忻州忻府区古时出了一美女叫任红昌,是山西忻州忻府区木芝村的一位村姑。任红昌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后与义父一起被成事者灭口……美丽的貂蝉给后世留下一个美好形象,写就了一段荒唐故事,留下一个难解谜团,但愿历史不再重演貂蝉们的种种遗憾……
千年倏忽,逝者如斯,貂蝉已作古,忻州历史还在继续,元好问、公孙杵们也早已春秋无度。我们还是少谈些貂蝉,多多关注些红墙圈寂寞的忻州人文吧。
写完此文,开窗瞭望,忻州市车水马龙,人海如潮,美女如云……

四、忻州书院
忻州城市的西南角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群,曲径幽深处,错落有致,古朴而典雅。不论从哪个角度审视,它那优美的造型、雄秀而悠然的仪态都会动人心魄,给人的感觉犹如夜色里高悬的明月祥瑞于忻州大地。这所建筑就是拥有近三百年历史的忻州文化圣地--秀容书院。
忻州秀容书院始建于乾隆四十年,史载为江西新城人鲁璜任忻州知州时“鼓励韩俊,畴备膏火,奖赏经费”而建,书院落成取代秀容儒学成为当时忻州最高学府。
秀容书院自然地利优越,与文昌寺、白鹤观融为三者合一的文化圣地,与文昌寺对应而歌,不仅有九龙岗余脉之地蕴,更有早建的文昌寺、白鹤观之文韵。集古城、古风、古韵于一体的古老建筑群是忻州文化历史渊源的文脉,虽几经修葺,依然大体保持晚清建筑风格。

【编者按】忻州那些史话与传说】这篇散文作者勾勒了一幅水墨画般温情的画卷,故乡,有着改名字有趣的地域风情故事;那古城,有着童年温馨的家温暖的回眸,更有着古城人厚重的历史痕迹,翻卷着古城人涓涓流淌的记忆;扑朔迷离的历史传说,书写了红尘女子的传奇故事;随着作者的足迹,所到之处,忻州书院书卷气、忻州名山的灵气,如身临其境......那山、那院、那人家,娓娓道来的笔墨,彰显了对故乡厚重沧桑的历史、浓重的文化氛围的溢美之词,更有温情人文景观的挚爱之情,很耐的文章!推荐佳作!问好穷高!【山水神韵编辑:春华秋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故里在哪 貂蝉是哪里人
“貂蝉故里”行
重游貂蝉陵
貂蝉
她是三国第一美女,归葬老家,一个原因使当地桃杏树都难以生长
揭秘貂蝉生死千古之谜,关羽吃醋杀了貂蝉(中国千古谜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