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蜕变中的乡村,究竟怎样完善才最宜居?
  
发布日期:2016-05-16  浏览次数:296
核心提示:乡村社区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转型期后
乡村社区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转型期后备受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可见,当前如何积极推进乡村社区建设,特别是生态社区建设,已成为城镇化工作的重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较城镇化建设发展程度,发达国家明显高于我国,虽国情不同,差异性较大,但其乡村生态社区的规划建设仍对我国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乡村社区是什么?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
新型农村社区既不是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生活的同时,又不远离土地。
由于巨大的地理差异,对于乡村社区的定义,各个国家有着自己的标准。而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和韩国,历史上乡村规模较大,因此分别在其行政区划体系中设置了与农业生产者聚居区相对应的行政机构,没有直接规定“乡村社区”统一量化的标准(见下表)。
各国乡村社区相应标准要求
美 国 人口少于2500人的乡村地区(人口密度低于386人/平方公里) 美国农业部的定义,各州自定义不同
加 拿 大 人口1000人以下且密度低于400人/平方公里的居民点
德 国 “乡村型空间”中的乡村地区,人口少于2000人
日 本 基层行政单位,村(相当于中国的乡),没有人口、用地等条件规定 村和市、町平级,没有隶属关系
韩 国 里(相当于自然村),又分为法定里和行政里 多个里组成一个面(乡)
国外乡村社区生态规划模式在城镇化发展充分的国家,乡村社区的早期规划建设都已基本完成,乡村公共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城乡生活差距缩小,随着规划发展,其生态环境也已提升并进入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让我们看看其他国家是怎么建设乡村社区的。
美国乡村社区
重生态 重当地文化
AH
美国的乡村社区非常重视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公用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例如,在一些人口很少的小型乡村,可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相对较少,导致道路级别不完善、硬化率较低,相关的交通设施及供水、供电等设施建设也并不完善。但是,在生态保护理念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这些乡村社区除了个别家庭建有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外,一般都会建有小型的污水处理厂,可移动式的卫生间以及进行分类收集的垃圾点和处理设施,原则上也都会设有消防站和消防栓,此类设施大多是由家庭公司或地方政府委托专业公司运行管理。
另外,美国在制定的乡村规划中,积极通过形态、美学、社会等方面引导保护乡村特征,尽量减少对原有面貌的改变。各层面规划建设方案也都力求减少对原生态动植物和景观的影响,将建设项目与环境协调发展作为首要原则,并根据地形、植被、防洪等要求引导或限制建设项目开发。同时,规划方案还在充分尊重原住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完善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市政基础设施,延续原有的亚文化特征。总之,美国的乡村社区规划更重视生态环境的相容及对当地文化的良好支撑,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德国乡村社区
分阶段 可持续
AH
德国乡村社区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二战后初期,集中完善了乡村基础设施,提高了乡村生活水平,但同时也破坏了乡村的原有风貌;及至20世纪70年代,面对乡村社区环境与建设的矛盾,德国政府修订了《土地整理法》,要求乡村社区规划建设必须关注原有的生态环境和既有建筑,延续自身特色;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德国乡村规划建设中,要求对生态、文化、经济与旅游等价值综合考量。
与此相呼应,德国自1961年以来,每三年举办一次联邦级乡村规划建设竞赛,迄今已有54年。竞赛主题由1961年的“我们的乡村应更美”,到如今的“我们的乡村有未来”,主要是引导乡村社区居民自发性地改善生活质量,利用特有的资源条件,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建筑风格、绿色生态环保以及社区景观塑造等层面进行规划设计与建设。
总体而言,德国乡村社区的规划建设,从二战后美化家园的整治需求,已转向环境保护、生态保育与世代承传的可持续发展线。正如德国学者兰彻特·威廉所说:“农村社区更新时,必须将村庄的生态环境包含在内。村庄与周围生态环境如同蛋黄与蛋白的关系;没有蛋白就成不了荷包蛋,而难以引起饥饿者的食欲。”
韩国“新村”建设
政策支持 生态保护
AH
韩国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自现代化建设初期,政府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繁荣乡村经济、改进乡村生活质量,就相继制定了“农业竞争力提高政策”“乡村生活质量改善政策”等政策措施,如地区社会开发规划(1958年)、示范乡村建设规划(1960年)和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新村运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韩国又推出了全面的农村环境补贴政策,通过直接给乡村社区建设发放补贴来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地区,进而引领乡村居民支持乡村环境保护。2000年以后,乡村社区规划建设的法制化程度进一步深化,明确了以住宅、道路改善为主的规划建设,必须以保护乡村环境、生态以及文化景观等为基础。
韩国通过连续的乡村规划发展政策,完成了乡村社区道路改造、桥梁架设、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等建设工作。特别是为了维护乡村的特色生态系统,相关部门结合韩国乡村居民居住分散、地形变化大等特点,利用乡村原有的沟渠、洼塘拓建为生态湿地,并与农田相串连,积极研发并推行实施了一种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组织乡村社区生活污水集中排放,污水经湿地过滤处理后用来灌溉稻田等农作物,达到水资源充分利用与净化的目的。这套系统几乎不需辅助能源,维护成本也较低,目前,韩国乡村社区生活污水有一半以上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大大改善了乡村的生态环境。
日本乡村建设
集中村落 技术运用
AH
上世纪50年代,日本面对日趋严重的农业耕地废弃等问题,为了强化市町村的作用,中央政府推行了“(昭和)市町村大合并”运动。经过合并,市町村数量减少到原来的约1/3,平均人口则翻了一番,以此为基础,政府进一步平衡了城乡的发展,促进了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又规划实施了“乡村综合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延续至今,包括道路整治、完善给排水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内容,并于不同阶段设立了不同的建设主题。
与此同时,日本自1975年开始增强对乡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政府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环保补贴政策,通过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对“土壤改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有机农业”等环保型农业生产模式给予政策、资金上的鼓励。日本政府还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上的作用,拨出大量资金投入到研发中,掌握了许多高水平的环境综合保护技术,如通过控制水稻生长中期排水晒田10-15天以抑制甲烷产生量的低碳农业技术,转换太阳能、水能、风能为电能、高效开发利用生物燃料的乡村绿色能源技术等。此外,政府也很重视发挥基层村民自组织在生态环保中的作用,许多乡村成立了各种协会,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规划,来看英美韩怎么做?
如何将中国乡村变成“诗和远方“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解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农村环境整治试点村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探究
乡村振兴战略与规划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