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平安展现新魅力

春暖花开,又到了播种希望的季节。

走进海东市平安区位于峡群寺林场东侧的仲家村,只见,村间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葱茏,清风竹廊等小景点缀村间,暖风徐徐,阵阵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从村容村貌一度“脏乱差”,到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游景区,仲家村面貌的焕然一新,只是平安区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今年3月,海东市平安区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支持县,成为我省唯一上榜区县。

地处东部,湟水之滨的平安区如何在全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脱颖而出,让承载着无限乡愁的农村变得更美更宜居?4月18日,记者走进平安区乡村,探其缘由。

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

沉寂了一冬的山村,此时处处是一幅农耕忙作的景象。从平安区县城出发,顺着蜿蜒而上的山路,向南行驶。

途中,平安区新农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王胜龙告诉记者,早在2012年,平安区便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以“清六乱、保清洁、美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程,探索总结出了“领导是关键、宣教是前提、群众是主体、资金是保障、重点是整治、难点是长效”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程“平安经验”,并在全省得到推广。

期间,美丽城镇、美丽乡村、“送气接污”工程、垃圾填埋场和传统村落保护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平安区农村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乡镇生活垃圾就近转运和填埋,污水并网处理等工程的相继实施,带动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显著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王胜龙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努力让农民生活方式绿起来、农村生态环境美起来。

“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再次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了重要部署。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王胜龙说,区财政在每年分别安排500万元农村保洁、1000万元“送气接污”专项资金、10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和500万元“一事一议”等专项资金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全力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国土绿化、“送气接污”、危房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去年,投资1100万元对109国道、大湟平公路沿线的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投资800万元实施了城乡环境整治项目,组建乡镇垃圾清运和处理队伍,实现了农村环境保洁和垃圾清运常态化。

“你看,我们现在行驶的这些山路平坦而整洁,去年,还被命名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王胜龙指着车窗外对记者说:“通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也不断加快。”

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驱车二十分钟左右,记者来到了三合镇东崖头村,一排排精致的二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垃圾桶整齐地摆放在各家庭院门口,村支部书记祁永全告诉记者,村里从2014年开始实施危房改造,如今家家户户都盖起了砖混结构的二层小楼房。

“马路可以直接通到家门口,文化广场上的百姓大舞台和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台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祁永全连连感叹。

的确,漫步村中,可见农房庭院错落有致;乡村道路蜿蜒整洁;广场游园欢声笑语……一幅美丽乡村的新图景展现于眼前。

“厕所革命”让“方便”更方便。以前,“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的茅房在农村随处可见。通过“厕所革命”,如今,在许多村庄,水冲式厕所已经屡见不鲜,有的村民还在卫生间里铺地砖、装马桶、装卫浴,成了乡村厕所的“豪华版”。

“政府投资,铺设管道,很多人家都用上了水冲厕所,我们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干净、卫生的生活了”。这是改厕后,村民道出的心声。

去年,平安区以道路沿线、中心村、学校、寺院、旅游景点为重点,新建农村公厕41座。鼓励和推进农民户用厕所退街、进院、入室,消除简陋旱厕,对有碍观瞻、私搭乱建的简易厕所进行清理整治。

“垃圾革命”让垃圾变资源。每天天刚蒙蒙亮,村里的专职保洁员祁之玲便开着垃圾清运车出了门。她挨个清理村里的垃圾箱,并转运到垃圾中转站。祁之玲告诉记者,能让村里的环境变得更整洁,再辛苦也值得。

眼下,平安区正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已建成平安镇、三合、小峡、古城四个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覆盖率100%。同时,开展了93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整治工作和湟水河、祁家川、白沈沟、巴藏沟和8个水库水面漂浮物及周边垃圾整治。各乡镇与废旧物资回购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基本实现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

“村貌革命”让新村有新貌。离开东崖头村,翻过一个山头,便可见条岭新村,一幢幢排列整齐的新建楼房、一个个错落有致的漂亮花园纷纷映入眼帘。

村支部书记赵海龙告诉记者,曾经地处脑山地区的条岭村距离县城20多公里,是全镇最边远的贫困山村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村民出行十分不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艰苦。2013年整村搬迁后,条岭新村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多好,家里有自来水,下水管道也通了,天然气也正在装,今年冬天就不用烧煤炉子了,又方便又干净,真是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啊!”村民唐兴泰开心地说。

“生活条件好了,更加坚定了群众要致富的信心与决心,我们要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利用地理优势,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要让日子过得好起了,富起来。”赵海龙充满信心地说。

村里新建的小花园。

让农民有更多幸福感

“以前街边都是柴火堆、垃圾堆,车在前面走,尘土后面扬,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没法走。现在每天有专人打扫卫生,环境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正在村道两边栽种花草树苗的仲家村村民王增满见证了村里的变化。

他一边铲地一边对记者说:“村里年轻人有的忙农活,有的外出务工,我们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们就组建了一个老年队,专门负责村里的村容村貌的改善,比如种种花草树木,打扫村道卫生,既锻炼了身体,也让我们生活的村庄变得越来越美了。”

走进平安区的村庄,记者无不感受到村民对农村环境整治所付出的辛劳,对美丽乡村建设充满着期望。

古城乡牧场村村支部书记王占发从春耕开始就没闲着,听说我们在村里,急忙从田间地头赶了回来,他头戴草帽,满手泥土。

“村里怎么这么冷清啊?”记者问。

“乡亲们都和我去地里种草药了。”

王占发倒了口气说:“你看我们村里的环境不错吧,就算农忙时,也一样干净整洁。自从开展了农村环境整治以来,我们不仅把农村整治好了,还能维持好,村民也有了让乡村环境好起来的自觉性和成就感。”

王占发如是说道:“如今,我们更多的想法是怎样把增收致富搞上去,前年,我试种了一百亩中药材,收入还挺可观,今年,我就带领村民一起改种黄芪、党参。”

正所谓“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程的平安区通过近年来的持续整治和逐步建设,乡村面貌实现了“大变样”,“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宜居美丽乡村正展现于眼前。

据了解,今年,平安区所有行政村将实现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水平,80%以上的村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新建农村公厕40座,村庄公厕覆盖率达78%;不断提档升级村庄绿化、亮化,有效运行管护长效机制,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洁优美,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信,随着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不断推进,我们将有越来越多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成为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新家园。

来源:青海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乐业县法院与达存村共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助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露源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人居环境现场会 比学赶超氛围浓
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视察报告
学习强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浙江省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