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肿瘤治疗的这些问题,你是不是也很疑惑?

我到底有没有复发?

很多时候,病友拿到一张刚出炉的肿瘤标志物报告单,看到某某标志物升高了,立马害怕起来——我是不是复发了?

其实是不是复发,首先要看自己的敏感肿瘤标志物,就是在确诊时超出正常范围的那几项,并且在有效治疗后,降幅较好的(卵巢癌多数为CA125、HE4,但是有人对CA125也不敏感,不过对HE4仍不敏感的患者就比较少了)。

其他的标志物比如CA724、CA199等,很多时候并不能反应病情,除非是连续几次检查,超过正常范围后,还有成倍的上涨,才需要特别关注。这一点在治疗期间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明明是CA125敏感,并且化疗后降的很好,结果发现CA724或者CA199等却高了起来,这时候别急,除非涨的很离谱了,否则并不需要过度紧张。

我到底有没有耐药?

一些患者初次化疗,CA125没降下来,患者急了,家属也急了,以为耐药了,病人对化疗药物不敏感,急忙吼着要换药。这该怎么办?

其实,第一次化疗后的肿瘤标志物不总是准确的,很容易存在大量肿瘤细胞坏死,进入血液后暂时推高了CA125的现象,很多人第二次化疗就能降下去。

可是少数患者,在手术后的第二次化疗后CA125还没能降下去,患者和家属真的急了,有些医生也有点坐不住了,以为这下没跑了,真的是耐药了,别急,再加测个HE4,看看HE4的情况再说。为什么?因为有些患者手术后可能会有盆腔炎等,造成CA125的假阳性,这时候再测个HE4,结合CA125联合判断,对治疗效果评价往往会更加准确。

明明治疗效果挺好,可我怎么出现淋巴结转移了?

有些患者,特别是复发的患者,去医院化疗,本来影像(CT、核磁等)没有淋巴结肿大,化疗后CA125也降的很好,复查影像却出现了腹股沟等淋巴结节肿大,再加上有的年轻医生说:“虽然肿标降了,但是出现新的转移,说明病情进展了,国际上都是以影像为准的。”结果万念俱灰,终日惶恐不安。

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淋巴这个东西比较特殊,发炎或者遭遇免疫攻击(其实也是发炎)后经常会变大,导致临床上所见到的假进展,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出现新的淋巴转移了,而是之前就有淋巴转移,但是影像没看出来,化疗后淋巴病灶受到了有效攻击,从而导致的变大。比如在使用PD-1的时候,一些患者用药后别的地方病灶都小了,敏感肿标也降了,淋巴转移灶却变大了,有些时候是假进展。

话说回来,有些地区的医院在手术时不喜欢给病人做淋巴清扫,不是一台完整的分期手术,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额外关注一下,看看化疗后有没有淋巴的异常变大,如果有,我们就要找经验丰富的医生判断是不是病灶,评估一下要不要追加二次手术。

刚手术完,我怎么又长了个包块?

很多患者在术后没多久,复查超声时发现盆腔里又长了个包块,少数人还长的特别快,最快的我见过2个月就长到7厘米的,患者拿到复查结果时大惊失色,以为要完蛋了。

别急,有些人手术后会出现包裹性积液,这很正常,请结合敏感的肿瘤标志物来判断,如果出现复发,敏感的肿瘤标志物都会先上升的,如果敏感的肿标化疗后降的很好,即便出现了新的包块(尽管长的快),也并不支持复发这一结论。

医生让我拍很贵的PET-CT,到底有没有必要?

PET-CT是影像学的一项革命性技术,这一点毋庸置疑,尽管很贵,但是我认为术前拍PET-CT很有必要。

  • 一方面是看转移情况,确定手术范围;

  • 另一方面看SUV值,辅助判断免疫识别情况(第二个方面多数医生不太关注)。

因此术前拍PET-CT很有意义。但是术后完全缓解的时候(瘤子没了,肿标正常)拍PET-CT就完全没有必要了,也根本查不出异常。另外,如果生化复发(肿标连续几个月攀升,却未出现异常占位),拍PET-CT拍的早了,也往往发现不了什么。

有些人认为做这些检查,又不治病,一点用都没有,实则不然,如果把抗癌当做一场战斗,那么这些检查就是战前的侦查,我们总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做好侦查,把各种情况烂熟于心,才能更好的打赢这场生命保卫战。

针对卵巢癌,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化疗方案?

第一是初次治疗,国际上一般多用紫杉醇+铂类,国内多用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卡铂(或顺铂)。

多西他赛和紫杉醇在药物有效率和PFS(无进展生存期)上没有明显区别。紫杉醇的神经病变相对多一点,骨髓抑制较轻;

顺铂和卡铂的疗效同样区别不大,但是顺铂的肠胃反应和肾脏毒性较大,而卡铂骨髓抑制较严重一些,因此从患者的耐受角度来讲,多数医院采用卡铂。

第二是复发患者,如果化疗间隔超过6个月,仍然首选联合铂类的化疗方案,如果治疗间隔超过2年,疗效基本上能达到初次的化疗水平。

第三是铂耐药复发,也就是复发时间小于6个月,尽量要选择之前没用过的、药理尽可能不同的化疗方案,比如脂质体阿霉素、吉西他滨、依托泊苷、环磷酰胺等,或者紫杉醇周疗,也可以在化疗的同时使用靶向药,如国内医院经常推荐的贝伐单抗,或者口服阿帕替尼。

但值得注意的是,贝伐单抗和阿帕替尼均为抑制血管生成类靶向药,耐药期短(用不了多久就耐药了),只能延长几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大多数患者并不能延长总生存期(OS)。有趣的是,很多厂家都宣传花够多少钱后会有什么“慈善赠药”,问题是很多人等不到赠药就已经耐药了,岂不是跟骑着驴前面吊着根胡萝卜似的,让你看得见、吃不着么?

手术或者化疗好痛苦,能不能带瘤生存或者不化疗,或者用别的什么治疗手段替代?

很抱歉,没有。手术和化疗是目前治疗卵巢癌最有效的方法,想要获得长期缓解,必须要手术,而且要彻底的手术才行;想要延缓复发,手术后必须要化疗。

  • 其他的替代治疗要么是骗人的,如各类过继免疫回输治疗(DC-CIK、NK之流);

  • 要么是有效率低,如PD-1(20%左右有效率,而且20%的有效率并不等于治愈)。

要想获得长期缓解,一定要手术和化疗,在化疗敏感的时候,卵巢癌搞什么带瘤生存是极为愚蠢的做法。

编者:小白兔

点击阅读相关热门文章: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癌度”,了解更多关于肿瘤和基因的资讯。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公众号及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卵巢癌到底应该怎么治:病友震撼总结
如何预防化疗引起的 HBV 再激活?
[转载]肺癌(附胸膜间皮瘤诊治)
逆转耐药:非小细胞肺癌序贯化疗,靶向药重新有效!
如何处理卵巢癌治疗中最常见的6大问题?
90%的肿瘤科医生不了解这种肺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