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那些忘恩负义的慈善家们



作者:苏清涛

微信号(charitableman)

1984年出生,金牛座,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

一个不务正业的记者,不会写诗的诗人,不懂艺术的艺术家。

“尽管我毫无艺术细胞,但我自己就是个艺术品”。




在优酷上面听陈果老师的视频《关于爱情》,当她提出“爱与被爱,哪个更幸福”这个设问时,我按了下暂停键开始发呆——这个话题并不新鲜,毫无疑问,当然是爱比被爱更幸福了。


当然,我按暂停键发呆,并不是因为我要进一步思考爱情问题了,而是天马行空地想到自己之前发的两条关于“助人为乐”的微博了。


那两条微博是:


1.“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他的助人行为,主要动机是出于为被助者着想呢,抑或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乐,即被助者只是他借助于实现快乐的一个平台而已?如果是后者,那显然助人者更应该感谢被助者才对。”


2.“助人为乐,这当然是一种境界,但其本质是主观上利己,客观上利他;物质上利他,精神上利己。但是,倘若一个人尽管并不能从助人的行为中得到‘乐’,却还是愿意助人,诚然,我们可以说他的境界不如那些‘助人为乐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的助人行为才是更纯粹的利他,道德更高尚。”


以上这两段话一个共同的主题:不必过分地对一个助人为乐者进行道德上的拔高;一个自认为是助人为乐的人在助人之后那种道德上的优越感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凭什么认为别人追求物质上的利己就是庸俗的自私的,而你追求精神上的利己就是崇高的?


说到助人为乐,我又不由自主地想到慈善家们了。【至于是不是每一个有着“慈善家”美誉的人内心里面真是助人为乐的,那我就不敢确定了,但我暂先假定是如此。】


从全社会范围看,有钱的企业家们是慈善事业的主体,有很多企业及企业家是靠慈善事业成名的。 一说到企业家的慈善行为,我就想起过去几年里看到的一些报道:即不少慈善家集体抱怨被资助者(多为大学生)缺乏感恩的心。平心而论,并非所有慈善家埋怨受助者缺乏感恩心均是因为受助者没有回报他本人,也有人是不满于受助者没有回报社会的意愿。


这些被认为“没良心”的受资助者,或许确有苦衷,或许确实缺少感恩的心。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这些“慈善家”们在慈善了之后,没有感受到对方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觉得有点委屈!

因此,慈善家抱怨受资助者缺乏感恩心,这不仅仅暴露了部分被救助者的“人品问题”,更是暴露了慈善家们的心态问题! 企业家们做慈善事业,最大的受益者究竟是谁?我们先抛开慈善的广告效应不说,单说释放爱心这种行为给慈善家本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感吧:我丝毫不怀疑,他们花这笔钱的时候,很有成就感,因为这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除过马云王石等迫于舆论压力“被慈善绑架”的人做“慈善事业”的时候很痛苦——当然,这痛苦并非单纯地因为他舍不得出钱,而是说即便是他原本自己也愿意出钱,可一旦你逼着他出钱,破坏了他行为的自主性,这味道便彻底变了——大部分人做慈善的时候还是带着助人为乐的心态的。




话说到这里,简单明了的一点便是:在慈善事业发生的时候,被资助者受到的是物质上的恩惠,但部分“慈善家”喜欢以救世主自居来面对被救助者,他们希望看到被救助者“感激涕零”的场景,这会使极个别人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你可以说这种心态不健康,但却无法否认它的存在;慈善者一方,在物质上“略有损失”,但在精神方面,他是最大的赢家!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慈善家与被救济者,究竟谁更应该感谢谁?从来都只见过慈善家们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居高临下地接受被资助者的感谢,可是,你们感谢过被资助者吗?社会舆论常常谴责有些被救助者忘恩负义,殊不知,天底下其实还有忘恩负义的慈善家呢!


做了好事,指望得到承认,这当然无可厚非,可倘若被救助者没有表现出如你们先前所预期的那副感恩戴德的样子,你便认为他们没良心,那你有良心吗?—— 是谁成就了你慈善家的荣誉?只凭你自己吗? 离开了这些被救助者,你去搞哪门子的慈善啊?如果你自认为慈善了,一旦没有得到回报,被救助者没有感激涕零,你便觉得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那算个锤子的慈善啊?


欧洲文艺复兴时某位大侠说过:“美德本身就是对美德的回报”,此言甚善。——还有比使你成为好人更好的回报吗?你做了慈善,这个付出的过程,本身就已经是回报了,所以无需埋怨受助者没有感恩心;如果你还是念念不忘受助者没有给你写过感谢信,那你的善只能是伪善,你是一个忘恩负义的“慈善家”。


P
S
&


1.我是贫困生出身,是靠欧莱雅、五粮液等慈善家的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的,但我没有向这些企业写过感谢信;没写过感谢信,不等于我就没有感恩心,对此我永远铭记在心,但我感恩心的表达方式不是直接回报五粮液或欧莱雅——我的想法是将爱心传递下去,尽己所能资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包括物质的手段及非物质的手段。


2.以前有朋友问我,假如我以后可能做企业赚钱了,会不会做慈善,会不会资助母校复旦的贫困生,我说:“如果经济能力允许,我肯定会向教育领域投钱,但我肯定不会把钱投到复旦去的。——现在,复旦这样的国内名牌高校,根本就是不差钱的,助学金已经严重过剩,不仅是几乎每个贫困生都能得到资助,而且还有不少家境富裕的学生也拿到了助学金作为“奢侈生活补贴费”,我没有必要再去锦上添花,更需要做的是雪中送炭——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非名牌高校的贫困生、连高中费用都支撑不起的贫困生,申请助学贷款比名校的学生难得多,即便是申请到了贷款,未来还款的难度也更大,因此他们才是更加需要助学金的。


最有钱的那批慈善家们更喜欢去资助他们眼中盛产潜力股的名牌高校,而很少关注更加需要资助的非名牌高校,这表面上合情合理,但却在总体上降低了慈善所发挥的社会效益,这也正好说明了他们已经偏离了慈善的本质!——商业投资,不是慈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叶阳光
历史揭秘|古代是怎么做慈善的?
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范本)
“博施济众”方为“圣”
田家炳的慈善事业,为啥重心是教育?
妈妈给我买了耐克球鞋,学校取消了我贫困生助学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