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是如何节制饮酒的?



春暖花开

在讲饮酒的故事之前,先讲一个不饮酒的故事:远古有一个叫仪狄的人发明了酒,并献给了治水的大禹。大禹喝了之后觉得十分好喝,于是做了一个决定:疏远这个仪狄,以后永远也不见他。因为大禹已经感觉到,酒是一种容易让人沉溺的东西,所以必须远离。大禹之所以成为圣王,也正是因为具有这种诱惑面前自我克制的定力。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酒文化,但酒之所以能成为文化,正是由于人们能够节制它,驾驭它,让它成为生活的调剂而不是负担。周公就写过一篇《酒诰》,让他的弟弟康叔在卫国国境内发布禁令:不准聚众饮酒,只能在祭祀时喝酒。“无彝酒;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禁酒作为一种古老的智慧,为许多国家所共同遵守。明代朱元璋就下令“无得种糯,以塞造酒之源。”明宣宗朱瞻基也发布《酒谕》,指出“耽嗜于酒,大者亡国丧身,小者败德败事。”美国在我们心中是一个自由的国度,但美国也一度实行禁酒令,在1933年为了刺激经济才废除。


当然,禁酒毕竟是一种限制自由的做法,因而古人更主张节制饮酒、适度饮酒。《诗经》里有不少写酒宴的篇章,其中《小宛》一篇就有“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赞美那些饮酒温和而克制的“圣”人,讽刺那些酗酒无度的“昏”人。《礼记·乐记》说:“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是故先王因为酒礼,壹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象德也。”酒是为了礼的“合欢”,而不是为了享乐。如果因纵情享乐而饮酒败德,那就是与饮酒的意义背道而驰了。圣人孔子酒量很大,但他也是“惟酒无量,不及乱”,酒量虽然无边,但也不能无边得乱了章法。既在酒中从心所欲,但也不被酒所惑乱,做酒的主人,不做酒的奴隶,这才是圣人主张的君子气象。

李白有诗“会须一饮三百杯。”大家可能会认为这是诗人的酒狂,但这句诗的背后恰恰是一个节制饮酒的典故。东汉大学者郑玄,一次参加袁绍的宴会,宴会上大家都轮番给郑玄大师敬酒,郑玄也喝了三百多杯酒,但郑玄并没有失态,依然温柔克制,风度翩翩。这与其说是郑玄酒量大,不如说郑玄自制力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纵自己,丢了风度。在这个宴会上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汝南人应劭一直崇拜郑玄,酒席上想趁机拜郑玄为师,并自报家门“当年的泰山太守应劭愿拜郑先生为师!”郑玄只是微微一笑:“很好。但孔子的学生都不加官衔。既然你要拜师,又何必在名字之前加个头衔?”于是应劭连忙改口:“应劭愿意拜郑先生为师!”东汉的另一位名臣杨秉,秉性不饮酒,丧妻也不再娶,他有一句名言:“我有三不惑,酒、色、才也。”这些都是顾炎武所谓的风俗之美无过于东汉的一个方面。


可能有人反驳,像李白这样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喝得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喝出风格喝出水平不是也挺好吗?这个问题清代的《白雪遗音》倒记录了一首民歌:“和风吹动百花魁,李太白好酒又贪杯。高力士脱靴将诗作,贵妃敬酒饮三杯。唐王宠,有光辉,醉倒金銮甚施威。后来是水底捞明月,满腹文章一笔勾。劝君莫贪杯。”说李白正是因为酒后失态,才被玄宗赐金放还,最终也因醉酒捞月而溺亡。当然,没有诗人的横放天性和笑傲精神,中国文学史上也不会有最绚烂的一笔。但完善的道德人格和偏执的艺术气质永远是一对矛盾。道德人格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而艺术气质却只属于人群中极少数天赋异常的人。伏尔泰说得好:“天才有犯错误的权利。”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看,不是天才就没有犯错误的权利。所以作为普通人,还是管住自己的嘴和胃比较好。其实不是天才、不做艺术家并没有什么可羞耻的,孔子、尧舜也不是天才,不是艺术家,但既然“人人皆可为尧舜”,我们又何不向这个目标努力呢?


(音乐:喜多郎《响宴》、威尔第《茶花女》之《饮酒歌》)


 

微信:典故里的中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最有趣的劝酒诗词!看古人如何劝人喝酒!
诗仙李白,用诗歌谱写命运的篇章
古代宴饮趣谈:古人高级宴会的乐趣,尽在文人的“宴饮诗”中
古人的夜生活,原来这么嗨
品酒,先从了解中国古代酒文化开始
有哪些劝酒的古诗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