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恶露不下方剂总汇(收集整理)


1、艾叶散

  【处方】艾叶2分(微炒),当归3分(锉,微炒),白芍药1两,芎藭半两,熟干地黄1两半,续断1两,牛膝半两(去苗),桑耳半两,败酱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绝,脐腹时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生姜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

2、阿胶丸

  【处方】阿胶(炙令燥)半两,乱发灰(别研)半两,代赭(别研)、干姜(炮)1两,马蹄半个(烧令烟尽),生干地黄(焙)1两1分,牛角腮(炙焦)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绝,腹痛气急,及产蓐三十六疾、更多 >>>

  早泄 遗精 小阴经 阳痿 月经不调 男科 妇科 生殖器 更多中医秘方 >>>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粥饮送下,日午、夜卧再服,加至4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3、阿胶散   【处方】阿胶(炙令燥)1两,牛角腮(烧灰)1两,龙骨(煅)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绝。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薄粥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4、阿胶散

  【处方】阿胶1两(炙令黄燥),芎1两,艾叶半两(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1两,地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绝,心腹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

   5、龟甲散

  【处方】龟甲1两(涂醋,炙令黄),当归3分(锉,微炒),干姜1分(炮裂,锉),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诃黎勒1两(煨,用皮),龙骨1分,赤石脂半两,艾叶1两(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绝,腹内(疒丂)刺疼痛,背膊烦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不拘时候,以热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

6、芎归汤

 【处方】川芎 当归各1千克

  【功能主治】治妇人产后乳悬,两乳忽然伸长,细小如肠,向下垂坠,直过小腹下,痛不可忍,危在须臾;兼治产后恶露不下,腹痛,或下血太多,眩晕不能支持;或妊娠胎动,腹痛下血。

  【用法用量】取川芎、当归各250克,为粗末,放瓦器内加水浓煎,频频温服。余芎、归各750克,切作大块,放香炉内慢火烧,使烟出,用口鼻及病乳熏吸烟气。待一料药熏尽后,看病情如何,若未全愈或略缩减,再如前煎服及烧烟熏吸,若仍未完全复原者,用冷水磨蓖麻子1粒,涂头顶百会穴,片刻后洗去,亦可全愈。

  腹中刺痛,加芍药;口干烦渴,加乌梅、麦门冬;恶寒,加干姜、白芍药;水停心下,微有呕逆,加茯苓、生姜;虚烦不得眠,加人参,竹叶;大便闭涩,加熟地黄、橘皮、杏仁;小便不利,加车前子;腹胁膨胀,加厚朴;血崩不止,加香附子;咳嗽痰多,加紫菀、半夏、生姜;腰痛脚痛,加牛膝;心下疼痛,加延胡索;恶血不下,腰腹重痛,加牡丹皮。

  【备注】本方用法中之熏烟法,只适用于乳悬,其他主治证不用;加减法,适用于口服方,熏烟方中不用。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五引《通真子秘方》

7、白薇丸

  【处方】人参(去芦头)1两,当归(洗,焙)1两,香白芷1两,赤石脂1两,牡丹皮1两,藁本(去土)1两,白茯苓(去皮)1两,肉桂(去粗皮)1两,白薇(去土)1两,川芎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延胡索1两,白术1两,白芍药1两,甘草(炙)半两,没药半两(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

  【功能主治】安胎,滑胎易产。主产后诸疾,四肢浮肿,呕逆心痛;或子死腹中,恶露不下,胸胁气满,小便不禁,气刺不定,虚烦冒闷;及产后中风口噤,寒热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温酒或淡醋汤化下。临月服之即滑胎易产。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8、四物汤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洒.蒸),各等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

  若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十叶,阿胶一片,同煎如前法。或血脏虚冷,崩中去血过多,亦加胶、艾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补益阿胶丸

  【处方】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熟干地黄1两,牛膝1两半(去苗,烧灰),黄耆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柏子仁1两,芎3分,赤石脂2两,艾叶3分(微炒),当归3分(锉,微炒),续断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下,四肢虚羸乏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

10、柴胡破瘀汤

  【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赤芍、当归、生地各等分,五灵脂、桃仁各减半。

  【功能主治】蓄血症,及热入血室。产后因伤寒,恶露不下。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大便闭,加大黄1片。

  【注意】非瘀血症,不可轻用。

  【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11、藕汁饮

 【处方】藕汁75毫升 生地黄汁150毫升 生姜23克 酒150毫升

  【功能主治】治产后恶露不下,或下未尽而有热者。

  【用法用量】上药四味,先煎地黄汁令沸,次下藕汁、生姜汁与酒,再煎三五沸,放温,时时饮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12、刘寄奴散

  【处方】刘寄奴3分,当归3分(锉,微炒),延胡索半两,蒲黄半两,肉桂3分(去粗皮),红蓝花半两,木香1分,生干地黄半两,桑寄生半两,赤芍药半两,川大黄1两(锉,微炒),苏枋木3分(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下,腹内 (疒丂)刺疼痛,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

13、产灵丹

 【处方】当归5钱,首乌(炙)5钱,竹节香附5钱,白术(炒)5钱,木香5钱,细辛5钱,川乌(炙)3两,草乌(炙)3两,大茴香3两,川芎3两,防风3两,白芷3两,芥穗3两,桔梗3两,麻黄3两,苍术(炒)8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每40两细粉兑血竭粉5钱,人参粉3两,混合均匀,炼蜜为丸,重2钱,朱砂为衣,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化瘀生新,散寒止痛。主妇人产后恶露不下,胸腹胀满,两胁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1日2次,温黄酒送下;白开水亦可。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14、赤龙麟散

  【处方】赤鲤鳞3两(烧为灰),乱发3两(烧灰),水蛭半两(微炒),虻虫半两(微炒,去翅足),桂心3分,川大黄1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下,腹内坚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

15、赤龙麟散

  【处方】赤鲤鱼鳞1两(烧灰),乱发2两(烧灰),棕榈皮2两(烧灰),当归2两(末),麝香1钱,赤芍药1两(末)。

  【制法】上为散,令匀。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尽,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姜黄散”。

  【摘录】《圣惠》卷八十

16、开郁逐瘀汤

  【处方】香附3钱,郁金3钱,延胡3钱,归尾2钱,川芎2钱,青皮2钱,枳壳2钱。

  【功能主治】开郁散结。主产后血晕偏于气郁者,面色苍黯,胸脘及两肋满闷,腹膨胀而痛,时有昏迷,恶露不下或下甚少,舌淡苔薄,脉沉弦。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17、解毒通脉汤

  【处方】桃仁3钱,大黄2钱,水蛭2钱,虻虫2钱,银藤1两,生石膏8钱,丹皮2钱,连翘5钱,栀子3钱,黄芩3钱,延胡索2钱,赤芍2钱。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脉止痛。主寒湿阻络,恶露不下,毒邪逆串经脉,气血壅滞,堵塞血脉,郁久化热所致的产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发热肢肿,疼痛难忍。

  【各家论述】方中水蛭、虻虫入血分,化瘀血,蚀死血;桃仁活血化瘀;大黄入血分,化瘀血,清解血分毒热;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破血;石膏、连翘、栀子、黄芩清热解毒而散结;金银藤清热解毒,通血脉活络;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此方边清边通,使湿毒热邪得以清解,瘀血死血得以活散。

  【摘录】《刘奉五妇科经验》

18、加味五苓散

  【处方】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肉桂、木通、枳壳、槟榔、甘草、滑石、川芎、当归尾、香附。

  【功能主治】难产,因腹有积水,渗入胞中,致临产而去水不止,恶露不下者。

  【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19、加味五苓散

  【处方】猪苓1钱,泽泻1钱,白术1钱,茯苓1钱,桂1钱,桃仁(去皮尖)2钱,红花2钱。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恶露不来,败血停滞,闭塞水渎,小便不通,其症小腹胀满刺痛,乍寒乍热,烦闷不安。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万氏女科》卷三

20、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土炒),肉桂1钱,牛膝1钱半,茯苓1钱,炙甘草3分,半夏1钱,广皮1钱,益母草2钱。

  【功能主治】产后中气大虚,恶露不下。

  【用法用量】加砂仁末7分,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医彻》卷四

21、加味红花散

  【处方】生地5钱,秦归2钱,赤芍3钱,干荷叶2钱,牡丹皮2钱,红花1钱,蒲黄(生炒各半)3钱。

  【功能主治】清热活血。主产后血晕之血瘀证,偏于热邪者,面带红色,神昏口噤,甚至不省人事,胸满心烦,少腹硬痛拒按,恶露不下,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22、大黄牡丹皮汤

  【处方】大黄4两,牡丹1两,桃仁50个,瓜子半升,芒消3合。

  【功能主治】泻热破瘀,散结消肿。排血利尿。攻下荡热消痈,清肠消炎。抗菌消炎,增进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排除肠内积物。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少腹肿痞,疼痛拒按,小便自调,或善屈右足,牵引则痛剧,或时时发热,身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现用于湿热瘀滞的急性阑尾炎、妇女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痔漏。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脓未成。产后恶露不下,小便不利,血水壅遏,少腹满痛,通身浮肿,大便难者;经水不调,赤白带下,赤白痢疾,小腹凝结,小便赤涩,或有水气者。瘀血冲逆;桃核承气汤证而小便不利;内痔、毒淋、便毒。

  【用法用量】瓜子汤(《千金》卷二十三(注文)引《肘后方》)、大黄汤(《外科集腋》卷四)、大黄牡丹皮汤(《杂病证治新义》)。《金匮要略今释》:盲肠阑尾之炎,当其发炎而脓未成之际,服本方则炎性渗出物随下,其状亦似脓。方后所云:有脓当下者,盖指此。非谓脓成之证亦可用本方也。脓成与否,为本方与薏苡附子败酱散之界画,不容假借。其证候,在肿痛处之痞硬与濡软,在寒热与无热,在脉之迟紧与数,学者详焉。

  【注意】凡重型急性化脓或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炎并发腹膜炎(或有中毒性休克,或腹腔脓液多者),婴儿急性阑尾炎,妊娠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寄生虫病等,均不宜用本方。

  【各家论述】1.《千金方衍义》:大黄下瘀血血闭;牡丹治瘀血留舍;芒消治五脏积热,涤去蓄结,推成致新之功,较大黄尤锐;桃仁治疝瘕邪气,下瘀血血闭之功,亦与大黄不异;甜瓜瓣,《别录》治腹内结聚,戒溃脓血,专于开痰利气,为内痈脉迟紧未成脓之专药。

  2.《金鉴》引李彣:大黄,芒消泄热,桃仁行瘀,丹皮逐血痹,去血分中伏火,瓜子主溃脓血。

  3.《成方便读》:夫肠痈之病,皆由湿热瘀聚郁结而成。故用大黄之苦寒行血,芒消之咸寒软坚,荡涤一切湿热瘀结之毒,推之而下。桃仁入肝破血,瓜子润肺行痰,丹皮清散血分之郁热,以除不尽之余气耳。

  【临床应用】1.肠痈:大黄牡丹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104例。急性阑尾炎20例,包裹性阑尾脓肿20例,粘连性肠梗阻20例,肠道蛔虫堵塞10例,胆道蛔虫症10例,急性胆囊炎15例,结石性胆道感染并中毒性休克5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4例。痊愈100例,中转手术者仅4例。治愈率达96.15%。

  2.血瘀经闭:某妇人,经水不来三四个月,一医以为妊娠,至五个月,产婆亦以为妊,施镇带(即妊娠带)。其人曾产数胎,以经验故,亦信为妊。然至十一月,全无产意,于是乞诊于余。余熟诊之,腹状虽似妊,实非妊也。因告以经闭。夫妇闻之大惊,频乞药,乃与大黄牡丹汤,日用4服,服至4-5日,下紫血坏血甚夥,20日许而止,腹状如常。翌月月信来,自其月妊娠,翌年夏,举一子,此瘀血取尽之故也。

  3.痔疾:用大黄牡丹汤治疗血栓性外痔20例,19例痊愈,1例无效。一般服药1至3剂疼痛锐减,痔核明显内缩,3至6剂痔核逐渐吸收。

  4.交肠:一妇人,年可三十,后窍闭塞不通,大便却从前阴泄。如是旬许,而腰腹阵痛,大烦闷,燥屎始通,前阴所出亦自止,嗣后周而义发。盖患之10余年,医药百端,无不为矣,容貌日羸,神气甚乏。师诊之,其脉数而无力,始按其脐下,有粘屎即从前阴出,再按有一块应手。师问曰:月事不行者几年?曰:10余年矣。先与大黄牡丹汤缓缓下之,佐以龙门丸(梅肉、山栀子、巴豆、轻粉、滑石)泻之者,月1次,自是前后阴口得其所居。数旬,自谓曰:妾有牡痔,方临厕也,疾痛不可忍。师视之,肛旁有如指头者,以药线截而治之,仍服前方1周年许,块亦自消。

  【摘录】《金匮》卷中

23、当归散

  【处方】红蓝花、鬼箭(去中心木)、当归(去苗.炒),各一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产后败血不散,儿枕块硬,疼痛发歇,及新产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快,脐腹坚胀(一本作坚痛)。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酒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粥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4、当归散

  【处方】当归 川芎 白芍药 黄芩(锉,炒)各30克 白术15克 山茱萸4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妇人经候不匀,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产后气血虚弱,恶露内停,憎寒发热。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调下,一日三服。

  证属虚寒者,去黄芩,加桂30克。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十

25、加减黑神散

  【处方】归尾2钱,赤芍2钱,蒲黄1钱,桂心1钱,炮姜1钱,甘草1钱,炒黑豆5钱,川芎2钱。

  【功能主治】祛寒行瘀。主产后恶露不下,腹痛呕吐,四肢微冷,时恶寒而不发热,唇淡口和,苔白底淡,脉沉迟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26、当归血竭丸

  【处方】当归(炒,锉)血竭 蓬莪术(炮)芍药各60克 五灵脂120克

  【制法】上五味,为细末,醋面糊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妇人产后恶露不下,结聚成块,心胸痞闷,脐下坚痛。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温粥饮下。

  【摘录】《产育宝庆集》卷下

27、当归饮

  【处方】当归(切,焙)半两,牛膝(酒浸,切,焙)半两,苏枋木(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牡丹皮(锉)半两,芍药半两,芎半两,艾叶(微炒)半两,生干地黄(锉)半两,延胡索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月内恶露不下。

  【用法用量】当归散(《普济方》卷三四五)。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28、大乌金散丸

  【处方】当归1两,熟地黄1两,白芍药1两,川芎1两,附子1两,肉桂1两,沉香1两,延胡索半两,粉草半两,香附子半两,乳香半两,缩砂仁半两,败姜半两,白芷半两,蒲黄半两,姜黄半两,槟榔半两,白茯苓2两,丁香2两,白术2两,没药2钱,人参2钱。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弹子大,百草霜为衣。

  【功能主治】妇人心腹刺痛,身体疼痛,产前恶心,产后恶露不下,疼痛不已。

  【用法用量】大乌金散丸(《普济方》卷三三五)。

  如经行盛,则去白芷、延胡索。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

29、加味四物汤

  【处方】熟地黄3钱,当归3钱,川芎1钱,白芍2钱,山栀仁(炒)1钱,柴胡1钱,牡丹皮1钱。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止,怒火伤肝而血不藏者;或产后血虚火燥之大便闭结。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三

30、当归散

  【处方】当归3分(锉,炒微黄),牡丹半两,牛膝半两(去苗),姜黄半两,川大黄1两(锉,微炒),虻虫1两(微炒黄,去翅足),生地黄3分,琥珀半两,川芒消1两,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肉桂3分(去粗皮),蒲黄3分,虎杖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下,气攻心腹,烦闷,胁肋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酒各半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五

31、当归饮

  【处方】当归(切,焙)1两,败酱1两,续断1两,芍药1两1分,生干地黄(焙)1两半,竹茹半两,芎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7-8日,恶露下不绝。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32、加减四物汤

  【处方】当归(切,焙)1两,川芎1两,熟干地黄1两,白芍药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妇产前腹痛,及月事或多或少,或前或后,胎气不安,产后血块不散,或亡血过多,或恶露不下。

  【用法用量】增损四物汤(《朱氏集验方》卷十)。

  若妊妇下血,即入艾5-7叶,阿胶末1钱匕;同煎,服如前法,如因虚致热,热与血搏,口舌干渴,欲饮水,加栝楼1两,麦门冬3分;腹中刺痛,恶物不下,加当归、芍药各1分;血崩,加地黄、蒲黄各1两;因热生风,加川芎1分,柴胡半两;身热脉躁,头昏项强,加柴胡、黄芩各半两;秘涩,加大黄半两,桃仁1分(炒);滑泻,加桂、附各1分;发寒热,加干姜、牡丹皮、芍药各1分;呕,加白术、人参各半两;腹胀,加厚朴、枳实各1分;虚烦不得眠,加竹叶、人参各1分;躁,大渴,加知母、石膏各半两;水停心下,微吐逆,加猪芩、茯苓、防己各1分;虚寒状类伤寒、加人参、柴胡、防风各3分。

  【摘录】《活人书》卷十九

33、琥珀汤

  【处方】琥珀半两,姜黄半两,牛膝(酒浸,切,焙)半两,虎杖半两,牡丹皮半两,当归(切,焙)3分,生干地黄(焙)3分,桂(去粗皮)3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3分,大黄(锉,焙)1两,虻虫(去翅足,炒黄)1分,芒消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下,气攻心腹,烦闷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取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34、琥珀保生锭子

 【处方】琥珀(研极细)3两,肉桂2两,五灵脂(醋炒)3两,生蒲黄3两,丁香1两,延胡索4两,红花2两,香附(醋炒)4两,大黄(酒蒸5次,须黑色为度,再入饭甑上蒸3次)4两。

  【功能主治】逐瘀血,生新血。主产后风冷袭于胞门,恶露不下,上逆冲心,发晕,额出冷汗,口噤牙紧,甚至不测。

  【用法用量】血晕、虚,用佛手散,热,用荆芥一味散煎汤磨服。

  【各家论述】琥珀色赤,入手少阴、足厥阴血分,能消瘀血,破症结,定魂魄;肉桂大热,行血消瘀;五灵脂甘温,散血通闭;蒲黄生用,通经消瘀;丁香辛温,开郁祛胀,治胃家呃逆;红花色赤辛温,少则补,多则行;香附辛温,行气开郁,理三焦诸气;大黄破瘀血,推积祛滞,有斩关夺纛之功,酒煮则性上行,凡败血之冲心、冲肺、冲胃及停蓄上中焦者。皆可散之。又以饭甑上蒸,则得谷气,一切猛厉之性皆缓而有功,不伤脾胃。是方以保生命名,诚夺命回生之剂也。而血虚极者,煎佛手散,调化服之。虚火引热血冲上而逆者,煎一味荆芥散,调化服之。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35、当归散

  【处方】当归3分(锉,微炒),赤芍药3分,桂心3分,川大黄3两,桃仁130个(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

36、回生丹

  【处方】大黄500克(为末)苏木60克(锉,用河水1升,煎取汁600毫升)红花90克(炒黄色,入好酒1升,同煮三五滚,取汁)黑豆200克(煮熟,取汁600毫升)当归 川芎 熟地黄 白茯苓(去皮)苍术(米泔浸)香附米 乌药 玄胡索 桃仁(另研)蒲黄 牛膝(去芦)各30克 白芍(酒炒)甘草 陈皮 木香 三棱 五灵脂 羌活 地榆 山萸(酒浸,去核)各15克 人参 白术(去芦)青皮(去瓤)木瓜各9克 良姜12克 乳香 没药各3克

  【制法】先将大黄末以好米醋600~800毫升搅匀,以文武火熬成膏,如此二遍,次下红花酒、苏木汤、黑豆汁,搅开,再熬成膏取出。如有锅巴,再焙干,与其余药物共为细末,用大黄膏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孕妇调养失宜,劳复胎动;或胎漏,恶露时下;脏极寒,久不成胎;或胎痿燥不长,过期不产;或产时未至,恶露先下,致令难产;或胎死腹中,腹上冰冷,口唇青黑,出冷沫;或恶露上攻,昏闷不省,喘促汗出,及恶露不下,脐腹冷痛,寒热往来;或因产劳虚损,身羸而黄,体瘦心怯,盗汗,饮食不进,渐成劳疾;兼治崩漏带下,室女经闭,月水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1丸,酒顿化,通口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六

37、干荷叶散

  【处方】干荷叶3两(炒),刘寄奴3两,桃仁泥3两,生蒲黄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恶露不下,脉滞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童便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产后血瘀,冲任不能营运于经,故腹痛不止,恶露不下焉。干荷叶升阳散瘀,桃仁泥破血开结,生蒲黄破瘀下血,刘寄奴破血通经,为散,童便煎,使瘀化气调,则清阳上升而浊阴下降,何患腹痛不退,恶露不通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38、干漆丸

  【处方】干漆(捣碎,炒烟出)半两,五灵脂半两,没药(研)半两,牡丹皮(去心)半两,陈曲(炒)半两,庵(艹闾)子1两,延胡索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焙)1两。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下,攻刺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生姜醋汤送下,温酒亦可,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39、归尾泽兰汤

  【处方】归尾 泽兰 牛膝 红花 延胡索 桃仁各3克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治产后儿枕腹痛,恶露不下。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妇科玉尺》卷四

40、化瘀方

  【处方】枳壳(面炒)钱半,荆芥穗(略炒)2钱半。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下,以致败血渗入大肠而利鲜血者;及腹中刺痛,但里不急、后不重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会约》卷十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泽兰汤 处方泽兰14克,香附14克,续断14克,红花2克,当归12克,柏子仁12克,赤芍12克,牛膝6克,延胡索8克。功能主治疏肝解郁,活血调经。主气滞血瘀。
中医经典摘录(801---1000)
刘寄奴散
千方百剂:当归散
续骨活血汤
卷柏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