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一六)临证谈三仁汤的方解

我们通常对三仁汤的认识是,适用,宣上,畅中,渗下来解读的。可能最早的原始版本应该是在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里面出来的。

《谦斋医学讲稿》是这样解读的:“三仁汤为湿温证的通用方。它的配合,用杏仁辛宣肺气,以开其上;蔻仁、厚朴、半夏苦辛温通,以降其中;苡仁、通草、滑石淡渗湿热,以利其下。虽然三焦兼顾,其实偏重中焦。”

也就是说立足于中焦,上中下三焦同治的这么一张方剂,宣上,畅中,渗下。我们再把它归纳,总结,简化一下,便于我们学习和记忆,就是中医治法里面的这个解读,包括现在的教材,基本上就是沿用了这个解读。

“方中杏仁辛开苦降,开肺气,启上闸;蔻仁芳香化浊,与厚朴、半夏同用燥湿化浊之力颇强;苡仁、滑石、通草皆甘淡渗湿之品,使湿邪从下而去;用竹叶、滑石略事清热,数药合用,则辛开肺气于上,甘淡渗湿于下,芳化燥湿于中。”

杏仁开上,蔻仁畅中,苡仁渗下,这叫三仁汤。基本上,我们就是这样认识的。我们读到这里,提出一个问题来:

创立“三焦辨证学说”的吴鞠通为什么要把三仁汤方证置于“上焦篇”而不是“中焦篇”呢?

我们在读吴鞠通的温病篇的时候,三仁汤就是出在上焦篇,而不是在中焦篇。“三焦辨证学说”我们现在公认的是吴鞠通创立的。那么,吴鞠通把三仁汤放在上焦,没有放在中焦,也是吴鞠通故意的,是有意的,这绝对不是错误,也不是误排,也不是后世的错简。因为温病条辨没有错简过。那么,这肯定有理由,这是为什么?

吴鞠通在三仁汤方后还说过这么一句话:“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

三仁汤是做什么的?轻开上焦肺气的,为什么不说畅清中焦脾气呢?我们读到这里,至少隐约有一种感觉,在吴鞠通的心目中,三仁汤说不定真的是治上焦的,真的是治肺的。一但吴鞠通认为三仁汤是治肺的,是治上焦的。但是,三仁汤就是吴鞠通创造的,那么,我们解读到中焦,解读到上焦,说不定是有偏差的。

《湿病条辨》在上焦篇里面,在三仁汤方证的论述中,吴鞠通说:“(湿温)上焦最少,病势不甚显张。中焦病最多,详见中焦篇。”

吴鞠通在上焦篇里面出了三仁汤证了,但是,他告诉我们,实际上湿温病在临床上见到的上焦的病变相对少一些,中焦的病变相对要多一些。言外之意,在临床上,病人在生病的过程中,三仁汤证,见到的机会不是太多。

但是,倒过来,三仁汤就是治疗上焦湿温的,而不是治疗中焦湿温的。

而吴鞠通在中焦篇的“湿温”病内容,人参泻心汤方证下面,他说“此邪已内陷,其势不能还表,法用通降,从里治也。”

他说,我们用人参泻心汤的时候,是邪已内陷,不能还表,这个时候,才能用人参泻心汤来治疗。从哪里内陷的呢?是从上焦内陷到中焦。怎么还表呢?从中焦还到上焦,这叫还表。可想而知,三仁汤治的就是在上焦,而不在中焦。如果是到了中焦,就成了人参泻心汤类的方证了。

“三焦均受病者,则用分消。”

并且,吴鞠通还说:“邪从上焦来,还使上焦去。”一提到“邪从上焦来,还使上焦去”我们马上会想到温病里面的那一句名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温邪从哪里来的?从上焦来的。如果有一部分温邪内陷到了中焦了,如果能让它回到上焦,我们还要让它回到上焦去。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和伤寒表受,然后,我们治疗要出表,这是一个意思。只是病位不一样。

湿气弥漫,闭阻阳气,病位偏于肺表,治疗重在轻开宣化。主要病邪为“湿”,治疗目的为祛“湿”。治疗手段为“气化”,通过“气化”以达“湿化”。而反过来,诸症表现为“气不化”,“气不化”的原因为“湿不化”。三仁汤是通过“气化则湿亦化”来治疗“湿温”’的,而最终达到的治疗效果是“湿化气亦化”。

我们再反回来看吴鞠通的这一句话:“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我们体会原文里面的这种行文,这种表述,隐约的感觉到,对三仁汤看明白了。三仁汤是治疗上焦的湿邪的,治疗湿不化的,治疗气机不舒展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仁汤(《温病条辨》卷1)
中医三焦辩证
‘‘分消走泄’’法应用三仁汤辨治心衰
三仁汤与湿热治法
有一种流感发热呕吐,忌用汗法!小儿推拿中的“三仁汤”组穴!
温病条辨 (卷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