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一八)临证谈三仁汤的方解

《临证指南医案》冯(三一) 舌白头胀,身痛肢疼,胸闷不食,溺阻。当开气分除湿。(湿阻上焦肺不肃降) 飞滑石、杏仁、白蔻仁、大竹叶、炒半夏、白通草。

我们接着上一节学,这个医案中是舌白二字开头。古人写医案与我们现在写医案不一样,我们现在写医案都是按照程序来写,但古人写医案是当他把这个病案了解了,掌握了,有他的判定了,他才开始下笔,讲主要的,就这么两三笔就写完了,不会罗列更多详细的东西,当他下笔的时候,会把关键点放在前面。于是,就把“舌白”二字放在了开头,这是提示这个病案的关键点就是苔白。

那么到底有多关键?如果把这个病案断为湿温的关键点是苔白,而不把它断为太阳病的关键点也是苔白。

由苔白断为湿阻,不是寒闭,是湿阻。湿阻经络也可以见到身痛肢疼,《金匮要略》中有关于湿痹的论述。但从湿邪困阻经络之湿痹分析,不能较顺畅地解释头胀、胸闷不食和溺阻。

不是寒痹的太阳病,难道和湿阻的湿痹,苔白,身痛肢疼,但也不对。湿阻的湿痹解释不了这个病人的头胀和胸闷不适和尿阻。湿阻是湿邪痹阻于经络痹阻于外。而很明显,胸闷不食和尿阻是湿邪痹阻在里了,单从湿邪痹阻经络是解释不通的。

《伤寒论》所构建的临床思维模型是一种“分层思维模型”,即在阴阳思维指导下由表到里分层辨治。叶天士在学习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这种“分层思维模型”和脏腑学说相结合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并且把“分层”由表到里扩展到“由上到下”。

在这种思维模型的指导下,叶天士明确提出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这仍然是一种分层思维,但是,这种分层思维是由上到下的分层,而不是由表到里的分层。然后,吴菊通就把他作了一些归纳,归纳为三焦辨证。

以上的两种辨证是同样的伟大。

上有头胀,中有胸闷不食,下有溺阻,外有身痛肢疼,一派周身气机不畅之象。从舌白推断,病邪当为湿邪。湿邪外感,如何能使周身气机不畅?肺主气,肺近表。湿邪外侵,痹阻肺气,肺主气功能障碍,致周身气机不畅,诸症皆出。

这样解释是能解释得通的,我们总是说肺主气,心主血。肺主气为相傅之官。这么重要的位置,这么重要的功能,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重视不到,我们一提到气滞,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中焦的枢纽不畅,再想到的是肝主疏泄的功能失调。我们一考虑到湿邪,马上想到的是湿邪来自于中焦,是中焦的病变。而我们很少会想到“肺主气”这三个字。

肺不但主气,还是人体的水之上源,肺是管气的,管水的,管津液的。怎么我们在临床上治气,治水,治津液能无视于肺的存在呢?

整个的雾霾天气是怎么来的?天气出了问题,人体的天气就是肺。肺出了问题了,肺主气的功能障碍,湿邪郁痹了肺气。所以,治疗当除湿邪,畅肺气,则诸症解,故案中说“当开气分除湿”。这样来解读是顺畅的。

选用杏仁宣降肺气,意在恢复肺主气功能。白蔻仁,化湿中兼畅肺开胃之功;炒半夏,化湿中兼降肺和胃之功。二药佐杏仁化湿行气,针对胸闷不食一症着力稍多。

滑石、大竹叶、白通草,入上焦,走下焦,导湿邪从上至下而出。二药佐杏仁利湿行气,针对溺阻一症着力稍多。

六药相合,湿去肺宣,周身气机畅行,舌白自退,头胀、身痛肢疼随之而解,诸症自愈。

辨证辨到湿上,辨到肺上。所以,治疗就应该是宣降肺气,恢复肺气的宣降为第一位,于是,先选用了杏仁。在这个基础上去祛湿邪。在杏仁的基础上选用了白蔻仁和半夏,一方面畅肺胃,祛湿邪,同时兼顾到胸闷不食。选用了滑石,竹叶,通草配合杏仁祛湿邪、化气。

滑石色白,先入肺,后入膀胱,导水从上源直接流到下源,通草也是先入肺后入膀胱,滑石和通草都是白的,都是入肺的,这是我们容易注意到的。而竹叶也是走上焦的,也有利小便的作用。于是用滑石,通草,竹叶这三味药入上焦走下焦,导湿邪从上至下而出,佐杏仁利湿行气。针对尿阻一症着力稍多。

这样分析下来,我们突然发现古人处方是怎么处的。针对病机,针对主症,针对病名几方面都会考虑到。

我们反回来想一想,这一组病人如果我们用经方该怎么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绍奇温病医案选讲(八)
婴儿发热为何难治?我却迎刃而解!兼说三仁汤。
三仁汤方释,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
三仁汤应用之大成(下)
三仁汤浅析 - 温病明理 - 岐黄中医网
三仁汤(《温病条辨》卷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