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九五/)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264条辨

《伤寒论》第264条辨:“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原文解释】少阳感受了风邪,两耳聋听不到声音,眼睛发红,胸中满闷而烦扰不宁的,不可用吐法和下法;如误用吐下,会引起心悸和惊惕的变症。

《灵枢.決气篇第三十》人有精、气、津、液、血、脉。如果精脱了,耳朵就完全聋掉了,如果是液脱掉了,就会有耳鸣。这两个不太一样。

人的精,两神相搏产生的精,也就是当阴阳协调的时候,产生的就是我们的精,如果是精脱了,耳朵暴聋,什么也听不到了。

气是属于上焦,上焦开发,能宣五谷味。人吃的五谷杂粮产生的气进入上焦,到肺里面来滋润它。食物到了小肠以后,生化是火,然后糟粕就进入大肠,大肠刚好在小肠的上面,糟粕里的水气化以后,食物的精气再回到肺里面,这就是上焦开发,能宣五谷味,这就是我们气的来源。

皮肤腠理,我们的肌肉腠理之间汗出就是我们的津,所以,当津很足的时候,新的津不断的去换旧的津,所以,我们流汗是调津的动作。所以,我们人一定要流汗。流汗以后,新的津液会去补肌肉里面的津液,这就是津的动作。

这个液,就是我们这一条辨要讲的,两耳无所闻。我们人吃了五谷杂粮,化气进入到我们的气海,从气海再进入到我们的骨髓里面去,进入到我们的关节里面去,这才使我们的关节能够活动。当液伤到以后,才会产生耳鸣。

所以,我们真正对液的定义,是五谷营养,能够增益脑髓。比如生地,就是要让生地产生液在我们身体里面,产生液以后,才能够滋润我们的骨头,滋润我们的脑髓。

我们在开方的时候,为什么要生津?例如表虚掉了,汗流得太多,张仲景就会加人参进去,人参就能生津,嘴巴口渴了,加点天花粉,麦冬,都可以生津,这只是举一个例。

灵枢決气对血的定义,就是中焦受气,我们吃的食物化生为赤,所以红色血的来源是食物。

脉的定义,脉是一个规范,血就在脉管里面,按照脉管来走,就好比我们地下的水道,自来水管道,那就是脉,所以,脉是规范营气用的,营血是不可以乱跑的,必须要在脉管里面走。如果脉管裂开,营血就会溢出脉外。脉管裂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太热,热迫血行,血管扩张破掉;还有一种就是太冷,太寒冷以后,血脉变得很小,血脉不能正常通过,导致压力过大而破裂。所以,过寒,过热都是不好的。

我们血液里面有很多水,吃了阿司匹林以后,把血液里面的水排掉,只要稍微一碰,就会紫青一块,这就表示一碰血管破裂了才会出现紫青,这个破裂在手上脚上没有关系,如果是在头上呢?可能就会有问题。

所以,当出现两耳无所闻的时候,这种暴聋,突然听不见,那就知道这个人是精脱了,我们要把这个精补回来。精是什么东西?精是阴阳相搏的产物,所以,我们得把阴阳补回去。我们知道调和阴阳的方剂最好的就是桂枝汤,那么,我们当然可以用桂枝汤。如果桂枝汤的力量不够,加一些龙骨,牡蛎。张仲景很少用补药,在治病的时候,很少用补药,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可以用补药。

这里是少阳中风,少阳是耳朵,鼻子,口,舌头,这些统统是属于三焦系统,就是属于少阳证。耳朵听不到,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以吐下,吐下,则悸而惊。这也就是告诉我们耳朵眼睛同时出了问题,还有胸中满,这个人的病不在表也不在里,在半表半里之间,所以,不要只是根据胸胁苦满,往来寒热,然后恶心才定为少阳证,其实不是,只要耳朵和眼睛同时出了问题,这些全部都不可以用吐下的方法。用吐法一定是上焦有实热症,用下法一定是下有阳明实症,大便有燥矢,我们才可以用下法。

少阳证是和解,用吐下汗法,这些都不好。所以,当我们看到眼睛赤,两耳无所闻,开处方的时候,用小柴胡汤就可以。如果说吃了小柴胡汤,耳朵好了,眼睛还是赤的话,用大黄泡点水都可以喝。

如果不按照张仲景下的原则,给了病人吐法或者是下法,就会有悸而惊。不该吐,你用吐法,不该下,你用下法,都会产生惊和悸。心为君主之官,心里要有很好的津液在里面,阴液才藏得住阳,心神才会在心脏里面守住,如果一吐一下以后,一定会伤到津液。伤到津液以后,心里面的神就不藏,这个时候,就会容易受到惊吓,还会有悸动。

张仲景在用动悸的时候,心下悸的时候,用桂枝甘草,脐下悸的时候用的是茯苓甘草。心下悸的时候,为什么用桂枝甘草,因为桂枝能够壮心阳,让病人不要再受到惊吓。

所以,我们中医有很多处方,比如小孩遗尿,十五六岁的时候有梦遗的现象,精脱,在补的话耳朵又聋掉了,我们就可以用桂枝汤加龙骨牡蛎,从表面看,龙骨牡蛎能够收敛,让阳潜下去,张仲景的意思,就是只要调和阴阳,精自然就会回头,让龙骨牡蛎来敛阳,龙骨可以镇惊。所以,经方的药治病是绰绰有余。

少阳证,不要吐,不要下,耳朵出问题,同时眼睛出问题这是少阳证,绝对不要去吐和下,应和解少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3
伤寒论29: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汤。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柴胡汤的辩证经验
刘渡舟:热则脉缓,寒则脉紧,大青龙汤证两条,脉浮紧,脉浮缓
基础课程学习记录二·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调津七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