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十七)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

【原文】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原文解释】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是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牋伐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因此,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这样变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对于养生之道,圣人能够加以实行,愚人则时常有所违背。顺从阴阳的消长,就能生存,违逆了就会死亡。顺从了它,就会正常,违逆了它,就会乖乱。相反,如背道而行,就会使机体与自然环境相格拒。

我们要随时顺从阴阳四季的关系变化,顺阴阳则生,逆则死。我们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本应随着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如果你反着来,春夏让你养阳,让你汗水透发,你却是怕热,不想出汗,整天在空调房中吹空调,秋冬让你养阴,你却偏要去跑步出汗。所以,《黄帝内经》说“逆则灾害生”,也就是说,如果人体不顺应春夏秋冬变化而变化,人就会生病。“从之则苛疾不起”,只要人体顺从四季的变化而变化,就不会有疾病的发生。这就是养生之道。

所以,后两就做了一个总结,对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原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所以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这里稍微提一个东西,《难经》里面的第三难,我们手上的寸关尺,中间是关,关上为寸,关下为尺。我们以关为分界线,寸口就为阳,尺口就为阴。

关于这个阳和阴,是有限度的,这个阳和阴到底有多长,所谓寸,就是九分,尺就是一寸的距离,这是阴和阳的极限。

如果我们用手去摸这个脉,食指到处是阳,无名指到处是阴。所以,寸脉从关脉上去九分的距离,再往上就没有脉了;尺脉下来一寸的距离有脉,再往下就没有脉了。如果摸到一寸下来还有脉,这脉有太长了,这就是过,也就是阴太过了。阳脉超出九分的距离,那就是阳太盛了,如果是摸到只有五分,这就是阳不及。所以,以脉也可以找到阴阳的平衡点。

如果阴脉太盛的时候,会顶到阳,阳会往外散。阳本来只有九分,超过了一寸甚至更多,阳超出去了,我们称之为溢脉。溢的原因是因为阴太盛,阴顶到了阳。还有就是阴虚,当阴太虚的时候,尺脉会向下加长,所以,我们摸到尺脉超过一寸的距离,我们称为覆脉。这就是原文说的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内格,阴阳就会分开来。在临床上不管是摸到溢脉还是覆脉,都是胃气已绝的脉。这是用脉诊来看阴阳。

在中医的观念里面说,我们人正常呼吸的功能,能够吸入,都是因为肝肾功能正常,这是阴。能够吐出是心肺的功能正常,是阳。

所以,寸的部位为阳,指的就是心肺,是上焦;尺的部位为阴,指的就是下焦,肝肾;在呼与吸的中间就是脾胃,关的位置指的就是胃气的地方。能够受纳五谷,就是肠胃的地方,就是呼吸之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读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②
黄帝内经 素问 四季调神大论 原文 个人翻译及看法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时牧先生禅解《黄帝内经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四季养生之道——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黄帝内经
大学生《黄帝内经》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