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七0)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彪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原文解释】所以说:病在初起的时候,可用刺法而愈;及其病势正盛,必须待其稍微衰退,然后刺之而愈。所以病轻的,使用发散轻扬之法治之;病重的,使用消减之法治之;其气血衰弱的,应用补益之法治之。形体虚弱的,当以温补其气;精气不足的,当补之以厚味。如病在上的,可用吐法;病在下的,可用疏导之法;病在中为胀满的,可用泻下之法;其邪在外表,可用汤药浸渍以使出汗;邪在皮肤,可用发汗,使其外泄;病势急暴的,可用按得其状,以制伏之;实症,则用散法或泻法。观察病的在阴在阳,以辨别其刚柔,阳病应当治阴,阴病应当治阳;确定病邪在气在血,更防其血病再伤及气,气病再伤及血,所以血适宜用泻血法,气虚宜用导引法。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病刚开始的时候, 我们可以去刺,如果病很盛的时候,我们要等待衰落下来再施治。不可以与病争,要专门等时机,当时机到的时候,就下重手。当病衰弱下去,病人开始有胃口,这个时候赶快追击。

“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如果病轻的话,我们用发散的方法,如发表,发汗,病重时减少用发散的方法,采取固守的方式,以免阳过度流失,病势缓时则乘势而进。

所以,治病好象做饭一样,病在大盛很旺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固守他的元气,然后,等到病势比较衰弱的时候,我们采用俊剂,这里就提出来这个方法,因此,我们的处方常常会在变动。

比如说,我们利用土的王时,治疗肝病,东方实,西方虚,正好在夏秋之间的长夏,也就是夏季的最后两个礼拜和初秋的最前两个礼拜,是脾脏的王时,最旺的王时是夏季的最一个礼拜和秋季的第一个礼拜,这两个礼拜,脾气是最旺,脾气最旺的时候,不要去动他,因为天地之间的阳气在脾脏,这个时候下手的时候,不要去管脾脏,这两个礼拜把窗户打开来了,治病的时机来了,狠狠的去清除一遍,当窗户快关起来的时候,马上收手,绝对不会伤到脾胃的气。所以,治病的时机很重要。

当王时不开的时候,也就是没有进入王时的时候,我们就利用固守的办法,看他病势很盛的时候,我们就停。很盛就是这个病人很严重,没有胃口,大小便不通,想办法给他开点开胃口的药,让他大便出来,等待时机到了再去下手。病人开始胃口好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下手了。下手的时候,如果是攻,一剂,不要攻太多。这是我们临证上面面临的问题。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衰弱者,用温药补其气,精神不足者,必以厚味来补其五脏。所以,我们会有一些开厚味的药,开一些温热的药。灸也是一种温的,厚味的药是补药,当然,我们要看精不够在哪个地方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邪气在上者,用汗法发汗;邪居下者,则用攻下的利尿剂;邪居中部的,可用泻药攻内,使之尽出。如果病在高的地方,所谓高,就是靠近喉咙这里,靠上焦的地方,我们可以采用汗法,吐法。如果是病在下,我们要攻下,比如说一些攻下的药,利尿的药,从这里开始,《黄帝内经》下了治疗法则在这里面。所以,我们有汗法,下法,吐法。如果是中满,我们要攻下,攻下的时候,有时候会从大便排出来,有时候从小便排出来。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始生之邪,则用汗法,因在皮毛,可一汗而尽出其邪。病在表的时候,我们采用汗法,张仲景在用汗法的时候,有一些禁忌,用什么药去发汗,这就要看《神农本草经》。

“其彪悍者,按而收之。”所谓彪悍,就是有剧痛,病来得很速很快,用按摩推拿的方式。我们针刺的方法也有,比如说痛风,整个手背肿起来,我们的针斜刺下去,用手轻轻的在手背上按,按摩的方向从远端向针刺的方向按,按到针的地方,把针拿起来,然后再下针,再按,这样连续几次,痛就去掉了。这就是所谓的按而收之。

“其实者,散而泻之”实,就是剧痛,而且是持续的痛,那就要把这个气散掉,用散法,所谓的散法,按法也是散,针子穴也是散。实痛与虚痛不一样,虚痛是隐隐作痛,有时候痛,有时候不痛;实痛的话那就是持续的痛。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治病必须细审阴阳的消长,区别刚柔之性,使邪退而不伤正,阳有病而先固其阴, 阴有病则先固其阳。为什么要这样治呢?当阳有病的时候,比如说大肠有便秘了,一看到便秘,我们马上去治阴,你如果不治好,这个便秘会阴影响到阴,所以,阳有问题我们先去固阴,病就在阳就不会进,同样的道理,阴有病的时候,会影响到阳,我们先去固阳,病就不会再进。比如说肝病,肝病的病人,便秘,大便一定是不好,这个时候,我们先去调他的大便,不要先去治肝,这样病就不会再进。肝病到后来,大便都没有了,小便也没有了,这个时候,再去通大便,通小便,太慢了。所以,一开始治病的时候,就让他大小便通畅,先把阳固好。这个时候,我们再慢慢去推他的阴。病就不会再进,病就好治,这是《黄帝内经》的原则。

“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守定其气血之流畅,不令其离经叛道。血液阻塞,必须把瘀血放掉,使其通畅,血脉就不会受到阻碍。气不足而产生循环障碍,则用针来作导引,使气足而恢复正常循环。

我们在身上看到很多,比如说腿上面,手臂上面,很多的青筋瘀血,血实你可以看到,我们做针灸,看到血实的时候,有瘀血的时候,通通把他放掉,在临床上,那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手臂和腿上很多,这时就找大的放就行了,当然如果病人不多,可以通通都放掉,再开中药,这样速度会变得很快,因为你把瘀血大部分都放掉了,药物一去就很快。如果你没有放瘀血,只是靠药物去攻,那时间就要得比较长一些。气不足,我们用针灸去导引他,所以,针灸里面才会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法则。经络上面的气虚的时候,我们用他的当经的母穴来做,用补的手法来治他,这是导引使气血恢复到平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治疗学理论体系研究
《黄帝内经》:病初,病重,病上,病下,阴病,阳病等的治疗方法
【027】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阐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你也许有兴趣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全文,黄帝内经译文
中医调理身体的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