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氏奇穴针灸学习-14上臂















十四、上臂(肘横纹到腋窝横纹,共9分寸) 及小臂

1.三灵一穴(七十二绝针之一),尺泽穴(肺经)上五分

三灵一、二、三、穴同时取用立即见效。

*三棱针刺出血。

前腕皮神经浅枝、心之支神经、撓骨神经、肺分支神经。

急性心脏麻痺(奇效)、心绞痛(特效)、胸闷(下针立解)、胸痛透背膏盲(特效)。心脏缺氧呼吸困难。(用三棱针浅刺或点刺出黑血神效,点出紅血亦有卓效。)

三灵二穴(七十二绝针之一),尺泽穴外五分横纹上。

三灵三穴(七十二绝针之一),尺泽穴內五分横纹上。

 

2. 合金穴(在肺经上)

手抚胸取穴、肘窝横纹上一寸,即尺泽穴上一寸。即1分寸。

*直刺五分~一寸五分

有脉二头肌、上臂皮下神经、正中神经之分布区、肱动脉、头静脉、心之分支神经、肺分支神经。

过敏性鼻炎、鼻蓄脓症、感冒、喉炎、咳嗽之特效穴。

分金穴, 1.5分寸。

內金穴, 2分寸。

 

3.云白穴,肩中穴內侧二寸,肺经8.5分寸处。

*直刺一寸~二寸。

有三角筋、迴旋上膊动脉、头静脉枝、锁骨神经枝、六俯神经、肺之副神经。

妇科阴道炎、子宮炎、卵巢炎、阴道痒、阴道痛、赤白带下、小儿麻痺、脚扭伤(特效)。

李白穴,当建中穴內侧二寸处。肺经7分寸处。

*斜刺:由下往上斜刺一寸五分~二寸。

肾之副神经、肺之支神经。

狐臭、多汗症、脚扭伤、脚痛、小腿痛、小儿麻痺。

 

4.人宗穴,当肘窝横纹直上三寸五分贴骨下取之,即大肠经五里穴上五分处。即3.5分寸。

*针深五分治感冒气喘、针深八分治臂肿、针深一寸二分治肝、胆、脾病。

在二头膊筋之旁,有桡骨副动脉,头静脉及內膊皮神经,肺之副神经,心之分支神经;肝之副神经。

脚肿痛、手臂痛、肘肿痛难动、黄胆病、四肢浮肿、脾肿大、胃、十二指肠炎、感冒、气喘喉炎。

   地宗穴(七十二绝针之一)。人宗穴上三寸,以手抚胸取之。即6.5分寸。

*针深一寸治轻病,针深二寸治重病,两臂同时取穴。

在头静脉后,有迴旋上膊动脉、腋窝神经、心之支神经。

能使阳症起死回生。脑溢血之急救穴,针下立解。心脏。心脏麻痺、心绞痛之急救针。治半身不遂、心脏性喘息、肝昏迷、手脚麻痺、动脉硬化、胸痛背痛、呼吸困难、脑血管阻塞等症。(董氏三十二解针之一)

地宗穴为急救要穴、效果不下于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急救时本穴配手解穴(奇效)

针感:酸胀麻电感。转针时有酸麻感扩散胸背、上至头顶。

   天宗穴,在地宗穴上三寸,即9分寸再向上0.5分寸。

*斜刺:由上往下斜刺一寸半~二寸。

在头静脉后,有迴旋上膊动脉、腋窝神经、六俯神经、小腿神经。

妇科阴道痒、阴道痛、赤白带下(具有神效)、小腿痛、脚扭伤、小儿麻痺、狐臭、糖尿病。

 

5.肩峰穴

举臂时,肩骨与臂接缝之空陷处中央下五分处取之。即肩顒穴下五分处。

*斜刺:由上往下斜刺

有三角筋、上膊动脉、头静脉技、銷骨神经技、肺支神经、心副神经。

乳癌(特效)、乳瘤、乳腺炎(特效)、乳头炎(特效)、高血压、多汗症、上肢麻痺、半身不遂、半身麻痺(特效)、脑血栓症。

述:肩峰穴及双龙穴治癒乳癌卅一例,全部治癒。(但需配合足部出血针治疗,效果更快)

配穴:肩峰穴配地宗穴、木关穴为治半身麻痺、痿症之(特效穴)。

肩中穴(七十二绝针之一),肩顒穴下二寸半处

*直刺一寸~二寸

此处为三角肌中央下缘、有上膊动脉、头静脉,心之分支神经。

膝盖关节炎(特效)、膝盖扭伤(特效)、皮肤病(颈项皮肤病及殿部皮肤病有特效)、小儿麻痺、半身不遂、心悸亢进、肩痛、五十肩、流鼻血、血管硬化、瘰疬(特效)。腰痛。(肩中穴配通天穴、通关穴、建中穴、肾关穴治全身关节炎、尿酸性关节炎、遊走性风湿病)

配穴:肩中穴配建中穴治疗膝盖疾病(特效)。

建中穴,肩顒穴下4.5寸。左肩痛扎右穴;右肩痛扎左穴。

*直刺一寸~一寸半。

心之分支神经。

膝盖关节炎、膝盖痛、肩痛、五十肩、清血、血管硬化。

配穴:下曲穴、建中穴、李白穴为治疗小儿麻痺之(第二特效穴)。

 

6.镇静穴

*斜刺:由上往下刺二分~五分。

在两肩头之间正中上五分。

滑車上神经、颜面神经分枝、脑神经、心之神经。

神经错乱、四肢发抖、两腿酸软、四肢神经麻痺、失眠(特效)、小儿梦惊、鼻腔炎引起之头痛、头晕、重胀感。心脏病引起之前额头痛(特效)。呕吐。治疗头痛配灵骨大白。治严重失眠配正会、后会。治心脏疾病加肺灵、心灵一、二穴。

 

7.心灵穴,手掌朝上,手腕横纹上一寸五分为心灵一穴,上两寸五分为心灵二穴;上三寸五分为心灵三穴。

心脏內膜炎、狹心症、心律不整、心脏扩大、心肌梗塞、胸闷、小腿痛、前额头痛、手脚麻痹,亦可当麻醉用治颈项手术。

针深五分至一寸半,亦可配地宗穴为治疗心脏病之董氏要针。下针深度不同主治亦不同。

 

8.曲陵穴,肘窩横纹中央直下一寸五分,即十四经尺泽穴直下一寸五分处。

抽筋、陽霍乱、气喘、肘关节炎、心跳、重感冒、咳嗽、支气管炎、鼻塞、胸痛、背痛。

针深三分至一寸。或点刺曲陵穴內侧动脉血管,可治霍乱、心脏麻痺。

 

9. 人地天,三士穴,

人,在前臂桡骨上缘,去腕横纹三寸。气喘、手掌及手指痛、肩臂痛、背痛、胸痛、心悸、蛋白尿。针深五分治气喘、治手掌及指、肩臂、背痛。针深一寸治心脏

地,人士穴上三寸,即孔最穴下一寸处,距腕横纹六寸,气喘、感冒、头痛、肾亏、心脏病、疝气、便秘、腰痛。针深一寸治气喘、感冒、头痛及肾亏。针深一寸五分治心脏病。

天,在前臂桡骨之外缘,地士穴上三寸。气喘、鼻炎、臂痛、感冒、胸部发胀、胸痛、支气管炎。

针深一寸五分。天、地、人士三穴配灵骨穴双手同时用针可治哮喘。

 

10. 肠门穴,在尺骨之內侧,距腕豆骨横纹三寸。肠炎(肝炎引起)、头昏眼花、胆囊炎、呕吐。

肝门穴,在尺骨之內侧,距腕豆骨横纹六寸,急性肝炎、急慢性胃肠炎、胸闷痛、两肋痛。

心门穴,在尺骨鷹嘴突起之下端,去肘尖一寸五分陷中。心脏病、心悸亢进、胸闷、呕吐、肺霍乱。

针深三分至五分。针下后立止肝痛,將针向右旋转,胸闷即解;將针向左旋转,肠痛亦除。肠门穴与肝门穴同时使用,可治肝炎引起之肠炎。肠门、肝门、心门三穴倒马亦可治小腿內侧痛

 

11.手五金,尺骨外侧,腕横纹上六寸五分。坐骨神经痛、腹痛、小腿发胀、脚痛、脚麻,针深三分至一寸。(小肠经上)

手千金,尺骨外侧,手五金穴上一寸五分。同手五金穴。两穴皆屬董氏三十二解针为解麻、解胀、解毒之要穴。针深三分至一寸。手五金、手千金两穴同时取用。

 

12.火腑海,手肘横纹下二寸五分处,桡骨与尺骨之间陷中。(三焦经上)咳嗽、气喘、感冒、鼻炎、坐骨神经痛、腿酸、腰酸、貧血、头暈、眼花、疲劳过度。五分至一寸。治貧血头昏眼花、疲劳过度、下针十分钟后取针,改用艾灸。一般由大肠经上反刺。

 

13.火串穴(支沟穴),在手背腕横纹上二寸五分,两筋骨间陷中。便秘、心跳、手下臂痛、胸痛、背痛、小腿前侧痛。

火陵穴,在火串穴上两寸,腕横纹上四寸五分。胸痛及发闷、发肿、手抽筋

火山穴,在火陵穴上一寸五分,腕横纹上六寸。十四经四渎穴下一寸。同火陵穴。深刺透过侧腰灵穴时,又可治肾盂炎、腰酸、坐骨神经痛。

针深三分至一寸半。左手下臂痛针右手穴;右手下臂痛针左手穴。

胸部痛及发闷、发胀则火陵、火山两穴同时用针。另火串穴与支沟穴位置与主治不同须重新辨清,不可混淆。

 

14.其门穴,在手背桡骨之外侧上缘,手腕横纹正中央上二寸靠內侧一寸处。子宮炎、卵巢炎、子宮颈瘤、尿道炎、妇科经脉不調、赤白帶下、大便脫肛、痔疮痛、膀胱炎。

其角穴,在手背桡骨之外侧,其门穴直上二寸。

其正穴,在手背桡骨之外侧,其门穴直上四寸。

臂侧放,针斜刺約与皮下平行,由桡骨上缘以十五度向外斜刺一寸至一寸半,贴骨进针,效果更佳。其门、其角、其正三穴同时使用成倒马针法。为治疗痔疮、便秘及妇科之常用针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氏奇穴针灸学习
经穴学-董氏奇穴·第一篇(上)7
董氏针灸疗法大全(二)
引起膝痛部位及特效治法
董氏奇穴 治疗膝痛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