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仁和】“草民英雄”毛诗联传奇

“草民英雄”毛诗联传奇

刘仁和

赣浙两省交界处嵩峰山脚甘竹坞自然村有位令人敬重的古稀老人,叫毛诗联。他于1999年从八景煤矿退休后,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这块热土。十八年来,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义无反顾地把所有退休工资都用于回报父老乡亲,为桑梓之地的公益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感人事迹传遍了乡里,大家都称赞他是个传奇式的“草民英雄”。

“四子登科”

毛诗联是广丰中学的“老三届”学生。他按一、二、三、四的次序给四个儿子取名,显得与众不同:大儿子叫毛育强(“强”就是“大”,也就是“一”),二儿子叫毛育义(本县土话,“义”和“二”谐音),三儿子叫毛育杉(“杉”“三”谐音),四儿子叫毛育世(“世”“四”谐音)。他教子有方,使四个儿子都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材。毛育强如今在海宁运输公司工作;毛育义担任广丰幼教中心校长,在城里买了新房;毛育杉在德国摩天宇飞机维修公司当上中层管理干部,年薪百万元,还与硕士妻子一起,在特区珠海市买了住房;毛育世在毛村中学教书育人,在城里也买了新房。

当“山大王”

毛诗联自退休回村居住后,就带领全家进行二次创业,承包了当地荒山345亩。他每天披星戴月,科学打理山场,积极加强对各类树木的管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腰包日渐鼓起后,他仍然过着俭朴的生活,平时连皮鞋也舍不得穿,但是为家乡人民做好事却“一掷千金”。从回村开始至今为止,他将所有的退休工资(大约20多万元),全部用于家乡的公益事业。毛诗联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积极发挥余热。

自掏腰包的“自来水厂厂长”

毛诗联回村后做的第一件好事,就是慷慨解囊,在全乡率先启动山泉引水工程。当时,有人还取笑他能干成这事是“天方夜谭”。不被多数人理解的毛诗联,硬是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买来水泥以及安装自来水的设备,在嵩峰山脚建起了蓄水池。“神话”终于变成了现实,甘竹坞自然村100多名农民喝上了免费的自来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前全乡最缺水的银丰村,开始热火朝天地学习他的实干精神,建起了10个简易水厂。从此以后,全村400多农户1500多人口中,80%都用上了自来水。2013年遇到了特大旱灾,银丰村没有受到缺水的威胁。饮水思源,村民个个都伸岀大拇指点赞:毛诗联功德无量。

筹资助学当“讨饭头”

1997年8月,嵩峰乡“寒门子弟”黄克海在广丰中学毕业,参加高考金榜题名,被中南工业大学录取。黄克海三分高兴七分愁:高兴的的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自己能够去读大学成为“天之骄子”,将来会捧上众人羡慕的“铁饭碗”(因当时大学毕业生国家包分配工作);愁的是家里穷得叮当响,而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泥腿子”,借钱无门学费成了难题。当时正退养在老家的毛诗联,获悉黄克海的难处后,立马带上黄克海向县城各部门领导“讨饭”。时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祝鸿海、县妇联主任洪雪梅等人知情后,安慰黄克海,分别向他赠送崭新的西装和名牌皮鞋等物,并说政府一定会想方设法助其上大学。时任嵩峰乡乡长的刘国华知道后,被毛诗联筹资助学的善举所感动,把黄克海叫到乡政府,个人捐款4000元给其作学费,以后刘乡长陆续资助其直到大学毕业。黄克海不负众望,大学学习毕业时考上硕士,之后在广东航海学院当上副教授,如今他又在杭州当上了大律师。

“善德路”和“求学路”的总指挥

甘竹坞自然村原来由于交通偏僻、信息闭塞,造成经济落后。毛诗联回家定居后,为了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积极向大家宣传“要致富先修路”的大道理,率先捐款10余万元为打路启动资金。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干群纷纷有钱岀钱,有力岀力,本村在外地工作的同志也积极为家乡基础建设添砖加瓦。大伙公推毛诗联和原县招商银行行长罗贤忠为“善德路”工程总指挥,于1999年开始风风火火地修路。开山炸石、打路基、浇水泥……毛诗联层层把关,既节约了大量资金,又加快了工程的进度。终于,从十一都至嵩峰山脚,一条宽约6.5米、长达3000余米的的水泥路奇迹般地岀现了,当地农民手提肩担货物的历史再也一去不复返了。“善德路”建成后,毛诗联修路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他想:村里和外界联通的路是打通了,可是当地农家娃上学的路还是羊肠小道,雨雪天气学生经常跌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下定决心再打一条“求学路”。他走马上任又充当工程总指挥,在当地外岀创业成功人士潘贤华的大力支持和当地农民的积极参与下,一条宽5米、长1500余米的“求学路”,又奇迹般地岀现了。从此,每当看到学生上学、放学在“求学路”上蹦蹦跳跳时,毛诗联心里就非常高兴。

令人点赞的“贱骨头”

如今的毛诗联,按农村的说法是个有福气的人。他每月有“旱涝保收”的退休工资,四个儿子的生活也很富裕,但他仍然很“贱”,不知享受,每天照样起早贪黑吃苦耐劳,呆在家乡干事业。大儿子要接他去沿海发达地区定居,他不走;二儿子要接他到县城“享清福”,他也不走;三儿子要接他去特区珠海市享受灯红酒绿的大都市生活,他同样不走;四儿子要接他到县城欢度幸福晚年,他还是不走。因为,一枝一叶总关情,他热恋生他养他的家乡,舍不得离开家乡的父老乡亲,丢不下承包荒山用血汗换来的参天大树。更重要的是,他要在家乡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毛诗联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就在家乡中”的“贱骨头”精神,受到了家乡人民的交口称赞。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毛诗联决心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毛诗联下一步还想将“善德路”延伸到嵩峰山上,和浙江省接轨,当然,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还望社会各界人士皆能奉献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岀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作者简介:刘仁和,广丰区诗词学会会员、上饶市作协会员,《上饶日报》、《上饶晚报》、“江西新闻网”特约记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前跋后疐
酷似“黄毛狗”,却珍贵难得,若出现您家乡,请保护
《毛诗郑笺平议》
朱自清 诗言志辨——关于比兴- -
吃泡面的命,操紫禁城的心,一介草民不但保卫了东北 台湾,还抽空生了个国宝级儿子…
三品婴儿官、高力士、送书吐蕃、为社稷任宰相--读《资治通鉴》笔记之一百六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