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泰州学派一代宗师

    李贽(1527~1602),明代官员、思想家、禅师、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尽管李贽的认识论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之上的先验论,主张渊源于佛性的“生知”说。但他的哲学思想中有不少朴素辩证法的内容,他的政治思想有许多“反叛”的东西。好比,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在文学方面,李贽提出“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李贽旗帜鲜明宣称本身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暗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缩。李贽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也主张“真心”,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他的这一倾向,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他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他指责那些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本身谋取高官利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焚书·又与焦弱候》)。李贽对程朱理学及卫道士们的揭露真可谓一针见血,句句中的。
  
  李贽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笞。他认为孔子并非圣人,“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焚书·答周柳塘》)。孔子没什么了不起的,“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人人都是圣人,又何必必然要去学孔子呢?李贽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认为不能将其当作教条而随便套用。《六经》、《论语》、《孟子》“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焚书·童心说》)。
  
  李贽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给以深深的同情。他大声疾呼,为妇女鸣不平。在《焚书·答以女人学道为短见书》中,李贽批判了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的说法。他说:“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
  
  李贽对封建统治者残酷压榨鱼肉人民的暴行,加以无情揭露。他借汉宣城郡守封邵化虎食民的神话传说,指斥当权的官吏是“冠裳而吃人”的虎狼,“昔日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则吞人畜,小不遗鱼虾”(《焚书·封使君》)。
  
  在历史观方面他也有不少进步理念。他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反对历史守旧主义主张“与世推移”的历史发展观;大胆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主张,表示出对专制皇权的不满,成为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民本思想的先导。
  
  
(责任编辑:蒹葭苍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贽的一首五律《过聊城》,开篇就不同凡响,不愧为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另复制陆游《书愤》其一、其五】
从李贽看学派宗师的生命轨迹与影响力成因
【泰州学派】李贽
一代宗师李士材
心学的传播与流派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明代哲学之三:李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