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阅读解题技巧大全 【建议为孩子收藏】

语文基础知识必备

1、三大文体:记叙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 说明文 / 议论文

2、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用典、引用、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复、反问、反语、借代、通感、双关、顶真、互文、比拟、呼告等

4、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烘托、铺垫、伏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以乐景衬哀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前后照应、正描与侧描相结合、卒章显志等

古诗词阅读

  理解古诗歌思想感情的四种方法:分析标题;品读“意象”;理解“诗眼”;参考注释

1、“意象”常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

  如:(景观)明月、斜阳、流水、风、雨、雪、霜、冰等。

       (植物) 杨柳、落花、梧桐、芭蕉、松、梅、菊、兰、萍等。

       (动物) 鸦、雀、燕、雁、鹏、鱼、猿、蝉、鸡、犬等。

  也指人的意象

  如:(事物)舟、亭、桥、渡、镜、灯、窗、户、村舍、剑、鞍等。

       (行为)登楼(登高)、凭栏、吹笛(吹笙)、饮酒(举杯)、折柳、捣衣(捣练)、持笔、执手等。

常见题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某两句的画面。

解题思路:找意象;译原句;发挥合理想象;补充修饰性词语。

2、常用的表现手法
    象征、用典(习惯说法)、想象、联想、对比、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描与侧描相结合等

3、主要抒发的情感(结合相关诗句):
    山水类:爱赞美闲适恬淡等
    田园类:美好向往;归隐田园等
    边塞类:建功报国;壮志难酬等
    离别类:依恋不舍;美好祝愿

  乡愁类: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孤独凄凉等

  贬谪类:怀才不遇;同情劝勉;旷达乐观等

  咏史类:借古讽今;感时伤怀;忧国忧民

  咏物类:托物言志;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等

常见题型:这首诗歌(××联或哪几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①明手法(准确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②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诗人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 ③析效果(这种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描写了什么景物,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文言文阅读

1、划分句子朗读停顿:

   把握句意,语感判断;寻找标志,借助方法;断完检查,通顺合理 

  (1)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名词或代词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如人名、地名、官名、事物名等,因此找出文中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断句的位置。

   (2)借助动词,特别是表说话的动词断句,如“曰”“云”“言”“谓”后断句;动宾结构后断句。

   (3)借助虚词位置断句。

   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4)借助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熟悉这些固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如:判断句式“……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

         被动句式“为……所……”;

         其它固定句式“如……何 ”

   (5)借助修辞断句。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互相照应,常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可参照断句。

     停顿口诀:

     主谓动宾连动补,两两之间要停顿。

     谓语介宾不例外,关联词后需划断。

     古二今一要注意,总领词后照样分。

2、解词:

     结合语境/联系课本(答案通常在课内)

     (实词多考查: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3、文言文的翻译

 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直译为主,忠实原文、字字落实、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翻译秘诀:留、删、补、换、调、贯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庆历四年”为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为发语词,可删去不译。

     “补”,就是增补。一补单音词为双音词;二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可以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一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二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如:“甚矣!汝之不惠。”译成“汝之不惠甚矣。”

     “贯”,对文中运用修辞、用典的地方,要灵活贯通的翻译。

记叙文阅读

1、标题的含义:表层义和深层义

     标题的作用作线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或暗示主旨;设置悬念,激趣;运用……修辞,生动形象,新颖别致。

2、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倒叙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的作用:补充交代了……内容;丰富文章内容;丰满人物形象;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与……形成对比,衬托了……;突出……中心。

     补叙的作用:补充交代了……,使文章结构完整,更好地突出主题。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人+事(即:谁+做什么+结果怎样)

4、人称: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来亲切自然;真实感强。

     第二人称:拉近距离,读来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情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灵活;比较客观。

5、段落的作用

开头:点题,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写了……内容,奠定感情基调,交代中心,设置悬念。

     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点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或升华主旨,抒发……情感;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发人深思(或引人思考),卒章显志等。

6、环境描写【小说】

作用:①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④衬托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7、赏析句子:

写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即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细腻地写出……,表达了……情感。

注:写人的角度——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

写物:修辞/表现手法/用词特点+内容(结合原句进行概括)+情感。

注:写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8、句子的含义:内容+情感(或主旨)

   解释关键词,理解每一个小分句,紧扣中心;表达的情感。

9、主观题

  (题型一)结合原文,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一定要分三步答:

    ①文中……  ②生活中……   ③我的理解……

 必扣主旨

题型二)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比较某方面异同。

同:都……

异:【原文】……【链接材料】……

 

议论文阅读

1、找中心论点

要求:一般是肯定的陈述句。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不能用疑问句式,不能用短语,不能用比喻等形式。

方法: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文中的句子作答;留意标题、开头、结尾。

2、开头的作用

开头讲故事,①引出论点或论题;②以……为故事,作为事实论据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头引用诗歌名句,①引出论点或论题;②作为道理论据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头引用格言警句,①提出中心论点;②作为道理论据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结尾的作用

①总结上文,得出中心论点(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②号召(劝勉)人们……。    

③补充论述了……使论证更全面、严谨。

④与前文形成对比论证,进一步突出……。

4、主要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例论证:列举了……,具体有力地论证……的观点,从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比喻论证: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的观点,从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对比论证:把……与……作比,突出强调……的观点,从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论证……的观点,增强趣味性和权威性从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5、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的观点或论题,接着举……的事例进行论证或其他论证方法,(然后……),最后得出……结论。

6、语言:严密性、科学性 

   赏析议论文中某词的表达效果,步骤如下:解词;结合原句换个说法;如果删掉,就显得绝对化或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7、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紧扣观点阐述

说明文阅读

1、说明对象及特征

2、开头的作用

   ①由……(概括大体内容),引出说明对象(及特征)   

   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结尾的作用

①总结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4、说明方法

  举例子(具体说明了……) 

  列数字(准确说明了……)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

下定义(更本质地说明了……) 

作诠释(具体形象地说明了……)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摹状貌(具体生动地说明了……)

引用说明 (具体突出了……,更有权威性)

4、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5、语言:准确性;生动性(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通常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由多种材料组成,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运用。可以是图表+议论文片段+记叙文片段;可以是新闻+图标+议论文片段;可以是图片+说明文片段+议论文片段等。
    (阅读时要注意各材料的文体特征它们之间的联系。)

1、解读图表
     如果是读图,注意图中文字与画面相结合,先总体概述,后按一定的顺序一一介绍。
     如果是表格,先仔细审读题干的具体要求;再抓表格中主要信息,比较其中文字或数据的变化(横向比、纵向比);最后归纳出结论。
 
2、选择题(选择说法正确或错误)
      回到文本,一一甄别,避免陷阱,排除确认。

3、整合信息,归纳要点类
     一类题型给一则新闻补标题:找导语,通常在第一段的第一句;结合导语进行拟写(主语十谓语十宾语)。
     二类题型就某一方面概括内容:通读各文本,明确信息区域,圈重点或关键词,分点作答。

    
 4、发散思维,迁移运用类
      一类题型要求结合材料,就某问题或现象或事件,谈看法。
       观点+理由(两点及以上)
      解题时,一要扣住材料,回答说明了什么;二要联系生活中,回答这些现象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三要回答我们应如何面对或有何感想等。
     
      二类题型要求结合材料,就某问题或现象或事件,找原因。

      主观原因(内因)+客观原因(外因)

    直接原因(显性)+间接原因(隐性)

     三类题型要求结合材料,就某问题或现象或事件,提建议。

        找关联,提方案(要合理、可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一)
阅读答题秘笈
议论文常见出题样式及答题方法指导
【中考加油】2019届中考考点方法梳理
议论文阅读答题要点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