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州一块石头抵过几十套房子,第一张图我就跪了


郭祥忍作 寿山田黄石 九龙戏珠 印纽

拍卖会:北京匡时2017拍卖会

成交价:RMB 109,250,000

清康熙 康熙帝御宝寿山石瑞兽钮方玺

拍卖会:香港蘇富比2016拍卖会

成交价:RMB 41,043,880

清康熙“清宁之宝”寿山石印章

拍卖会:中国嘉德2014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20,700,000

清乾隆 乾隆帝御宝“争珠游龙”钮寿山石玺

拍卖会:香港蘇富比2009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12,422,100

郭祥雄·田黄石·群螭献瑞浮雕随形章

拍卖会:2017东南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成交价:RMB14,490,000

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和亚洲首部治愈系匠心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播出,越来越多的人想走近匠心独具的匠人,了解他们的创作世界。在前几期寿山石的文章推出后,许多人对价值成百上千万元的寿山石雕渐渐产生了兴趣。纷纷在后台留言,希望我们能对当代寿山石雕刻师的创作进行一些更为详细的介绍,更深入地了解手艺人的生活与创作。

了满足广大网友的需求,笔者本期专门拜访了寿山石雕刻新秀杜海中的工作室,从他的创作与生活方面深入了解手艺人的真实现状。但“知其然,必先知其所以然”,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寿山石雕刻千年的历史文化,或许能从其深远的历史文化中找出寿山石在拍场上取得佳绩的关联。

寿山石雕刻发展历程

千年历史,几许沉浮

目前的资料显示,寿山石雕至少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就已问世了。其历史脉络走向可归纳为:源于南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复兴于当代。

>>>>

南朝·初期:

1954年,在福州仓山桃花山发掘南朝墓葬一座,出土一件寿山石雕刻的“石猪”后,同年,在福州各地区陆续发现两三件南朝时期的寿山石制品。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寿山石雕刻品。

>>>>

宋朝·形成工坊:

高兆《观石录》:“宋时故有坑,官取造器,居民苦之”、“宋坑造器,民劳百之”的记载和参证其他文献资料,可以推断:寿山石雕发展到两宋,从业队伍已经形成,并且设有专供官府使用的雕刻作坊。雕刻内容已经形成,并且设有专供官府使用的雕刻作坊。

>>>>

清代·人才辈出:

代是雕刻名手辈出的时代。康熙间的杨璇、周彬,雕刻艺术,冠绝当时。而后又有董沧门、奕天、妙巷等人,均以善刻印钮闻名,如今不少在各大拍场上竞价上千万的寿山石作品就是出自以上几位大师之手。

清·杨玉璇作

>>>>

解放前·产业萧条:

战争关系,至解放前夕,从业者已寥寥无几,具有悠久历史的寿山石雕,处于奄奄一息,人亡艺绝的境地。据解放初期统计,当时处于半失业状态的石雕工人仅剩二十余人。

近代·陈敬祥作

>>>>

新中国成立后·产业复兴: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扶植石雕产业,1955年4月,在石雕艺人最集中的后屿乡成立“寿山石刻生产小组”,翌年春,发展为“生产合作社”,从此寿山石雕刻行业,开始走向社会注意集体化道路。至1958年,正式成立“福州工艺石雕厂”,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此后也开启了寿山石雕刻产业的新篇章。

年轻人雕刻艺人现状

新时代,新创作

展到现在,寿山石雕刻已经迎来了最好时期,目前福州从事寿山石雕刻艺人就有近一万多。原本在工厂、车间上班的雕刻师也开始从企业中独立出来,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

时,许多从美院毕业年轻人也加入到雕刻行业中,他们的创作风格与传统艺人不同,而这些新鲜血液的后起之秀,也正是这延续千百年传承中步步紧扣的一环,而年轻雕刻师杜海中便是这些后起之秀中的一员。

海中有物

——访杜海中工作室

者到访过不少手艺人的工作室,室内陈设布置或简朴、或雅致,皆有雅室之风,但唯有杜海中的工作室形象让笔者最为深刻,只因其工作室中散发出来的勃勃生机,就连角落的细微之处都在肆意彰显强烈的生命力。

访海中时正值炎炎夏日,日光明晃晃的照射在窗户上,让整个工作室都亮堂起来。蓝窗白墙,随风拂面带来明朗的心情。画室的白墙上悬挂着一排大大小小的人物油画和装裱好的小幅国画。在画室转了一圈后落座,他刚泡上一杯茶,就有客前来。聊上几句后得知,来者是画国画的朋友,前几日从此处借了笛子,今日来归还。

们怎能错过这次机会,立即邀约对方献奏,盛情难却下一曲《梁祝》在这小空间里倾泻而出。因为还不熟练,他吹奏的曲调中还带有一丝青涩,却也似他们这些在传统文化中力争上游的年轻人一般,青涩、局促却又带有渴望,不敢放弃的状态。

罢,话题也就扯开了。海中说,平常来工作室的朋友多是这样国画或做设计的朋友,在聊天的过程中常能为他的创作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他在寿山石雕刻虽仅七八年的时光,但作品风格却深入人心,细寻原因,总不过是这两大因素:

是因为创作的题材内容的多元化。从人物到古兽的塑造,无论哪一个题材都能体现出海中的个人语言。这与他的经历不无关系,国画专业的海中,学习了中外美术史,所见之物多元化,所爱之物多元多元,所创之作也就多元。

鸟系列作品是海中的原创,他说这个题材属于传统,只是在形态上以抽象、创新的角度来刻画玄鸟。之所以将鸟的形象变得如此圆润,是因为“中国讲究‘圆’”。无论是《周易》的“无始无终,无首无尾,包容万物,循环往复”,还是敦煌壁画中仙女的飞天姿态,皆是隐喻自然万物原本为圆的观念。

是不局限于材质。在寿山石创作中,除了精湛的工艺,更多雕刻师与商家注重的是石材本生。有时一件做工一般石材质地奇佳的作品,竟能卖出惊人的价格。雕刻师海中则认为,若创作只靠石头质地来取胜,艺术之路只会越走越窄。所以他的作品质地从不管石材的好坏,注重的只是设计,最典型的是他的作品《芥子纳须弥》(来源于佛教典故,佛家语,指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芥子:芥菜子;须弥。古代印度传说中的大山)。

品选用了最不起眼的寿山石原料,石头是以前的石农凿开石洞后,又丢弃在寿山上的,经历千百年风雨后,石头的表皮多了一层大自然的“包浆”,带有历史的味道。龙门石窟中凿洞窟雕佛像的形式给了海中灵感。

作过程中海中也未将石头打磨平整,在他眼里,这些石头原本的形态就是人生之态。海中很认真地说:“这些石头都有‘两面’,和人性一样。它的一面被人为凿成规整的状态,就像人在塑造自身的过程。修行中不断磨平自己的棱角;另一面坑坑洼洼,则是我们内心中未经雕琢的一面:保持着最原始、最贴近自己的姿态。”

品体现的是每个人在世修行的过程,拙中带着一丝不易捕捉的灵气,彰显的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相对于用精美的石材雕琢华丽的艺术品,《芥子纳须弥》更多的是以哲学的角度来塑造石头的灵魂。

中在学校学的是国画专业,相对于写实的创作手法,写意的表现方式更能表达出他的感受。作品《大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棱角分明的人物以一种较为夸张的形式被展现。作品取材于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大武生”精准地体现出了人物“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形象。

海中所代表的是新一代学院派的雕刻师,他们学习了中外艺历史术与雕塑实践,又在传统工艺师门下学习若干年,能够很好的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迸发出新的创意。这门传统的技艺经过他们的设计雕琢,也将受到更多人年轻人年的喜爱。

雕刻师工作台

经了千百年的寿山石雕刻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从传统工艺渐渐转变为一门艺术。所需要的也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每位雕刻师对每一件作品认真思考后,推陈出新地创作出有新意、有深意的作品来。

雕刻工具

杜海中工作室

杜海中雕刻作品

《狮子头》

创作过程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梦中的闽派艺术>郑继
寿山石雕刻师:一个如此有情怀的行业,怎么还收费?
拍卖时代:寿山石界面临重大机遇挑战
林东驰情惬意的雕刻艺术
干货 | 凝神于景的郭卓怀
大德无量 叶子贤作 坑头晶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