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平方米小店为何能年销3亿?看看这些小而美的店怎么赚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店不在大,有心则灵。小编为你选出的这几个案例,均属小而美,创业者都把一个目标做到了极致。几平方米的书店,每次只卖一本好书;3平方米的糕点铺,每天只做150个羊羹……

其实许多创业者是贪婪的,心里面总想做更多产品、更多功能,去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全面满足用户需求这本身没错,但创业者和团队的资源和精神是有限的,所以专注单点进行突破才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还有99%以上的产品和服务仍有着巨大的改良空间。不一定非得做电商、大数据,一颗螺丝钉、一个蛋糕、一双鞋、一辆电动车,都可以用匠人的精神来改造。有匠人精神的创业者,永远都有创业机会。

世界上最小但最赚钱的书店

店里只卖一本书

东京银座的铃木大楼,有一家亮着橘色灯光的小门店。这个店实在是小,大概只有几平方米。没有书架,也没有书,唯一的家具是一张年代感十足的桌子,正是这家店的收银台。

门脸上明明写着“森冈书店”,可是什么都没有。其实,这真的是一家书店,老板是一个叫森冈督行的年轻人,这是他开的第二家书店——“一室一册·森冈书店”,意思是“一间房,一本书”。书店每周只卖一本书,在这里,读者没有挑选的余地,他们只能买或不买,但通常情况下,踏入书店的人,走的时候都会带走这本书。

这不是一个噱头,而是森冈督行在电子书盛行、网络购书成为主流、实体书店纷纷倒闭的当下,为读者做出的新选择。森冈督行和他的团队每周精心挑选出一本好书在店内售卖,再根据这本书构建一个相关主题,策划一系列与这本书有关的展览、活动、对话。而这些体验,是读者无法在网络上获取的。

但这个想法在刚提出的时候,并不被人看好。

森冈督行曾在一家旧书店做过8年店员,后来他用所有积蓄盘下了一家古董店,开了一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书店——森冈书店。森冈督行用心经营书店,但和许多实体书店一样,森冈书店也渐渐走入了大面积铺货却无人买单的死胡同,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为了生存下去,森冈督行开始寻找出路。他发现很多人进书店并没有抱着明确的目的,遇到一本好书也是一件需要碰运气的事。数量繁多的书籍常常使读者迷失其中。

森冈督行想做一件事,帮助读者做出选择。于是他提出了一周只卖一本书的想法,这对于一家书店来说史无前例。

森冈督行在银座租下了这个店面,并组建了一支“搜索”团队,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分析用户的社交数据上。他们每天看大量的书,然后找出版社的出版信息,书店的销售信息,用户的读书兴趣等,罗列出用户可能最感兴趣的书籍和他们认为最值得推荐的书籍。直到今天,这份书单还在不停地刷新。信息的对称,让读者很容易就在森冈书店里买到自己喜欢的书。

现在,森冈的读者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仅开业半年,书店就已经开始盈利。许多出版商都找上门来,请森冈书店推荐他们的新书;许多作家也希望来参加他组织的讲座等活动,以便推荐自己的新书;甚至还有一些公司的领导一下子买下几百本森冈的书分发给自己的员工。

对森冈督行而言,做一家赚钱的书店并不是最重要的事,他想让这个行业在现今社会生存下去,用他自己的方式,久一点,再久一点。

一天售出1000碗面的小店

做面也是一种修行

穗科手打乌龙面是台湾好评度前10的素食餐厅,门口经常会排起长龙,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售出1000碗面。穗科所有的乌龙面都是手工制作,简简单单,究竟是什么吸引了大家呢?

严心镛是穗科创办人之一,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在台湾,有一个品牌能做到坚持用好食材做健康的餐饮料理;在台湾,有一家公司能做到照顾同仁、感动客人的真心服务;在台湾,有一家企业能做到帮助年轻人达到创业发展的目标。

喜爱美食但不会做饭的他带着这样的一个梦想去寻找台湾小而美的餐饮进行合作,因而认识了几十年如一日制作手打乌龙面的杨师傅。在寻求与杨师傅合作过程中,他面临断腿的意外,但一出医院他又马上拄着拐杖去找杨师傅,并真诚地说:“老天爷给了您一位好师父,也让您传承他的绝学手艺,如果能够把它延续,一起来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将更深具意义。”

因为这一份契而不舍的精神,最终感动了杨师傅,以“穗科”为名在台湾开店,企盼把一份手工乌龙面的感动带给更多人。

杨师傅传承了匠人精神和清雅的口味,他将做面比作一场修行,每天不断重复的动作,考验的是自己的内心,每一碗面的好坏都依赖于师傅们敏锐的感官经验和他们的用心程度。

每天早上杨师傅会先静坐,用清净且恭敬的心开始一天的工作,擀面时他会与面团进行“对话”,来感受面团在自己手中的变化。

从零开始,将小麦粉和天然盐水,依照独家比例和当天气候,和出每天都有不同生命力的面团,再按传统的步骤揉面、擀面、切面,看似简单却倾注了匠人的用心。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心体会面团的情况,这就是手打乌龙面的绝窍。

无论在穗科的哪家店,你都可以通过玻璃窗看到师傅们认真做面的样子。

一个面团只能做出18~20碗乌龙面,生意好时穗科可以售出千碗,坚持每天手做的他们,要保证每一碗面的相同需要师傅稳定的情绪,越是平静越是可以体会到每一个面团的不同性,这样才可以做出适合那个面团的美味。

在穗科当你点完餐后,店员会和您说:“我们是现点现做的,很抱歉让您久候了,但也因为这样才是一碗真正好吃的乌龙面。”

只卖古董美食书的小店

一火火了19年

在这个世上,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人们对食物的敬意,好像自古有之,哪怕现在会自己做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也不妨碍他们对美食的热爱。

找一个周末还是会照着网上的烹饪视频,跃跃欲试一番,即使味道不怎么样,拍拍照片,发朋友圈也算是实现了这一顿饭菜的剩余价值。

美国有一位女士,邦尼·斯洛特尼,发现了人们的这一特质,于是在纽约开了一家专门售卖和分享古董美食书的小店——Bonnie Slotnick。

书店的橱窗里贴满了有些年头的诺曼·罗克韦尔美食简报和贴画,推门进屋,店内快要顶天的书架被邦尼的4000多本藏书填满,当然还有其他关于美食的周边,比如各种各样的已经绝迹的古董餐具和厨具,屋内正中间摆着一张桌子,经常放着一些好吃的“复古美食”。

店铺不大,但这可能是世界上,关于古董美食书籍收藏最齐全的一家书店了。邦尼的藏书大部分是英文美食和菜谱书,美国国内的菜谱按地域特色分类,国外的则按国别分,也有按烘焙、美食游记等方式分类。除了菜谱和美食外,书店里还收藏了已经停刊的《美食家》杂志和一些难得在市面上见到的美食杂志。

最近邦尼已经不满足于现状,开始收藏著名餐厅的好看菜谱,这也使得常常有一些餐馆老板和设计菜谱的艺术家跑来她的店里,翻看取经。

邦尼大学本科学的是时尚插画,毕业后曾在一家小小的美食书籍出版社身兼数职,既是编辑又是图书管理员,还要负责整理出版社目录,闲时,还要帮老板搜集整理古董美食书。闲来无事,邦尼常常翻阅这些古董美食书籍,她发现一个有趣的事,那些美食书里的复古手绘插画,比起当下的高清照片配图,实在有趣多了。渐渐地,她对这些蒙上时间尘埃的美食书,产生了兴趣。邦尼还察觉到,美食和时尚潮流一样,也有流行的趋势。每隔一段时间,社会上就会流行起一道爆款美食。这些在同一年份的古董美食书里,都有迹可循。

有时候她会记下菜谱,回家试着做一道“复古菜”,但她发现,有些原料根本就凑不齐,在工业时代,一些需要人工和时间才能酿成的食材佐料已经难觅踪影。除了美国本地的古董美食书,邦尼还接触到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书,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为她开启了另一个认识世界的新方式。

直到此时,她才恍然大悟,自己原来守着这么一个“宝库”啊。邦尼开始筹划开一家专门售卖和分享古董美食书的小店,但是眼下她自己的藏书量却少得可怜。于是借着老板的藏书途径,她给自己拦下了不少私货。在出版社的16年里,她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多增加一些藏书筹码。

直到1997年,邦尼的藏书量达到了2000册。于是,她在离出版社不远的地方租了一个小小的地下室,把自己的“家当”全部搬了进去。虽然没什么生意,也没有任何社交平台可以让邦尼给自己的书店打广告,但她始终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发现这里,并让所有纽约人都知道。

转机出现在那一年感恩节前后,《纽约时报》美食版面的编辑经过这里,他就像邦尼预期的那样,顺着小道,找到了这个“地下书店”。满屋子的古董美食书籍,让这位编辑像是发现了新大陆,立即在第二天报道这家有趣的无名小店。

从那一天起,邦尼店里的电话铃声就没有停过,很多人打电话来问她,怎样才能订购这些古董美食书。这其中有古书的收藏者,也有大书商,但更多的是美食爱好者。

书店出名之后,邦尼在闹市区租下了一家60平方米的新店面,并辞掉了出版社的工作,开始全身心地经营起这家古董书店。如今19年过去,Bonnie Slotnick在纽约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独立书店,每天在这里进出的人络绎不绝。

3平方米的糕点店

一年销售3个亿

在日本东京吉祥寺商业街有一家超迷你的小糕点店小竹(小ざさ),店面大约3平方米左右。经营40年以来,这家小店从来没做过任何商业广告或者宣传,店面也极其简朴素,可就这么一家小店,一年销售额竟然高达3亿日元。如果按每平米的销售额来看,应该是日本第一了吧。

店门口日日都像这样大排长龙。最夸张的是,不少客户甚至早上四五点就来排队,这一排就是40多年。这家小店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呢?

小店出售的是两种日式老式传统点心,羊羹和最中。(注:羊羹随禅宗传至日本,由于僧人不吃肉,就用红豆与面粉或葛粉混合后蒸制,制作方法很简单,把红小豆煮熟、碾碎,再和砂糖和琼脂混合熬煮,然后冷却成型即可。)

小店现任经营者是年近80岁的稻垣女士,客人们排队所购买的羊羹,全部是她亲手制作而成。

对于味道的要求,稻垣女士有着超乎寻常甚至可以说近于神经质的艺术般的追求。火候的把控,挑选和清洗红小豆,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甚至因为四季气候微妙的变化,而调整煮红小豆的温度,用身体感受味道的细微变化。

稻垣女士跟随父亲学习羊羹的制作,她有5个兄弟姐妹,别人都受不了力求完美的父亲在制作羊羹中的苛刻。学习的过程中,不知做了多少羊羹,但每次父亲品尝后都说不行,直接丢进垃圾箱。稻垣不断学习和改进,慢慢就能吃出为什么每一天有细微的差异,有时候是因为火候,有时是因为清洗小豆的方法,这样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尝试,才最终做出完美的羊羹。

从父亲那里承袭来的手艺,历尽30年如“炼狱的折磨”,才在父亲去世前得到肯定,才创造出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味道。正是这独特的美味让客人心甘情愿追随了40多年吧。

从1969年开店以来,小店每天坚持只出售150个羊羹。按照通常的销售逻辑,生意这么火应该是不断扩张,增加制作数量吧。但稻垣女士为了保证品质坚持“一天只做三锅”。稻垣女士这样解释,一锅3公斤的红小豆,做50个羊羹,红小豆超过3公斤,就做不出那么好的味道了,每天做3锅要花10个半小时,已经是极限了,所以一天只能卖150个羊羹。

客人们希望能保证口味,因此能理解他们一天限量150个的原因,出于对小竹点心店的喜爱,许多客人自发成立了“小竹会”,相约一起排队,并提出一些建议,比如每人每天限购5个的建议就是由顾客们提出的。

正是因为把制作羊羹当作毕生的事业,为了保证最佳的味道,每时每刻都丝毫不敢懈怠。正是对小竹品质的信任,才让客人心甘情愿追随了40多年吧。

来源:news多报点

编辑:勾春蕾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或机构所有,我们用户推荐或投稿的精选文章均注明作者和来源。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微信(mantouge521),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完>


Yeah!
馒头哥农业梦工厂
打造互联网农业资讯第一品牌

最前沿的国内外农业互联网金融资讯

深度解析世界各地农业精彩案例

助您开启轻松愉悦农业旅程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页 | 藏在纽约书店里的古董中国菜谱
他在日本开了家书店,只卖1本书,却大受欢迎!(深情推荐)
一周只卖一本书,却活得很舒服,这家书店的诀窍是什么?
如何开家文艺小店养活自己?
这是日本一家很有态度的书店,但如果你也这样去开店,可能会死得很惨 I 0425
一周只卖一本书的书店,竟然还能赚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