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生态型企业


文:和君合伙人  熊雪涛
导读:

最近乐视正处于风口浪尖,也许,贾跃亭放慢业务发展节奏,正是要解决生态业务和生态管理的结构性问题。生态型企业是构筑于成熟架构之上的水到渠成,如果希望横空出世则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关键在于发展节奏的把握,需要综合考虑业务扩张、团队成长、客户积聚、业务间有机勾连的建立、产融互动过程中的投资者信任等等,这些因素统统具有“时间不可压缩性”特征,即需要成就时间的玫瑰,超越时间的规律则风险倍增,但并非没有可能成功。


平台化公司是这几年战略和组织创新的热门话题,特别是互联网企业莫不以平台化号令江湖,连初创企业也都对平台化跃跃欲试。但很多实现了平台化的公司发现,平台化倒是平台化了,却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


● 整个企业缺乏独特的核心能力,面目模糊,大而不强,特别是应对外部专业竞争乏力;


组织变成一盘散沙,不仅缺乏彼此协同,更内部恶性竞争不断,平起平坐的哪个业务单元在利益面前都不肯让步;


总部专业能力快速下降,说的话越来越没人听了;


● 管理费用似乎是降低了,但如果把“下沉”的管理费用加起来总数并不少;


内部资源没有很好地整合共享,低效且浪费严重,总部没有决心和积极性投入企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外部资源或专业力量聚合不足,合作深度不够,总体呈现自给自足的内向状态。


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平台化企业发展的核心障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型”企业应运而生。“生态型”企业的组织形态是金字塔组织和平台化组织基础上的重要升级,目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核心能力打造、内部协同、内外部资源整合、组织功能的动态调适、适应市场变化、降低整体运营风险等问题。


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几种典型架构的来龙去脉。“金字塔”组织是职能式、事业部式等组织形态的统称,层级分工清晰、简洁明了,依赖总部统一指挥、指令明确,计划预算驱动、执行力强,缺点是市场适应能力弱,而且在处理高度复杂和规模巨量业务的时候,管理费用将呈指数增长态势。因此,在业务规模快速膨胀、客户群体同质化的大背景下,不少企业为了适应业务发展的扩容需要,从提高业务承载能力的角度出发,从传统的“金字塔”组织,变阵为“平台化”组织。重点在通过“自组织”、“自管理”的方式完成了管理重心的下移,将管理费用和核算单元进行了精确匹配,使得处理大规模的业务、多点并发客户和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成为可能。随着平台化企业完成跑马圈地式的市场覆盖,业务性质日趋复杂、业务类别逐渐繁多,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外合作越来越需要“无边界”,内部管理仅靠“自组织”已难奏效,这时候平台要么化整为零做多个小平台,要么就得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走向独具自身特色的“生态型”企业。


“生态型”企业是针对业务和管理复杂性问题建构起来的,内在逻辑脱胎于自然界生态系统的,以促进业务多样化和协同及无边界外部资源聚合为特征、匹配相应管理机制的企业。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里,丰富的物种在各自的生存空间里繁衍生息,彼此提供养分,相互滋养,共存共荣,保持着完美的平衡。为了达成这种状态,“生态型”企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包容性。内部业务单元分布在多维的产业链上,越丰富多元,越覆盖了发展演变更多的可能。同时,业务无法再“躲进小楼成一统”,只能和外部力量的无边界合作,才能对外输出整体解决方案。多元的背后是复杂性、差异化,需要协调梳理,吞吐循环。重要特点之二是协同性。各业务间彼此依存,开放交互,发挥出“1+1>2”的效果。这需要完成协同规则的顶层设计,以市场化为前提,做好增量,实现共赢共享。重要特点之三是正馈循环。即要导引整个生态型企业进入上升通道,需要更高屋建瓴的战略愿景、更动态的业务吞吐、更多资源的链接和合作,真正提高效率,创造价值,才能使得企业走向繁荣昌盛,而不是日渐坍缩。


综上所述,生态型企业的打造绝不仅仅是设计组织架构,描画一个图景,更是磨砺一个有效的发展战略。目前已有少数企业战略与组织变革先行者在探索和发展“生态型”企业。


生态型企业的打造可分为业务生态化、管理生态化、外部资源生态化三个层面。业务生态化方面,乐视的探索可谓可圈可点。管理生态化方面,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小米、阿里巴巴等较为独到。外部资源生态化在和君咨询提出的“产X结合”里体现得最为充分。


1、业务生态化


业务生态化的本质是打破产业边界、重构用户价值。即以迭代适应外部环境为前提,重新定义产品功能,衍生新的商品形态,主动优选、梳理业务及完成吞吐,并通过产融互动锁定及放大业务价值。


如乐视就形成了“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实际是视频产业链、硬件产业链、技术支撑链的综合嫁接,最终指向终端用户。正是换了一种产业链视角看业务,在业务之间形成了相互勾连、互动加强的关系,乐视从根本上重构了业务间的内在逻辑,从而在资本市场获得了高估值,进一步推动了业务发展。


 



要实现业务生态化,企业需要重新审视产业形势,构建更具生态特征的发展战略,确定全新的战略定位,调整业务组合,优化商业模式,接入产融互动思想,设定更加进取的发展目标,真正引领企业再出发、高起点、大发展。


2、管理生态化


生态型企业在管理上最大的不同是要形成一种独特的机制,使得企业更好地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通过市场化竞争激发活力,保证以自组织和差异化管理为重要特征的适度失控。因此,生态型企业的管理者和传统企业的管理者相比,在思维方式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即更鲜明的市场化思维、迭代思维和混序思维。


以资源配置上的市场化选择为例。传统企业试图用周密的计划最大程度地避免资源浪费,结果在客观上扼杀了创新。生态型企业则采用更为灵活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容忍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如视源电子采用的对基层自发孵化新业务的选择性投资机制、芬尼克兹的裂变式创业等等。另外华为也有独特的“红军、蓝军”安排,鼓励不同路线的小组齐头并进,甚至相互竞争,直到其中一个胜出。


要实现管理生态化,企业需要在公司治理、组织架构(组织小型化、扁平化层级下的权责体系等)、管控体系(核心条线极简控制、业务自驱动机制等)、人才管理(人才识别与发掘机制等)等多个议题上完成顶层设计。如果没有经过系统思考,企业难免在管理思路和举措上彼此掣肘,徒耗资源。


3、外部资源生态化


外部资源生态化的关键在于“无边界”,打破企业间的利益边界、资源边界、产品边界,与全社会的合作伙伴共生共赢共享。其实业界早有“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看法,但在实践的时候,总是被各种整合和跨界所诱惑,超乎自身能力范围进行了不适当的延伸。


外部资源生态化的内在逻辑是产业链协同逻辑、紧密层逻辑和资源聚合逻辑。产业链协同逻辑是指和把握独特产业资源的企业合作,发挥产业链优势。紧密层逻辑是指根据紧密程度的不同,从战略角度进行了分层,进而形成合作政策上的差异化并灵活调整。资源聚合逻辑则是生态开放,全方位识别、吸引合作资源实现共生、共享、共赢。


以资源聚合逻辑为例,和君咨询率先提出并实践的“产X结合”最具代表性。“产X结合”具有特别丰富的含义,可以包括“产融结合”(金融与类金融机构合作)、“产政结合”(国家、区域和地方政府合作)、“产地结合”(产业园、工业园等合作)、“产学研结合”、“产智结合”(智力机构合作)、“产媒结合”(媒体合作)、“产社结合”(社会传播合作)、“产产结合”(产业间的合作)等等,大大拓宽的外部资源的合作层次、内容和深度。


要实现外部资源生态化,企业需要结合业务实际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把握好节奏和火候,高效推进。



企业平台化改造:请不要站错梯队

人才和事业的狼性争夺 | 王明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薛洪言:布局供应链金融,度小满会怎么做?
乐视的逻辑
产业互联网重构供应链金融逻辑
数字化转型中的平台变革生态与路径
大企业专业化众创空间五大发展机制之一:产业跨界融合
复星 CTO 梁剑峰:如何用服务100倍生态的能力来解决复星当下的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