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界“诗人”的苦难辉煌!他父母早逝、妻子离去还遇朋友背叛,今身家80亿却捐30亿

本文共3659字,建议阅读时间7分钟

推荐等级:★★★

作者 | 燕秋

来源 | 创业投资家(cytzjia)原创,转载请留言申请。


人物

Character

商业人物


1972年的一天,16岁的少年诗人黄玉平来到黄河边,对着奔腾的河水怒吼。从那一天起,他发誓要像黄河水一样永远保持愤怒与不屈,自此改名“黄怒波”。

那时,他已在父母双亡、流浪街头与被凌辱打骂的悲愤中生活多年,而告别黄河后,他还要经历发妻离去、朋友背叛、濒临死亡等诸多人生苦难。但不管遭遇什么,他没再忘记那个荒凉的场景,波涛拍打河堤的声音。

如今,他身家近百亿,累计向社会捐款30亿,还差点买下0.3%的冰岛国土,昔日命如草芥的穷小子上了央视,对着年轻晚辈们只淡然一笑:“我的苦难,是我的财富”


正文


01

“吃百家饭”的孤儿

饥饿与屈辱贯穿童年少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黄怒波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这句话是注解。

1956年,黄怒波生于甘肃兰州,后随父母迁至宁夏银川。2岁时,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分子,性格刚烈的父亲不堪凌辱自杀了。

母亲拉扯着兄弟几个长大。清晨,母亲去拉土,锅里留下两个洋芋,但二哥总是抢先,他总是饿着;跟同学打架,别人家的哥哥爸爸先把他打一顿,回家妈妈再把他打一顿。

寒冬腊月,他手脚冻裂,鼻涕抹在袖子上又黑又亮,他笑称衣服硬得“刀枪不入”。

因为父亲的身份,班上谁丢了东西,老师总是第一个翻他的书包;同学们打队鼓,他总是好生羡慕,而从小不能戴红领巾,更是他童年最大的委屈。

13岁时,不幸再次降临他身上。母亲在值班时煤气中毒突然离世,他和兄弟们成了“吃百家饭”的孤儿。

饥饿贯穿他的童年和少年。饿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天在家门口,很脏的街道上竟有一节长麻花,我看了两天,终于决定把它捡起来吃,一咬,是小孩拉的粑粑,终身难忘。

多年后,已功成名就的他这样回忆。

小时候他最期待的就是邻居回家。邻居是个厨子,每星期回家都背来一袋吃剩的骨头,他们就像饿狼扑食一样,吮吸着骨头里的骨髓。有时骨头已经长蛆,就把蛆挑掉继续吃。

这些“残忍”的记忆,没有打垮他,反而让他逐渐拥有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震撼力量。

02

下乡当知青

仕途畅顺时妻子却选择离开

中学毕业后,他作为知青下乡到银川的通贵乡。别人眼中异常艰苦的环境,他却找到自由呼吸的新天地。在那里,他得以摆脱被人批斗的处境,摘掉“反革命狗崽子”的帽子。

他三更半夜爬起来套车,往田里运粪。后来被任命为大队会计,很快被评为先进。当初他怀着对人性的绝望来到通贵乡,没想到在这里获得许多温暖。


黄怒波下乡插队时期的老照片

有一次,他发高烧在床上躺了3天。一个好心的老乡冒着寒风雪,用板车将他拉到自己家中,整整照顾了他40天。在下乡期间,从小握紧的愤怒拳头渐渐松开,他看到了许多美好,也学会给予。

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读很多书并爱上写诗。“我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残忍的现实世界,一个是书本诗歌的梦幻世界。”

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在 1977年。彼时,宁夏派下仅有的一个北大招生名额,群众联名推荐了黄怒波,“因为有文化,会写诗,知青也干得不错,群众基础好。”

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后进入中宣部,凭借勤勉和坚韧,他一路官运亨通,29岁就至正处级。

在官场如鱼得水之际,命运却再一次戏弄他。

妻子突然向他提出离婚,“我当时并不想离,因为我尝过没有父母的痛苦,我甚至要求妻子给孩子制造一个完整家庭的假象。”但最终,事情无法挽回,此后他又当爹又当妈,把孩子拉扯大。

父母早逝、前妻离去,一直是他心里的痛。万幸的是,下乡期间和北大求学时许多人给予的关怀,让他在经历众多苦难后,没有偏激走上社会的反面,而是逐渐形成自强、行善的独立人格。

03

扔掉公务员铁饭碗

下海却遭遇老友背叛

而比离婚更严重的是,他对安稳的仕途有了“危险”想法。

“当时再做下去,做局长做部长,但我怀疑自己受了那么苦,就是为了这份安逸吗?”一天读到契科夫的《小公务员之死》,这位年轻的诗人如当头一棒,他曾日夜听着贺兰山上的狼叫声入睡,骨子中的野性不会允许他安逸地过一生。

1996年,他毅然离开中宣部,成立中坤集团。中坤刚刚成立时,他给人印过名片、卖玩具、倒卖钢材,一直勉强维持。以前在国家机关工作时,人们毕恭毕敬,现在成了小企业主遭尽白眼,他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这次,命运之神终于站到他这边。1997年,他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同学李明(现远洋地产董事局主席)合作开发“都市网景”楼盘,通过房地产赚到他第一桶金5000万元。

中坤渐渐涉及房地产,他在北京改造办公楼,到宜昌开发住宅小区,又跑到山西建宾馆。

然而,公司的钱越来越多,管理问题随之出现。

他为人仗义,也十分强势,果敢的做派利于公司快速成长,也导致与下属的积怨日渐加深。

2002年,他信任的几个老部下竟然背着他私自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并将中坤一层办公楼的产权转到了该公司名下,还有几千万的现金也不知去向。他经人询问后才恍然大悟,急忙对事件进行处理。

虽然没有对中坤造成毁灭性灾难,但这次老部下的“背叛”让他痛彻心扉,“我至今想不透,人为何那样贪婪、残忍?”

在那之后,他用人首先要看的是对公司对自己的忠诚度,他可以允许员工犯错,但绝不能容忍员工暗地里耍花样。

04

商人里最会写诗的

诗人里最会经商的

在商场中与人厮杀竞争,恬静的诗歌是他栖息的港湾,“骆英”是他的诗人身份。他不喜欢只做商人,也不喜欢做“没有钱的诗人”。所以,他一边开拓着自己的宏图伟业,一边徜徉在诗歌中。

13岁时,他在《宁夏日报》发表第一首诗。在中宣部工作期间,他陆续出版两本诗集——《不要再爱我》、《拒绝忧郁》。随后又出版《落英集》、《都市流浪集》、《小兔子》、《第九夜》等诗集,作品先后被翻译成英文、日文、法文、蒙文出版。他在诗歌中,记录他的苦难、感触和思考。

他说没有诗歌,即使亿万财富也是一无所有。诗人的浪漫与感性与商人的狼性,在他身上完美融合,竟带来不少商业上的成功。

中坤集团的“黄山宏村”项目正是这样的佐证。有一次,黄怒波随同朋友去黄山参观考察。黄山边800年历史的古朴村落“宏村”,在别人看来破败不堪,在诗人黄怒波看来却如水墨画般美不胜收。

他随即“任性”地豪掷数百万元开发宏村,修公路、买设备、建宾馆,还从清华大学请来教授,对宏村进行保护规划。曾经无人问津的古村落就被改造成独具特色的度假山庄,并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宏村每年的旅游收入过亿,是黄怒波最得意的项目。但若以一个商人眼光看,这个项目一开始是充满风险的。对此,黄怒波笑着说:“只有诗人才干这种事。”他是歪打正着了。

2012年前后,“买下冰岛”的新闻让黄怒波声名鹊起。

众所周知,冰岛是比邻北极圈的苦寒之地,砸钱买下0.3的冰岛土地开发旅游度假区,听起来就不像一般商人会干的,这事没点诗人的浪漫情怀真是干不来。

后来因种种波折,他的冰岛投资不得不“由买改租”,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总投资2亿美元,租下冰岛0.3的土地99年!

他的几次商业操作看似充满“感性”,实则经过商业思考。事实上,如今无论是古村落旅游还是境外度假区旅游,都十分火爆。而他为中坤集团确立的两大支柱:房地产和旅游无疑是永恒的朝阳产业。

但他说自己是二流的诗人,三流的企业家。涉足房地产多年,他的中坤没有发展成巨无霸地产商,或许正与他“不够功利”、随心所欲有关吧。

05

三登珠穆朗玛峰

多次经历生死瞬间

除了写诗,这个身高1米9的汉子人到中年后喜欢上登山。

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许多人都读过,像黄怒波这种因此去登顶的却寥寥无几。

2009—2011年,他用短短20个月时间,成功征服七大洲最高峰,外加南北极点,完成“7+2”的壮举。

他还曾三登珠穆朗玛峰。第一次攀登时,因为体力等原因没有登顶。从不服输的人愣是不放弃,在此后数年两次挑战,两次都成功登顶,创造奇迹。

在皑皑白雪的山峰上,他多次遇险,与死亡一线之隔。有一次,在一个大斜坡上,他突然踩空,身体急速滑落。他使劲用手插入雪中,直到滑出很远后,才在绳索的辅助下停下。山上有深不见底的冰缝、预想不到的恶劣天气,处处是死亡陷阱。

他却没有停下脚步,这些生死瞬间,他对生命的态度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人生就是登山,登顶是为了活着回来。”在黄怒波看来,人生和登山一样困难重重,但人们从孤独痛苦当中获得挑战的力量。他说,自己这一生就是以挑战来彰显存在,他的生存哲学便是苦难哲学。

他仍然奋斗不息,只是相较年轻时多了一份从容与谦和。

06

身家80亿全国排第438

慈善排行榜排第9

2016年的胡润百富榜上,黄怒波身家80亿元,全国排名第438。那个曾经吃不饱饭的穷小子,就像电视剧里的励志主人公一样,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

2013年,他被央视的《开讲啦》节目请去做演讲,面对一群稚嫩的大学生,他讲述好久未提起的童年往事。

今天我在你们眼里算是有钱、有地位、有话语权的人,但我要在这里讲苦难,那一代人的记忆。因为我的苦难,是我的财富。

事实上,拥有财富后,他没有变成守财奴。

从1998年开始,他陆续向母校北京大学捐款,至今已超过10亿元。

除了捐给母校,他还把善款投向文化、诗歌、教育、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坤集团捐款4000万元。有人曾统计过,黄怒波的中坤集团成立至今,累计向社会捐款已达30亿元……2009年,他的个人捐赠位列2009胡润慈善榜第9位。

“没有人同行我也得流浪,没有了流浪,都市该怎样辉煌?

一城的高楼怎样冰硬,一城的街巷怎样漫长,

算了吧,反正我只有在路上。”

——骆英《在路上》节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况味如歌】现代诗歌精选美刊(333)
邮票上的千年千人  哈尔格林姆斯•彼得松(1614—1674)冰岛诗人
【每日黄诗】诗人给诗人的一幅简笔画像!(2020年11月5日《诗人黄亚洲在偷偷地写诗》)
黄仲华 | 对黄梅某现象之随感
写诗,带着苦难奋进
诗歌:《写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