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保持就业竞争力的5种途径

作者:丛绿  来源:丛绿生涯规划(conglv2)


好像是突然之间,人们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的进展,尽管它实际上已发展了61年。


但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它都处于默默孕育的冬天。只是现在,冬天已彻底过去,人工智能迎来春天,开始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


人工智能已经取代了很多工作,据言,现在的工作岗位在不久的将来将有一半消失。


人类该如何保持竞争力?

 

一、第三次自动化浪潮到来,

人类还有可以退守的高地吗?


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逻辑是:凡是能被自动化的,一定会被自动化。


自动化已经经过了两次浪潮:


第一次:


机器使人们得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织布机、轧花机、蒸汽机……机器把脏活、累活、危险活承担了。


第二次:


自动化交互界面使人们得以从繁琐的常规服务和文书事务中解脱,从铁路售票到各种客服中心,机器把枯燥活、乏味活、技能活承担了。


这两次革命,机器取代了认知能力较低的岗位,这迫使人类越来越多地进入尚未被机器占领的知识型工作领域,意即偏向脑力而非体力、需要进行重大决策、通常要求较高教育背景的工作。


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三次自动化浪潮,自动化正以人工智能的形式进入知识型工作领域。


即使是高度专业的工作,都会面临自动化的威胁。


比如金融行业的一些主要领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自动化,纽约金融领域工作岗位减少的趋势已经持续数年。


其中的投资咨询,原本是机器难以企及的知识型工作领域,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种数据密集型服务已经越来越自动化。目前在低端投资领域,自动化咨询已经变得普遍。未来投资顾问的人数很可能会大幅度减少。


很多人担心,倘若人工智能承担了知识型领域中的决策制定工作,人类可能就没有可以转移的高地了。

 


二、你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一些处在人工智能研究前沿的科学家和管理者,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抱有乐观态度。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认为,在可预期的将来,人还是最聪明的,人工智能结合大数据是有很多应用的,但人有很多东西是没有大数据的。将来能够取代人类的,不会是进化后的人工智能,而只会是某一种未知的其他生物。


百度总裁张亚勤认为,现在有两种观点都有点极端,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是万能的;另外一个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危险,会超过人类、取代人类,这是不可取的。人工智能目前从事的学习,其实主要还是根据计算机、大数据计算能力、算法,和人的大脑没有太大关系。它会作为人类的工具,会延伸人类思考的能力。


但不管是他们哪位,都清醒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巨大威力与前景,作为PC时代的霸主,微软试图在人工智能的研发方面保持竞争力,成为AI时代的引领者,再次完成对竞争对手的超越。


张亚勤则表示,百度未来的20年,都已经压注在AI上了,包括技术和资源。百度的决心便是“All in AI”。


这些是巨头们之间的竞争。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一个商业帝国需要布局,要考虑的是现实的工作问题,如果工作失去,面对的将会是生存问题。


现在人工智能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等到一个机器人的价格从10万美元降到5000美元,AI也有更精准的语音识别,而且能够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预测并回答问题时,可能就会在人才市场和就业市场引发大变局。


好消息是,未来将会有相当数量的新工作出现,只不过所有这些工作都要与机器共事。


可以看到,200多年前,因为汽车出现,导致马车夫失业,但这成就了人类出行方式的大变革。


30年前,因为互联网的兴起,传统的邮递员等诸多职业消失,但这彻底改变了人类旧有的联系方式。


因此,未来人类的工作会呈现新的形态,而那些现在具有程序化和结构化程度较弱的特征的工作,势必将由人工智能代劳。

 

三、五种途径,增强就业竞争力


设想一下,如果不久之后,人工智能便可接管你工作中大部分繁重的认知型任务,在企业日常运营中进行很好的决策,你要如何保持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1.不断扩展知识结构,将自己打造成T型人才


T型人才,纵轴代表专业深度,横轴代表思维广度。


既要在某个专业领域有深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对其他领域和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时,看问题就不会只局限于原有的单一专业视角,而能够多视角、创新性地解决复杂问题,跨学科是最容易出创新成果的。


比如全球知名的商业创新咨询公司IDEO的设计师们,不仅拥有工业设计、交互设计、沟通设计或商业设计等设计专业的背景,而且还广泛涉足宏观经济学、认知科学、食品科学、人类学、应用语言学、基因工程等领域。


在线旅游业公司Orbitz已将绝大多数知识型工作交给计算机完成,对于仍然需要人工的任务,公司CEO巴尼·哈福德表示,他们寻找的就是T型人才,既“扎实深入自己的专业领域,同时涉猎广泛,对组织整体及其市场优势抱有好奇心”。


宏观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强于计算机的人,总是会有工作可做的。把自己打造成T型人才,就可以让机器做低层次工作,自己向更高层次的整合、创新工作进发。


 

2.找到自己专业领域内热爱的方向,专精于此


犹太裔观念史家以赛亚·伯林在《狐狸与刺猬》中,引用古希腊残篇,“狐狸多机巧,刺猬只一招”,将西方思想家分为狐狸型和刺猬型。


与狐狸型的T型人才不同的,刺猬型的人才擅长在方寸之地深耕细作,在职业技能上拥有个人独特的个人品牌。


这需要你找到个人热爱的领域,只有热爱,才能够乐而不疲,才有强大的学习动力。


因为在这个专精领域,你也需要不断学习,要利用机器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跟上时代潮流。 



3.在现有职业的多个工作模式中磨炼技能


有人说,人工智能的发展乃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


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虽然可以确定的是,未来需要的技能既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又要能应对多重挑战,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流动团队中工作的能力等,但谁都不可能确切知道未来将会发生什么,究竟需要哪些技能,只能在现有职业的基础上不断全面磨炼自己。


当前多数公司的业务都在多个领域开展,所以必须设定多个工作模式,并把它们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比如众包模式、远程制造模式、事务处理模式、技术模式等。


如果你能够在工作中接触不同的工作模式,并从中磨炼自己的技能,那么即便你不知道35年后你需要什么,但却可以应对将来可能的变化,甚至可以整合不同的工作模式。



4.发掘自身独特的多元智能,施展天赋才能


有些脑力工作无法被程序化,尤其是那些来自于天赋的优势部分。


哈佛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正是人类不同心智能力和天赋优势的体现。


空间智能很强的人,可能很难明确说出自己是如何画出一幅传世之画的;语言智能很强的人,无法让机器理解自己幽默的“包袱”。


苹果公司著名设计师乔纳森·艾夫,也无法将自己的品位传输到计算机上。


能够发掘出自己身上难以言喻的独特才能,尽可能花时间施展这种才能,自然可以超越于机器之上。

 


5.学会和人工智能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要想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职场胜出,就需要在思维方式上有所转变,要学会和机器共同工作,将智能机器视为共同解决创造性问题的搭档与合作伙伴。


一是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处理文件和数据,自己就可以节约精力用来做好其他工作。比如高级律师熟谙法律,但未必通晓事务所的各种细节,可以借助机器处理法律文件、组织诉讼和论据,另外像高级会计师、建筑师、投资顾问等都可以如此。


二是可以介入对计算机的干预,因为计算机在进行决策时,得出的结论有时会有谬误,需要有人对其加以改进。比如越来越多的税务工作由计算机完成,但会计师依然需要留意程序及其他人类用户常犯的错误。因此,需要有人懂得对计算机进行监督调整。未来多数的人类工作岗位,应该都会和介入干预有关。


三是可以顺势前行,研发下一代智能机器,并为新机器寻求与人类能力相互增益的新方案。当然这不仅需要工作者掌握扎实的计算机、人工智能和分析技能,还需要突破思维局限,察觉现今计算机技术的不足,并且设计出目前尚不存在的工具。


人工智能就如同未来的电,现在人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电的存在,而未来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AI


如果能够利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发展自己观察、解读以及让计算机工作符合人类需求的能力,将会使自己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这也是我国现在把AI教育开进中小学课堂的原因。


作者简介:丛绿生涯规划,作者致力于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擅长职业动力与学习动力的提升与激发,清华大学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科研专家,曾任中华书局上海联络部主任,《中华遗产》副主编。中国职业规划师,国家生涯规划师,婚姻家庭与亲子教育指导师,生涯规划、职场心理与青少年教育专栏撰稿人。微信公众号:丛绿生涯规划(conglv2)个人微信号:conglv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哪些工作会最先被人工智能取代?
人工智能专业、就业前景如何?人类会被取代吗?
这里有一份最易被AI抢走饭碗的职业排行,算算自己还能干几年...
如果机器人可以做大部分工作,人类this如何保住自己的“饭碗”?
盘点 | 过去一年,AI 圈都发生了哪些事儿
【周末阅读】福布斯2020年AI领域10大预测:人工智能越来越“边缘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