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迹 · 之三 | 人工智能的六重关系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

1


真正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解决供需关系不平衡的是人工智能,不是互联网。 



未来,人工智能无论是在无人车、机器人、医疗、金融、教育还是在其他领域,都将爆发巨大的社会效益,这点毋庸置疑。我认为,下一波大趋势和大的红利不是互联网+,而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

2


人工智能主要分三层。最底层是基础架构(Infrastructure),包括云计算、芯片以及TensorFlow这样的框架。在基础层之上是中间层,叫通用技术(Enabling Technology),例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机器翻译这些。 



基础层和中间层,是互联网巨头的必争之地。比如芯片领域,英特尔、英伟达、高通都投入巨资,竞争极其激烈。同样云计算、框架也是一样,都不是小公司能够涉足的领地。



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只做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机器翻译这些通用技术,指望通过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卖钱,未来的路会越来越窄,特别是在BAT都免费的压力下。



创业公司的机会在最上层,就是拿着下两层的成果去服务垂直行业,也就是所谓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

3


深入垂直行业的人工智能+,又可细分为两类情况:即“人工智能+行业”和“行业+人工智能”,它们间有明显的区别。



“AI+行业”简单讲就是在AI技术成熟之前,这个行业、产品从未存在过。比如自动驾驶,亚马逊的Echo智能音箱、苹果的Siri语音助手。在人工智能技术未突破前,不存在这样的产品。因为AI,创造出了一条全新的产业链。



“行业+AI”就是行业本身一直存在,产业链条成熟,只是以前完全靠人工,效率比较低,现在加入AI元素后,使得行业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比如安防、医疗等领域。



“AI+行业”和“行业+AI”,通常来讲前者因为大家起跑线一样,行业纵深会比较浅,而后者则有巨大的行业壁垒。 



未来行业壁垒才是人工智能创业最大的护城河,因为每个行业都有垂直纵深。以医疗+AI举例,什么最重要?大量准确的被医生标注过的数据最重要。没有数据,再天才的科学家也无用武之地。

     

关键性应用与非关键性应用

4


在人工智能领域,算法到底有多重要,完全取决于你要准备进入哪个行业。



根据行业和应用场景不同,人工智能的创新本质上有mission-critical和non-mission-critical之分。简称为“关键性应用”和“非关键性应用”。 



“关键性应用”要追求99.9……%后的多个9,做不到就没法商业化。99%和99.9%的可靠度差距并不是0.9%,而是要反过来算,差距是10倍。也包括手术机器人,听起来99.9%可靠度已经很高了,但意味着1000次手术出一次医疗事故,放在美国,医院可能被巨额索赔甚至导致破产。



所以“关键性应用”领域,就是不能犯哪怕一丁点儿错的人工智能领域,必须要有技术大牛、科学家或算法专家坐镇。同时,这类项目研发周期都很长。



以色列做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解决方案的Mobileye公司,2017年3月被英特尔以153亿美元收购。Mobileye成立于1999年,到它推出首款产品、挣到第一桶金已是2007年,之间经历了长达8年的研发周期。



这在互联网创业里是不可想象的。包括谷歌无人车从2009年开始研发,到现在一直没有商业化;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从启动研发到2000年拿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认证,花了十年时间。



实际上,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95%都是“非关键性应用”。简单讲对这些领域,AI的可靠度只要过了基础线,高一点低一点区别不大。



比如现在很多公司的门禁开始用人脸识别。你今天带个帽子,明天戴个墨镜或口罩,识别率没法做到99%。可即使没识别出来也没问题。因为所有带人脸识别的门禁都有地方让你按指纹。即使指纹也刷不进去,问题也不大,公司不是还有前台嘛。



“非关键性应用“不追求高大上,简单、实用、性价比高更重要,这样的项目通常是比拼综合实力。包括对行业的洞察理解:要熟知行业痛点;产品和工程化能力:仅仅在实验室里搞没意义;成本控制:不光能做出来产品,还得便宜地做出来;供应链能力:不仅能出货,还要能批量生产;营销能力:产品出来了,你得把东西卖出去。团队里有没有营销高手,能不能搞定最好的渠道是关键。

      

技术提供商与全栈服务商

5


为什么说未来只做技术提供商价值会越来越小?原因有几点:



首先,通用技术一定是大公司的赛道,BAT未来一定会开放免费。



第二,依托于算法的技术壁垒会越来越低。比如随着谷歌TensorFlow等生态系统的成熟,很多领域都会有训练好的模型可以用来参考,出样本(Demo)会更快,创业者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来训练参数就好了。



所以未来算法的壁垒会越来越低,如果这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只是算法,那将非常危险。



第三,技术提供商如果不直接面向用户/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则非常容易被上下游碾压。



我提出“一横一纵”理论,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一横”就是指你提供的技术服务。通常“一横”能服务很多行业,一定要找到1~2个你认为最有市场机会、最适合你的垂直领域,深扎进去做“全栈”:把技术转化为产品,然后搞定用户卖出产品,实现商业变现,再通过商业反馈获得更多的数据,更加夯实自己的技术。



一句话,要做技术、产品、商业和数据四位一体的“全栈”,这就是“一纵”。这才是健康的商业模式。

     

2C与2B

6


任何技术普及演进的角度,几乎都是延续了从军工(航天)、到政府、到企业、到B2B2C、再到2C这个规律。人工智能也一样,目前人工智能在2C市场还不是很成熟。



为什么2C市场早期的普及有一定的困难,简单讲几个原因:产业链不成熟、 2C需要额外花钱以及2C产品的用户期待度高。



相对于2C端,这些问题在2B端却不是问题:2B端对价格承受能力更高; 2B的核心目的是降成本;2B可以采取人机混合模式。



以前需要10个人干活,现在可以用机器人替代一半人。简单重复的工作用机器人替代,复杂的工作由剩下的5个人来做,这就是'人机混合'模式。



最后再说一点,目前大多数AI创业公司都是技术专家主导,这很容易理解,因为现在技术还有壁垒,技术专家主导起码保证产品能做出来。不过未来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特别在“非关键应用”领域里,团队的核心主导,会慢慢过渡到产品经理和行业专家为主,因为他们离用户需求最近。



“非关键应用”领域,懂需求比技术实现更重要。长期来看,人工智能创业和任何其他领域的创业一样,一定是综合实力的比拼!





    




❚ 作者系迅雷创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注重技术的我们为何说AI创业只做技术商是死路一条
迅雷创始人程浩谈国内机器人创业:算法并不决定一切
松禾远望基金程浩:人工智能创业常见的两个思维误区 |捕手志
给水排水 |水业导航:人工智能技术在供水行业中的应用与展望
【独家】2016-2017年度人工智能 医疗市场分析及趋势报告
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深度透析(二):核心股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