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柏翔:共塑组织的企业家精神


从创立IBM业务咨询部一直到现在,客户常常将我们的咨询服务定义为战略、领导力、或者是HR体系咨询,但其实在这些方面的背后,我们真正研究的是——企业家精神。


关于企业家精神与组织发展,我正思考并持续关注的是:

  1. 中国企业的未来到底在哪?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中国企业的主航道是什么?

  2. 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我们到底要发展组织的什么个性和品质?

  3.  面向未来,组织发展一定会升级,而升级的背后,OD人手里的利器是什么?



我认为,未来的30年,其实就是中美企业PK的30年,是在政治、军事、包括经济领域全面竞争的30年。十年前的世界500强榜单里,美国企业独占鳌头,中国企业数量很有限,而到了2017年,中国企业上榜数量已跃升至115家,我相信再过两三年,中国企业的数量会超越美国企业——这确实令我们振奋,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清醒地看待这种“飞速进步”——在世界500强中的115家中国企业里,只有17家是民营企业,这也意味着,只有这区区17家,是完全的市场化竞争企业,其他的大部分上榜企业,全是因为依靠国家的强大而显得“强大”,这其中是存在假象的。所以,在未来的30年中,如果中国完全市场化竞争型企业能够追上美国在500强中的份额,我们才可谓是真正的强大。



与此同时,还有一件事更值得我们思考:如果拿出500强企业的利润看,中国企业的平均利润目前只是美国的五至六成,说明我们的盈利水平并不理想。更可怕的是,在115家上榜的中国企业里,有16家是金融行业,而这16家利润的总和与其他九十几家企业的盈利总和相差无几,换句话说,什么时候我们的含金量上去,盈利能力上去,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才会是高层次的竞争,才会分出真正的胜负。



华为的崛起,令所有人都非常振奋,华为也在去年迎来了它历史性的时刻——营收水平首次全面超过IBM,盈利水平达到IBM的两倍。回想起1998年,我亲耳听到任正非说为什么要找IBM当老师?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华为最想学的是爱立信,但是爱立信不可能教它,因为他们是竞争关系,那么华为能够拜师的企业是谁呢?是100年都能“不死”的企业,且是有过起死回生经验的公司,所以任总将华为的“老师”锁定在了IBM。而事实上,华为用20年时间,完成了对IBM从对标向超越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我认为华为走出了一条曙光之路——在质量、数量和规模上,都超越美资企业,为中国企业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但是反过来看,现在如此多的企业学习华为,我们自己要思考,我们能不能真正成为华为?或者说,所谓成为华为,是不是一条真正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路?其实,成为自己更重要。



为什么成为自己更重要呢?我认为,那些真正有资格,或者已经有些积累、准备再往前跨越一步的企业,要跨过摆在企业面前的三个陷阱:

  • 第一个陷阱:我们富了,为什么还要拼?过去的30年,我们发展的动力源就是小平同志说的发家致富,但是现在如果已经富了,为什么还要拼?

  • 第二个陷阱:这么多快钱可以挣,为什么还要挣慢钱?什么是快钱?在中国,金融就是快钱;什么是慢钱?自己做核心技术、搞研发,就是慢钱。既然有快钱可以挣,为何还要挣慢钱?

  • 第三个陷阱:如果我们的企业已经很厉害了,为什么还要变?已经这么牛了,为什么还要拼?



我认为,克服这三个陷阱只有三个抓手:

  • 第一个抓手是雄心壮志,有战略的远见;

  • 第二个是确实能走出新路,孵化新能力,创新新模式;

  • 第三个是组织的文化要改变。


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使命、愿景、价值观的进化,如果我们在这个核心上不改变,我们想突破三个陷阱就没有可能,但这个方面要改变,根本是改变这个组织自己的个性和品质,而正因如此,使组织发展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组织的品质如果要发展,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其实,企业的进化是有规律的,一位BCG研究中国的国外顾问写了一本书叫《创始人精神》,我看过之后深有同感。我重新解读其内涵,也就是一个企业成功有两个方面:

  • 第一个是规模的红利,规模不大,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定价权,没有高盈利的机会;

  • 第二个红利叫创始人红利,就是这公司一直拼,一直闯,一直敢斗。


创始人红利其实有个特点,所有的企业都从初创期起步,这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都想壮大,所以跟着别人学,在学习中壮大自己,但是企业规模大了之后,创始人红利就远了,一旦富了,也就没那么紧迫了,没那么敢拼了。这个时候三大陷阱就出现了,这时候企业基本上就会往下掉。所以最可贵的企业是什么?我们叫它职业化创业的企业,有规模红利,可以做组织、做管理、做自己的价格,但是与此同时,保持着初创企业的那股劲儿,这种企业是牛得不得了的企业。



那么,职业化创业企业有什么特征?经过我们的总结,这种企业的个性有三方面:

  • 第一是雄心壮志。企业必须改变自己的动力模式,如果是仅仅为了发家致富,是不足以变成领先的企业的;

  • 第二是学习模式。不断的反思,不断自我批判,不断在改变;

  • 第三是自我牺牲。什么是自我牺牲?就是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和意义,可以暂时放弃自己的一些蝇头小利,对企业在整个生态圈里生存发展是如此,对每个企业里面的部门也是如此。


一个企业有这三个个性就会非常厉害,这就是我们说的职业化创业型的企业。



职业化创业企业有两个典型人物,任正非和马云。我的判断是,中国企业今后的两条发展路径,这两个企业就是代表。这两个企业看上去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华为的路,是做体系、做制度、做流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另外一条路是阿里的路,其实在为华为提供咨询的同时,阿里也找过我们,阿里最后的答案是,IBM这个路不能学,为什么?太重了!阿里始终要轻,不可能做体系,而是要在人上下功夫,所以它们完全是两条路,一条路是学别人,做体系,很重,一条路做得很轻,但是要有自己的人,也就是阿里所谓的“阿里铁军”。这两条路,你会发现虽然表面形式不同,但根本上又相同。这两个企业的个性,皆是自己创始人的个性,没有一个是把自己的天性泯灭掉。华为有一句话叫做“削足适履”,意思是说IBM东西来了,咱就学吧,但是其实不是这回事,它削足适履的全是形,华为从一开始就是它,到现在还是它,从来不是IBM。所以真正牛的企业是把自己的天性发挥到极致的企业,这种企业的文化是强大的,最终领先是因为文化,而且是把自己天性充分发挥出来的企业。



在这种个性的组织之下,组织发展的利器是什么呢?我们称它为转型领导力模式,企业的组织发展就是一个将自身半径不断扩大的过程:上面通过战略和意愿,不断把企业的目标扩大,下面通过任务和关系的有机结合将执行过程落地。左边是通过战略的制定和关键任务的执行,不断地把事的范围扩大,右边是通过意愿的调动和关系的融合不断把人的能力与潜力扩大。我们整个组织发展就是按照这四个象限去不断地扩展,在这个扩张过程中,我们把左边叫做“事”,也叫做一个公司的航道。右边叫做“人”,是一个需要充分发掘的潜力区。左上角就是事的目标决定下来,即战略。左下角是事的过程,即一个一个项目或者变革。右上角就是人的目标,这完全取决于他的意愿。右下角是在说过程中很多磕磕绊绊,依靠的是关系,这个关系不是咱们说的一般的庸俗关系,这是真正结成一体的关系。在最中间的就是公司价值观。整个组织发展过程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航道的事对组织发展最有要求的一个能力就是战略能力,或者叫做战略聚焦的能力,如果从事组织发展,看不清战略,看不清战略上怎么聚焦,就无法聚焦主航道。



潜力区和组织发展更为相关,大家都熟悉的冰山模型,其冰山下的潜力区,也即组织的潜力区,在我看来就三个方面:一个是意愿潜能区,一流人才的确全是天性,但是得找出来,找到那个最有意愿的人带头。第二件事是改变关系,改变的是团队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真正打仗的时候,是一帮兄弟一起作战?还是只是一拨同僚?还是一拨熟悉的陌生人?不同的团队关系在一起完全是不同的战斗力;第三件事情是合力,大家是不是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



有一个工具我觉得是我们真正在专业技术上要深究的,就是U型理论,U型理论是很有道理的,现在唯一的欠缺就是实践太少,但这件事情是绝对可深挖的。站在一个企业家、一个CEO治理企业和组织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这个企业的时候,道理是一样的:第一个就是我们要举什么旗?也就是企业发展的主线是什么;第二是节奏,要能够掌握时机;第三件事情是氛围,要有这个场子,或者说是场域。这三件事是企业家治理企业的最重要的法宝,也是组织发展人员需真正驾驭组织进化的最重要的法宝。



我一直以来都认为,组织发展既有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时也需要咱们自己苦练内功、苦练本事。一个做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的人,我认为能够把双脚站在组织的大地上,而且牢牢生根,特别有底气,特别笃定,根本在于我们自己就是价值观的典范。第二个事情,我们也得是职业典范,我们不是逞匹夫之勇,我们是专业的,这种专业就是我们自己的那种认真、执着、投入的专业精神,这些东西让我们自己有话语权,与此同时也实现了我们自己选这一行的时候,对自己承诺的价值。


作者:柏翔,万为治力咨询公司创始人、战略与转型领导力专家,原 IBM 大中华区首席顾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柏翔:为什么企业争相学习BLM(业务领先模型)?
连载 | 基石资本张维:投资是复杂的权衡企业家精神决定企业竞争力
成立至今110年,还活得不错,IBM基业长青底层逻辑的5个分析
华为、IBM、Google组织演进的必经之路
华为的人力资源创新实践
陈春花对话华为田涛:没有组织的自我进化就没有华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