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杂技演员与年轻丑角-毕加索

    杂技演员与年轻丑角 毕加索 西班牙 布面油画 1905年 80x200cm 私人收藏
    1988年11月28日,毕加索的《杂技演员与年轻丑角》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3800多万美元(相当于47.7亿日元)被日本零售业巨头三越百货公司购得。这幅画描绘了一位穿红衣戴红色无边软帽的马戏团杂技演员右手握着一把剑,左手搭在年轻丑角的肩上,表情肃穆,在荒凉背景的映衬下,更显流浪艺人的艰辛。这幅画作于1905年,这时毕加索住在巴黎蒙马尔特区,经常观看马戏表演,对杂技演员的生活发生兴趣,小丑和马戏团演员成了毕加索这一时期经常描绘的对象。


    1904年,毕加索决定迁居巴黎,住在蒙马尔特区。这一带的居民比较复杂,有各国移民,也有当地的三教九流。毕加索和这些下层人民经常接触,这给他开拓了这些下层的生活领域。同时,他又常与法国诗人萨尔蒙(Andre Salmon)、阿波里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等人交往;尤其是后者,对他的影响很大。毕加索也常和阿波里奈尔、萨尔蒙等人出入梅德兰诺马戏场。在观看马戏表演时,毕加索对杂技演员的生活发生兴趣,常去后台与演员们交谈,日久便深入马戏班和流浪艺人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家庭及其忧喜。有些流浪艺人终年流动,携家带眷,住在供演出用的帐篷旁边,晚上靠几盏石蜡油灯来照明表演。这时毕加索常用粉红色调子作此类画,故被称作"粉红色时期",也戏称“马戏团时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一场持续了250年的表演宣告娱乐不死
试问马戏:小丑或艺术?抑或国粹?探究俄罗斯马戏的表现形式
80年代天津街头艺人王文王武师承竟是中国顶尖魔术师“大天一”
罕见百年前欧洲艳情马戏
聂学运作品丨看马戏
民族风情:俄罗斯的马戏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