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24年中苏建交谈判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面临严峻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在国内:反革命分子与外国势力相勾结,组成反革命白卫政府,准备颠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国际上:英、法、美等协约国对苏联实行武装干涉、包围、封锁、孤立的政策,妄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消灭在摇篮里。苏联为了打破内忧外患的局面,稳定远东地区,确保帝俄在华的权益,迫切要求与中国建交。

 十月革命后的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内四分五裂,军阀割据混战。各个政权势力忙于相互厮杀、争夺地盘,对与苏联建交的态度不一,态度比较淡漠。

苏联政府从1920年起相继派遣优林、裴克斯、越飞、加拉罕、维经斯基、马林、鲍罗廷、加伦八位苏联外交和共产国际代表使华开展邦交工作,他们利用中国国内各个政权势力之间的矛盾,采取了对华双重的外交策略:一方面与与中国法统上的中央政府——北京政府积极谈判,争取中国在法律上的承认;另一方面又与孙中山南方革命政府、中国地方有实力的军阀积极联系,因为中国处于分裂状态,要真正与中国建交,也必须获得这些地方势力的支持。
自1920年8月起,苏联政府先后派遣了优林、裴克斯、越飞、加拉罕代表团使华,与北京政府商谈建交事宜,前三位苏联代表虽积极努力在华开展外交,但在外蒙古问题上与北京政府争议甚大,谈判都无果而终。为了打开中苏谈判的僵局,苏联政府决定再派两次发表过对华宣言,且外交经验丰富的加拉罕率团使华。加拉罕来华后,重申了苏联政府的对华政策,并提出先建立中苏两国外交关系,然后再解决两国之间的悬案问题。不久,加拉罕向中国报界发表了苏联政府的《第三次对华宣言》,1924年初,苏联的国内外形势和自身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摆脱了被西方孤立、封锁的处境。在中国国内,社会各界要求北京政府与苏联建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北京政府与加拉罕恢复谈判,双方在外蒙古等问题上达成妥协,于1924年5月31日签订了《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至此,从优林到加拉罕历时近四年的中苏建交谈判最终结束,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苏联认为在四分五裂的中国,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政府是仅次于北京政府的。于是派遣越飞积极联络孙中山,1923年1月16日,越飞与孙中山联合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这一宣言标志着孙中山与苏联联盟关系正式确立
当时中国正处于分裂时期,中国地方军阀的主要任务是争夺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外交上它们不是国家政权势力的代表,与中苏建交没有多大关系,故不在本人研究之列,但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地处东北,它所辖的势力范围,不但与苏联接壤,而且与苏联之间有很多的权益。因此,苏联政府派遣优林、加拉罕不断的与张作霖就中东铁路,松花江、黑龙江江界划分和航权等问题进行商谈交涉。最终签订了《奉俄协定》,初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924年中苏协定:4年谈判,苏联为何一再妥协,承认外蒙属于中国?
毛泽东的外交谈判
抗战胜利后,斯大林置中共于不顾,一再示好于蒋介石,蒋却不理睬
1929年中东路事件始末
加拉罕宣言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4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