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赏石文化的美学源流
中华民族的赏石文化,是中华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它不仅为国人开劈了一个全新的精神领域,同时也为世界美学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这种中国特色的文化理念,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已经走出国门,并且开始响到其它民族和中国以外的文化。
  
  对于这一独特文化的发展和成熟的研究,究其源流,它是在中华其它经典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发展而来的。这其中,与它最密切相关的,当然是诗歌,书画,篆刻、雕塑等视觉艺术。还伴随有音乐,戏曲的听觉文化。如果离开了中华文化这些最基本的审美特征去独立的谈什么石文化,那是不可能单独成在的。
  
  在我们的赏石活动中,评判一枚石头的优劣依据是什么:是借助了诗歌,书画与篆刻的审美原则,虽说它不等于书画,但它却又胜似书画。这是由于奇石自身所固有的天然属性所决定。它似画,又非画,似书却又不是书。它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与我们人类的所有创造艺术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奇石中所产生的某些奇异纹理和图案,即使是我们最聪明的电脑和人脑,用最高超的技术手法也不可能表现出它那种无规则的纹理,无定向的图案。对于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无限遐想的美感,我曾称作“幻影”。这种超越艺术的美,不是什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不是什么天意的巧合。确切的说:它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发现,也是中华审美文化的伟大创举。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我们人类还没有进入文明社会之前,它其实早已顺理成章的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之中。它客观存在或产生于亿万年前,只是当我们人类文明进入到需要高层次的精神愉悦时,这才被人们去真正认识。这种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同我们认识其它任何物质现象一样,都是同一个道理。如果没有人类社会的高度文明,没有物质生活的相对充裕,没有精神渴求的强烈欲望,或者说我们仅仅只是像低级动物那样渴望得到最基本的生存食物,那么,其它任何精神的东西都显得毫无疑义,更不要说什么赏石文化了。
  
  我们能够从石头中发现浓缩的山川河流,构图逼真的日月星辰,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惟妙惟肖的人物造型,文明作记的文字符号,鲜艳夺目的草木花卉、璀璨耀眼的珠光宝器。而这些人物、动物、文字、景物、花卉与山水的再度展现,恰巧记载了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历史渊源。
  
  在我们的欣赏活动中,为什么人们反复强调加强石外工夫的涉猎,明确提出多看点赏石文章,多读点诗词,多了解一些书画艺术的基础知识。说白了,我们的赏石能力优秀还是低下,不外乎来至这些经典文化理论的拨动。这些基本属性,就是指导我们赏石活动的审美原则。离开了这些基本原则,就会在认识上千差万别,就会使原本就是人亦云的贯常习性在套上一个糊涂的模式。
  
  大多数石友在自己的习惯用语中,常常都会用上空灵感,对比度,满面花,色彩亮丽,线条流畅,无雕琢痕迹,形神韵美,古朴自然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来至对书画等多种艺术评判实践的综述,是早已约定俗成习惯用语和审美模式。“疏能跑马,密不透风”,“深沉含蓄,匀称和谐”更是书画审美中的高度概括和精辟总结。人们为了进一步深化这种比喻,又用了“神韵、神似、极品、绝品”之极度语言。同时还加上一些联想: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极俱内涵,很赋诗意”等等。一方美石,如果品出了诗意,读出了画境,就不难发现它所蕴藏的深刻韵致。
  
  中国美学思想的形成,深受庄老学说和佛门意思的影响。老子开宗明义就提出“玄而又玄,众妙之门”。《易.说卦》称“神也者,妙万物而言。”《庄子.天地曰》称“立之本原而知通于神”。佛家则说“微奥无穷曰‘妙’”或曰“妙典”、“妙觉”。“神和妙”既在词意上相通,又在词面上独立。看起来这些用语有点神秘莫测,细细体味,其实只是一种高深的精神境界和心灵的感悟。在无法解释和不可言喻的情况下,人们就用玄学和禅意加以强化。这些思想的形成,是我们从出生之日起就在前人那里接受的遗传基因。
  
  正是由于中国的文化人从小接受了传统的道德教育,潜移默化地养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无不孤傲的个人性格,在以往的赏石活动中直接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这种精神寄托和执著追求。并一见如故的对奇石产生浓厚的性趣和特别的好感。
  
  运用艺术的眼光和艺术的感情去对待奇石,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审美概念。脱离了本土的美学原则去研究赏石文化,很难说他是否真正体味到了奇石的美。
  
  另一方面,人们对自然物的审美感受,其实是一种精神内在的活动,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人格化。这种精神上的人化当然不可能影响到自然物本生所具有美的特征。而艺术的创造,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艺术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去具体的反映社会生活,同时也表现了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认识的意识形态。观赏奇石,虽说它很富有艺术性,但它却丝毫没有主观性和独立性。虽说喜欢奇石的人都对它产生好感,但凭我们的主观情感无法改变它固有的美学特征。虽有好感,但没有思想感情的投入和思想意思的创造。客观事物的存在与主观认识的感悟,不能误为同出一辙。
  
  赏石活动的全过程,所强调的就是一个“真”。这不仅只是追求客观物质的真,还应该强调主观意识的真。真心真意对物,真心真意对己,充满对大自然的真爱,而不是对金钱的偏爱。当然,珍贵物质的价值是通过货币来验证,而货币却不能代替物质的原发性,特别是像奇石这种天然物质更没有再生和复制的可能。
  
  赏石如果不能得趣,就会像外行人那样感到索然。常言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在展厅常常观察到一些外行人站在一块美石面前毫无感觉,即使府身一拜也只是做做样子,或跟在别人后面随声附和的赞赏一番,其实他根本就是什么都不懂。而一些用真情去观赏奇石的人就不一样,他常常会被奇石的美所打动。他会很仔细的观赏每一个细部,并总想找出它的毛病和缺陷,同时他又能包容大自然的不足。
  
  赏石是否得趣,不仅只是新手们的一大考验,也是行家们终生的必修课。发现是知识才情的集中表现,视觉又是学识涵养的内在基因,感悟才是意境的真情。我们不仅只是借鉴人类的创造艺术来欣赏奇石的美,更要从人类的精神领域去感悟奇石的意蕴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湖石:她的妖娆都藏在了哪儿?
书法艺术的自我主体认知——读任波涛行书作品
“中华美学精神”的深度探寻
言恭达教授以《当代中国书法文化的哲学思辨与美学精神》为题给“江苏省青年书画评论人才培训”学员授课
赏石的美学和精神界限,为何如此之高?
【赏石杂谈】赏石是美学,需要慢慢地品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