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第三百五十九条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寒热格拒婴幼儿吐奶之我见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的第三百五十九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炙草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的组成是:干姜 30、生黄芩 30、炒黄连 15、人参 60、炙甘草 25

炙草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的主证是:

舌绛口苦食呕吐,

就连喝水都能吐,

舌胖腻不知滋味,

脉之滑弱便干秘。

伤寒,本自寒下”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故而古往今来鲜有译家能直指核心戳破窗户纸。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探寻事物的本源根底性,搞清事物的底牌,力求一针见血地掌握住这首“寒热格拒”的方剂。摸瓜索藤,探求事物的源头,必须搞清楚矛盾的本质核心,正所谓:“下游污染,治上游。”故而第三百三十七条才是摸透第三百五十九条的核心关键所在。

第三百三十七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阅完三百三十七,方知三百五十九中的伤寒”乃“阴阳气不相顺接”。针对阴阳之气,不能互相顺序接替,愚认为,乃寒和热在某一脏器中,各自为政,相互抵挡且相互制约,使其常规药物,无法展露头角。故而欲治其难,必先料知,一味寒之不可,一味热之亦不可,唯效和事佬,方能利于寒热格拒。探究此方,可有和事佬乎?未有。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充分地把此方发挥到极致呢?方子是死的,人是活的!何不加一味炙甘草,留余缓急呢?!这样更有理中丸的味道在里面,使其更斡旋劲霸。

本自”乃今之语言:“本来就”。何以铁证之?《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寒下”乃“阴证于下焦”,于主证中乃“大便干结便秘是也!”。今人或许不理解,为何阴寒却能导致便结干秘乎?阳气不达于下焦,肾脏无法达成气化,故而无法有助于肠阳以致便秘干结是也!

尔或问,临床如何辨别出是“阴证便结”乎?

愚答:“越用大黄等寒药越便秘者,应以考虑下焦阴寒便结也!”

尔或问,临床除用寒药辨别出“阴证便结”,还有他法乎?

愚答:“越用越用大黄等寒药,其小便越艰涩者,应以考虑下焦阴寒便结也!”

尔或问,若真有大便干结便秘且口苦呕吐者,可否加蒸附子否?

愚答:“即言明,大便干结乃下焦阴证寒邪,加味蒸附子,亦是可也!无碍于上焦膈内之热邪耳!”

愚谓:“惟愿今人不再迷古,打破条条框框,迎接真理的到来。”

医复吐下之”,这里的“复”字乃承接了“本自寒下”这个因。古人惜字如金,剜木刻字,难道真就是闲着重复啰嗦乎?非也!古人之所以啰嗦,只为点醒朽木般的愚顽之徒。意在告诉后人,下焦本是阴证寒邪,且勿再用寒凉吐下二法,否则只能是雪上加霜,灭其阳气耳!

寒格”者,是对“本自寒下”和“医复吐下之”的结论性归纳,故而寒格是最终结果的表达!

更逆吐下”是对“医复吐下之”这个作恶手法的强力批判,所以古人用“更”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并直至核心的指出对于寒格的吐下是违逆的!

若食入口即吐”若字乃古人谦虚的举例。而“食入口即吐”这五个字,是古人对此方主证的核心归纳。食入口旋即吐之,必然脾胃之气大为衰败也!既然脾胃之气大败,又怎能不大腹胀乎?所谓大腹胀相对于少腹胀而言乃之。所谓食,不应当拘泥于食物也,亦可以是饮水既吐,亦可以是婴幼儿吃奶即吐。法无定法,抓住舌绛口苦、舌绛口臭,再配以“吃奶即吐”,治以小儿必能获佳效矣!往往小上吐奶而又腹泻不止,今之奶妈,往往误以为积食也,实不知亦可是“肝热脾寒肾气虚”矣!娃子,白天吐奶,口臭异常,晚上尿床频繁,此等症状,怎又不是愚言之“肝热脾寒肾气虚”乎?

啰里啰唆听愚言愚话,论及古人漏洞,恐怕很多推崇古人的新进学人甚为恼火,肯定忿忿不平的想对愚指责厉骂,不过愚耐骂,受的住批评,更惟愿新学能够在用过,愚归纳的主证后,再骂不迟,看愚之见对否?若不对再开口不迟。

愚曰此方乃肝热脾寒肾气虚”而非上热下寒且勿指鹿为马,硬喷上下。肝脾肾三角架构非愚首创,六味地黄丸亦是此等架构。木过克脾,脾过克肾,肾败何以生木?

尔或问,肾气虚,证据充分否?

愚答:定喘神奇丹乃重用人参以达到肾纳气定喘的关键作用。而伤寒论中的原量为三两,即今天的45克左右,证据不知充分否?愚悟其本质,再加一两,变为今之60克,更能体现纳气归肾的核心思想。

尔或问,脾寒如何证之?

愚答:“临床中但见舌胖口淡食无味,七字用之,甚之有效,请问此否能证之乎?

尔或问,肝热如何证之?

愚答:舌绛口苦食即吐,不知此七字能证乎?若不能,请细阅第三百三十三条: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不知新进学人,能否看出,此条是对黄芩归为厥阴病之铁证哉?反与黄芩汤彻其热,实乃对肝热之铁证矣!

尔或问,肝热脾寒,为何又带有肾气虚矣?

肝本为厥阴之脏,承袭风性,善于变换,犹如墙头之草,肝本为五贼之首,肝热克其脾,脾受其寒,与肝之热,产生格挡,而肝热脾寒格拒久之,又会裂变为,肝盗其母,肝克其脾,脾阳不足,肾阳又怎足乎?于是尔耳,便为“肝热脾寒肾气虚。”肾气虚乏,自然无法生火,命门火衰,自然脾土阳衰,此乃恶行循环是也!正所谓“壮火食气”,故而肝热乃壮火,反盗母肾之气也!正所谓“少火生气”,故而用人参峻补肾气,以求裂变为命门真火!

尔或问,为何不尊伤寒论原方原谅,何故标新立异?

愚答:“干姜用至30克足矣!黄芩唯有生用,方不至血室内产湿热,用黄连15克乃愚之经验,过用败胃,虽能降低血糖,但其代价足令人,胃阳大败,故而用炒制黄连妙施瞒天过海之计,则更能内清伏热,避免产生格拒之弊也!若纯用生黄连亦更有生黄芩者,必然控制不及便会反噬,鉴于深入对其药理之把控,愚认为,唯有深入理解,方能做出新时代的具体定夺!

尔或问,愚对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有何归纳性总结乎?

愚答:辛开苦降大耗正气,唯有人参能使辛开之法“透肾转膀胱”从里及外,邪从哪里来,就从哪里去!

尔或问,大黄甘草汤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有何不同?

愚答:“大黄甘草汤乃肠胃实热导致的呕吐,呕吐到极致,大便从口中吐出,唯有用大黄甘草汤釜底抽薪,方能使肛门与嘴各司其职各走各道!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的呕吐,仅仅是肝厥上逆导致的呕吐,并非肠胃上燔导致的呕吐,故而绝对不会出现屎从口出的现状!若以脉来分辨,大黄甘草汤乃寸之滑大有力,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之脉证,仅仅是关脉之小之如豆且无甚力道!”厥阴脉多为弱脉,少阳脉多为小脉,正所谓肝胆相照,若转为大脉则病愈进也!特举几个条文,以证愚言。

第二百七十一条:伤寒五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少阳原脉为小脉,若病呈现小脉,则为欲愈之兆也!

第一百八十六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阳明原脉为大脉,若病呈现大脉,则为病进之兆也!

《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其至寸口中手也,时大时小,大则邪至,小则平。其行无常处,在阴与阳,不可为度。从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时而大脉,时而小脉,大则邪至,小则平愈。若本沉脉,突然现大脉,必是病进之兆。若本沉脉,突转小脉,必是向愈之兆。

愚列以下十五条,以铁证厥阴病脉弱为向愈之兆,脉实乃病进之兆。

第三百二十七条: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第三百三十八条:伤寒,脉微而厥。

第三百四十三条: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第三百四十九条: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第三百五十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第三百五十一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第三百五十七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第三百六十条: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第三百六十一条: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第三百六十五条: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第三百六十六条: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第三百六十七条: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第三百六十八条: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第三百六十九条: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第三百七十七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观以上十五条,有微浮脉、有脉微而厥、脉微、脉促、有脉滑而厥者、有脉细欲绝者、有寸脉沉而迟,下部脉不至、有脉弱者、有脉数、有脉沉弦者、有脉大者,为未止、有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有脉沉而迟、有脉数而渴者、有脉绝、有脉反实者,死。

读完以上脉述,可否论证愚言,厥阴脉本弱小为主,若现大实则为死脉乎?

赘言篇幅,意在强调,大黄甘草汤乃肠胃上燔之方,故而寸之滑大有力,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乃厥阴之寒热格拒之方,故而关之弱小如豆是矣!

尔或问,愚又言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乃脾寒之方,可足有证据乎?

愚答第二百八十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可足证愚言,脉弱乃太阴之寒也,故而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

尔或问,愚又言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乃肾气虚浮之方,可足有证据乎?

愚答第三百八十五条: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尔等见此条,必又产疑,此条乃厥阴病篇,不足以证明,人参乃肾气虚矣!那我们应足有认识,脉微下利乃少阴病乎?若尔等,还有疑窦,且愚再引第二百八十六条,以证愚言。

第二百八十六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阅毕上条,不知看官,能否认识到,脉微乃阳已虚矣!此条足以证明脉微乃少阴本症也!

尔或问,第二百八十条,只有脉微一证,不足以证明愚言,那愚再引条以证愚言之实。

第三百一十五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阅完上条,不知看官,能否认识到,脉微下利实乃少阴病乎?

如此啰嗦赘言,不知看官,能否认同重用人参乃纳气补肾乎?能否信愚论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乃肝热脾寒肾气虚”乎?哈哈……仁者见仁谓之仁,傻者见之谓之傻。

《医宗金鉴》谬把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归属为太阴篇,实乃才疏学浅、误人子弟,但觉己确。但令人可喜的是清代太医,还算是明眼人,能把此方核心矛盾点梳理明白。

经论中并无寒下之病,亦无寒下之文。玩本条下文,寒格更逆吐下,可知寒下之「下」字,当是「格」字,文义始属。注家皆释胃寒下利,不但文义不属,且与芩、连之药不合,当改之。

古人也不光是能人,也有空穴来风之谈,但愚若不引用古文,新学后辈,必然觉愚,傲之无物。愚引之,仅仅,为证愚之愚言而已。一味视古人皆是高人者,实乃对今之医术不自信也!愚傲言不少古人也是:吃窝头就辣椒,光耍嘴子而已。

《医宗金鉴》云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之呕吐乃朝食暮吐。脾寒格也。愚深不以为然,愚在临床中,对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的体会是食入口即吐,怎会熬到暮吐呢?”若我们什么都要坚定古人就是对的、就是不可反驳的,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又情何以堪乎?

今日之人,甚是奇怪,能接受今日之西医远胜百年前之西医,却深不以为然,今日之中医远迈古人之中医矣!”愚甚是费解,为何今日如此不自信!

诸位看客,若以为古人就比今人厉害者,欢迎留言指摘!

点个“在看”答应我不分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伤寒在手 经方 上热下寒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干姜芩连人参汤
夜读伤寒-359
治疗上热下寒证辩证分析
跟大师学经方之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又上火又怕冷,上热下寒体质怎么调?张仲景有五张方子帮助调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