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鼓浪屿书店知多少?

最近,虫洞、外图等等书店落户鼓浪屿,引发了不少人的兴趣。书店作为销售“精神食粮”的地方,其发展跟一个地方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鼓浪屿早在清末就有书店,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笔者根据文史档案、口述资料以及个人经历整理此文,主要介绍龙头一带的书店,不足、遗漏之处还请读者指正、补充。

 鼓浪屿是近代基督宗教最早登陆福建的地区,来华宣教士为了传福音,非常注重文字事工,创造闽南白话字,编写了各种书籍。为了更好地向教会、信徒提供信仰书籍。1908年,在厦门的中外信徒在鼓浪屿龙头路446号,共同组织成立圣教书局董事会。主要业务为代售上海“中华圣经公会”的《圣经》,印刷和出售白话字版的《闽南圣诗》等。据《中华归主》记载:截止1920年,“该会大量发行的出版物达十四万六千九百六十七册,其中近五万册是罗马拼音文字书籍,销售的现金总额达四千四百四十七元。”足见圣教书局在闽南教会的影响之大。


圣教书局旧址(学海无涯摄)

1932年,教会人士捐献地皮和经费在福建路建筑一幢3层楼房为书局新址(现福建路43号),使经营业务更加扩大,除继续经销外地出版的《圣经》、教会刊物外,还担负出版业务。圣教书局还与厦门倍文印刷所、鼓浪屿启新印制所等合作,印制了《圣经教义》、《圣诗》、《基督教故事书》、《基督教三字经》以及中小学校的宗教课本和出版周之德牧师所著的《闽南伦敦会基督教史》(1934年)等书籍。该局印刷发行的白话字属灵书籍达100多种,远销闽南各地和新加坡、菲律宾等地,广受好评。圣教书局归属中华基督教会闽南大会管理。圣教书局的历任经理是福音堂教友庄逸清以及他的家属。49年后,圣教书局与鼓浪屿所有书店,一起并入新华书店,人员也到此工作。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在龙头路电灯巷有家三余书店。电灯巷因鼓浪屿最早的电灯厂而得名。1933年秋,黄家渡发生大火,电灯公司被焚,后在旧址上建一排平房,书店就在这平房里。面积大概60平方。“三余书店”得名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汉末大儒董遇言:“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笔者注:三余是利用闲暇时读书之意。意在鼓励学子勤学苦读。东汉末年,汉献帝的侍讲官董遇很有学问,被称为“儒宗”,很多学子想拜董遇为师,跟他研究学问,董遇不肯收徒,认为书本是最好的老师。“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书生说没有时间,董遇教他们利用冬天、夜晚及阴雨天这三余时间读书。)

三余书店以卖旧书为主,书的来源渠道很多,有很多家庭搬家时,都会把旧书出售给书店。一些在鼓浪屿生活的番仔(外国人)回国前,也会把书低价卖给书店。书籍的种类不少,涉及文学、历史、小说等等。中文、洋文的都有。当时鲁迅、胡适、周作人等人的书在学生中很受欢迎。书店还有一些在今天看来很稀罕的书籍,比如闽南语与南洋话(马来语)的对照字典等等,书店还有很多孤本、善本,最珍贵的书当属清康熙年间出版的《康熙字典》(可能是武英殿本),这套书为抗战胜利后,一个日籍台湾人,回台前,低价卖给书店的。此书在文革中被焚毁,殊为可惜。

当时来书店购书、租书的人很多,遍及社会各色人等。《蜀山剑侠传》(笔者注:还珠楼主的大作,中国现在武侠小说开山之作)这部武侠小说在那个时候特别受欢迎,尤其是广大的劳苦大众,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这部书有几十册,每次出租一本。他们有些人在傍晚借书后,就一个晚上把书看完,第二天来借下一册。因而书皮很快被磨破了,要不断地更换新书。在解放后,这类图书都被视为黄色书刊,停止售卖和出租。张恨水、胡适等人的书也同样是禁书。除了本地人,也有一些番仔来书店看书。书店有不少洋文书籍,使他们如饥似渴。那时在书店附近,住着一位俄罗斯老太太,她是苏联十月革命后逃难到中国的,时人称之为“白俄”。她常常到书店看书,一看就是大半天。她在鼓浪屿一直生活到五十年代中期,后于中国遣返“白俄”侨民回苏联时回国。

1958年7月,全市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同年,三余书店接受改造,经营了近20年的三余书店,就此退出了鼓浪屿的舞台。


五十年代后,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鼓浪屿的书店让位于龙头路的新华书店了,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鼓浪屿人买书都是到新华书店的。新华书店是我小时候常去的地方,当时新华书店跟很多商店一样,都使用玻璃柜台,装饰上也非常朴素,墙壁上贴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以及马恩列斯的画像,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装点了。那时,儿童书籍不少,尤其喜欢连环画,并且买了不少。目前收藏的《三国演义》、《人类探险史》都是在新华书店购买的。年纪稍长,开始关注书店里的其他书籍,印象很深的是,当时文学书籍很多,中外名著应有尽有,尤其是现在网上热炒的网格本(外国文学名著),在九十年代初仍可看到。此外,历史、军事、理科类的书也不少。当时书店还有个柜台销售棋牌文具,很多学生都会到此购买。到了本世纪初,可能是为了突出鼓浪屿文化特色,配合旅游业的需要,音乐类、闽南乡土类、旅游类书籍开始增多。我在鼓浪屿新华书店购买的最后一本书就是陈支平、徐泓主编的《闽南文化百科全书》。

九十年代中期,鼓浪公园的围墙都被打通,作为店面。当时开了两家书店,一家是严老师经营的,另一家则是位女老板。两家书店的书籍大同小异,基本都是当时的畅销书。严老师是二中的体育老师,原为水球运动员,体格健壮,孔武有力。由于特殊的师生关系,他的书店常会吸引二中的学生前来购买。书店的书籍军事类很多,当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他进了不少相关图书《喋血东线》、《二战三元凶》,《二战三巨头》、《二战将帅系列》以及各种关于二战战役、兵器、文学等等都能在书店买到。书店还出售各种杂志、报刊,学生们都喜欢体育类(主要是足球)杂志,《足球报》、《足球俱乐部》等在当时是抢手货,很快就销售一空的。后来,为了建海底世界,鼓浪公园被拆除,书店也因而转移到街心公园营业。


本世纪初,在鼓浪屿龙头路58号,开了家晓风书屋。书店以人文社科书籍为主,书架上摆满了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三联、译林等等出版社的文史哲书籍,吸引了很多文人的兴趣,经常有些文化学者光顾书店。我收藏的《协同书》、《草原帝国》、《中国兵学史》等书籍都是在此购买的。晓风书屋还经营一些闽台文化的书籍,我印象深刻的是,有次想查找厦门的一段史料,可很久都没找到需要的书籍。有天下午,经过晓风书屋,进去闲逛时,发现书架上赫然有本《厦门志》(清道光版)。翻阅时,发现正好有需要的内容,立刻买下了这本书。2012年,由于房租不断上涨,晓风书屋被迫离开了鼓浪屿,目前这个地方是赵小姐的英式红茶书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倪熊:闽南圣教书局旧址,那一段闽南白话到汉语拼音的一段旧情往事
游山赏水 福建篇:“海上花园”厦门鼓浪屿(二)
【古旧书业观察之八】傅天斌:存书是选择和淘汰的过程
探索都市桃花源,沪上10家匠心书店打卡指南
郑州这十家书店,各个都能让你和娃待一天!
栖居上海角落的灵魂驿站,你去过几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