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捕野生嘉腊,厦门刘五店的渔人记忆

      嘉腊,小时候的一道风景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球经历着寒冷期的后期,天气很冷。那个时候经济落后,衣料单薄,奇缺,一件夹袄(懒惰袄)要穿好几个人,一个家庭的孩子都穿一轮。因为天冷,嘉腊鱼在每年农历的八九月就会从外海游进金门海域至鳄鱼岛海域繁殖越冬,渔民就早早等待。父亲也是渔民,那个时候家里孩子多,奶奶胃不好,生活很困难,父亲一个人经常要兼好几份工作,他跟村里两个比他年长的老人组成一组,因为那时还没有分产到户,捕鱼、山上劳作、海带场打绳,都是抵工分的,成人12分、10分,孩儿工6分、5分,1工分大概1毛钱,所以一天下来才几毛钱、一块多钱,大家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再怎样打拼也是徒劳,这就是当时的体制弊端。
        说过了,就说嘉腊鱼,父亲他们捕鱼回来经常很多,因为都得上缴换工分,大家都有点不舍,就偷偷的留一条嘉腊鱼来分,但是都怕“书记谅”(时任村书记许是谅)知道,那是重罪,当时基本上每家都很穷,所以都豁出去了,偷留嘉腊就成心照不宣的事,但是留的嘉腊都会挑大的,二三十斤啊!口袋肯定装不了,还好有蓑衣,嘉腊鱼背在背上,蓑衣穿在身上就偷带回家;说到背嘉腊鱼穿蓑衣还有一趣闻,有一渔民偷留鱼,另外一个人怕事,说如果让“书记谅”发现,今年的工分就黄了,胆大就跟他打赌说,我穿蓑衣背鱼跟“书记谅”摔跤你信不信,还真的发生,但嘉腊鱼没被发现,真服了!因为怕被发现,杀鱼都得到晚上很晚才敢,等到能吃上基本快十一点了,那个时候已经是很晚了,(不像现在,这个时候才开始玩,时代真的变化好大,)第二天早上学校上课都有点打盹,但能吃上嘉腊鱼什么都值了。家家户户偷留鱼就变成秘而不宣的事。父亲因为多兼工,学会了厨艺,刀法娴熟,有一次在船上杀嘉腊鱼,三十多斤,只用小学生削铅笔的小刀弄好,分成三份,真的佩服,鱼鳞还得洗干净,怕被发现,哈哈哈,现在写这篇文章如果放在那个年代,肯定抓去杀头!还好政府开明了!


       刘五店渔人   林鸿东摄

        到1981年的时候,村里分田到户了,大家积极性有了,几个人一伙,一起去捕嘉腊。哎呀,一趟回来就一二十条,价格也上来了,刚开始就卖到好几块,渔民们可高兴的劲。到了九十年代初,一斤鱼贩子收购二三十块。可惜的是“人巧鱼完”,因为气候变化,温度越来越高,加之滥捕,嘉腊鱼越来越少了,时至今日,嘉腊鱼已经绝种了,这对刘五店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因为嘉腊鱼,刘五店也名声在外。记得小时候农历九月十九,龙腾宫观音菩萨生日,村里会演高甲戏,演员们特喜欢来,即使一天少几百块也行,无他耳,能吃上嘉腊鱼。一连演五天,天天有鱼,那高兴劲,武生更威武,苦旦泪涟涟,花脸声声响,小丑逗翻天。我们小屁孩儿那个喜,腾上窜下的,小时候没什么文艺节目,除了“打伤卖膏药”就是演戏。
        说到嘉腊鱼,我也亲身体会过。记得读初中二年级,一次假期回来,我跟舅舅和堂兄去捕嘉腊鱼,非常兴奋,舅舅说今天有捕到就杀了吃。船开到桂园海域的“大层(wun)”,舅舅说对着刘五店的门市部边的马尾松就下网,半个多小时起网,慢慢的慢慢的收网,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网上紧了紧,舅舅说有了。哈哈,真的一条,“青头公”!哎呀!心脏扑扑跳,回来一称三十二斤。“青头公”是雄性的嘉腊鱼,当时收购价是二十五块,这条“青头公”可卖到800块,那个时候钱算很多了,舍不得吃!因为亲身经历,到现在还记得特别清楚。
       到后来,九十年代后,嘉腊鱼越来越稀少了。逐渐的有养殖嘉腊鱼,可是养殖的嘉腊鱼已经没有野生的那个美味了。如今,野生的嘉腊鱼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想吃嘉腊鱼只能在梦中了。

      别了,刘五店的嘉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刘蓑衣
​乡村爱情变奏曲
【原创】钦苒:我的老嗲
腊鱼干
鸭脯蒸腊鱼
范晔,你也是一代史学大家,可这风度比夏侯玄差远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