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西街:平和小溪三角坪的大庙口民国老街

      由一坪四街一公园组成的“三角坪”,是小溪的“三坊七巷”,是小溪的文脉所在。三角坪原指四条街道的中心,不知从何时起,慢慢演变成为整个城西老街区的统称,从地图上看,这个城西历史老街区恰好就是个三角形。

       三角坪骑楼老街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成型于民国14年(1925年)至民国18年(1929年),由当时的国民县府责成驻军营长洪哲明在原来道路的基础上督建,将城西的十多条小街拓建成以三角坪为核心的四条混凝土路面骑楼街。

      据平和叶庚成调查,三角坪曾“设有大米、烟丝等400多个商号及典当和钱庄。民国时,较为出名的有九一七街廖亚喜、廖水树、廖玉水叔侄三人合股的廖记典当店;民国13年,惠川钱庄美记钱庄也在今九一七街开办;民国15年,福建省银行、平和县银行也在小溪设立琯溪办事处。当时著名的平和三井洋行和胜美公司在这里做重点贸易,著名的商号“和记”“德记”“广和堂”“永言堂”“永安堂”“永吉堂”“永和堂”等均在此开设商埠。多家烟丝厂也在老街旁边矗立着,清道光《平和县志》载:“小溪社所制烟丝名半天下”。 特别是烟丝出口造就了当时一批商业“巨头”,最具代表的是芦溪镇叶朝阳等创办的“四美堂”和周美臣创办的周氏“和”记。当时,叶氏“四美堂”入股“平和三井洋行和胜美公司”,和“和”记一起成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平和代理人,大量收购烟丝出口,鼎盛时,一天50多艘船运烟丝前往漳州叶朝阳是贸易的主力军,在今九一七街拥有众多商行。至今仍有一些商铺为叶氏所有。”

      三角坪街道至今保护完好。其中,中东街和中西街在抗战时期合称中山街,只不过一个是中山东街,一个是中山西街,这是三角坪民国老街区的最主要街道,是小溪的“中山路”。

      中西街,包括原西门坎脚、大庙口、西门,解放后一度称府前街,即三角坪至市尾食品门市部,长233米,宽6米。这条街道比较让人有印象的是开漳圣王庙、八一旅社、风车撵楼。

       原住民杨进士回忆道,中西街八十年代初有一间国营酱油店,一个小学同学的母亲在店里上班;各家的小孩们捏着一角钱、拧着空瓶子去“打酱油”(现在的孩子肯定不能理解以前酱油是要用“打”的)。再隔壁,是卖菜籽的摊子,一个高中同学的母亲支着那个小摊。再往下走,靠近小庙的地方,八十年代初有国营冰棍厂,各个电影院里斜挎着冰棍筒、喊着“来……霜条,来……霜条”的小孩,就是从这里进的货;夏天每从冰棍厂门口经过,闻到门内溢出的冰甜空气,让孩子们觉得那里面简直就是天堂。对面有一家做面条的店,人们提一袋面粉到店里,付几毛钱,就可以制作成面条;一个朋友在那个店里长大,他从小就被叫外号“打面的”。

     不知“打面的”,现在在做什么?


      这里是狭义上的三角坪,传统历史老街区的核心地带,民国时期,这里是政府公告和悬挂匪首人头的地方。半圆建筑是原来的国营糖烟酒副食品商店标志性建筑,廊下曾有美味的糯米糍小摊。少年时代,我被送到小溪念书,母亲来看我时,曾在商店里给我买山楂片当礼物,那种硬币般的山楂片,现在厦门的超市还在卖。

     中西街从半圆楼右边进去即是。

     中西街,小溪的中山路,这是我骑自行车到平和一中念书时的必经之路,去育英小学则是通过九一七街,九一七街抗战时期叫中正路。三角坪有中山路也有中正路、民主街,民国味非常浓。

      这里提个有意思的事,旅美华人珠宝大王,乡贤苏协民也是毕业于育英小学,从1985开始,曾花巨资资助平和的教育与卫生事业资,其中包括捐建育英小学协民楼,创立育英小学苏协民奖学金。多年以后,我在厦门文史学家何丙仲做客时得悉,何太太居然就是苏协民家族的。苏协民生于坂仔镇民主村,不知其故居尚在否,其实是可以作为商界名人与林语堂的文人形成呼应的。

     中西街和其它三角坪老街一样,已经敝破不堪。其实如果拆去那些无序搭盖的砖房和铁皮遮阳棚,并对店面进行修旧如旧的民国风装修,路面换成石材的,其美丽本质即可大半复原。中西街的敝破主要是由于居民担心拆迁而不舍投资。如果将其与中东街一并规改成“中山路步行街”从而带动三角坪的改造而,会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望家乡官员未来对三角坪的改造,尽量尊重历史原貌。

           中西街的金店。

      中西街的大庙,威惠庙,也就是陈元光的开漳圣王庙,文革破四旧时被拆,改成国营八一旅社。现将八一旅社拆去,恢复了大庙。有人说九一七街的地藏王庙,也有类似的故事,只是很不幸,被改造成厕所。坊间称,把地藏王庙改成厕所的两夫妻,不久便因绝症辞世。有个叫菜菜的原住民说,以前很多人白天都不敢过地藏王庙,里面一尊尊狰狞的护法像让人胆战心惊。

      通向大草埔的破旧小巷。别看三角坪现况不佳,历史上可是华侨麋集、乡绅荟萃的繁荣之地。如果将三角坪改成传统历史老街区,并进行社区营造,开发本地的人文历史资源,提升生活便利条件,使之宜居,做成一桩类似日本古川町的社区营造案例,会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使其在原来的商业价值基础上再添旅游与人文价值。切莫粗暴拆迁,断平和之文脉。

     大庙左边进去,可以看到一栋颇为讲究、喜用拱门的红砖楼,据楼里的人说原来这里是平和最早的旅社,华侨开的,上百年了,名符其实的百年旅社。另一说是50年代华侨盖的白光照相馆。50年代已经解放了,解放后华侨会再盖这样大型的照相馆?知道真相的人越来越少了。我想,50年代由解放前的旅社改为照相馆的可能性最大。那时有一个“三大改造”的运动。

百年旅社的侧面, 走廊很大气,可惜被封堵了。改造下,可以做咖啡屋或茶楼,如果做成客栈更理想。

      百年旅社前是一位算命先生的家位,其大门风格与百年旅社相似,或许有渊源,或许只是同时期的建筑,这座楼可以与百年旅社一起规划。

      早期的民居,漳州这边的普通人家,以前多为土角厝居(土屋),土楼和大厝都是土豪和乡绅居住的。

     百年旅社背后的小庙后巷,蛮喜欢这样的小巷,采风好,别有天地。

      这样幽静的小巷,出现这样的横批,也是自然。没看到对联,横批却写得很大。或许,这压根只是在明志。

      又是拱形门,这种老房子颇有古罗马风格的味道,像也是做旅社的。小庙后巷不简单,我有点怀疑,这里是不是原来旅社聚堆的地方。

       回首小庙后巷,从威惠庙至百年旅社,再转入这条小巷,可以形成一个乡土文化体验路线。看看能不能在这一带挖掘些人文历史。

小庙后巷房舍之间的空地,可以看到墙体主要都是土筑。

     小庙后巷的老阿婆,很热情。

       刚说到九一七街的地藏王庙让人恐怖,中西街就更恐怖了。这就是楚江王庙。楚江王可不是楚霸王,他是十殿阎王之一,负责第二殿,主掌大海之底的地狱。据称楚江王掌管的地狱纵横八千里。

     小庙后附近的小巷,这样的房子在三角坪很多,多为土城的一部分,墙体石基用来防水。三角坪发现了不少土城。这些土城显然是在洪哲明修街之前。

  砖构土墙,悬山顶。

小庙后巷的小庙?忘了看是什么庙。


      小庙边上的民宅,里面有天井,在三角坪一带,除了土城,这些散落在逼仄的小巷中的大厝建筑,也让我颇为惊叹。完全是意料外。这种大厝是严格按照建筑范式盖起来的,很讲风水学。三角坪众多的庙宇、土城,大厝显然是有待开发的宝贵资源。即使是残存的,也有残存的价值。


      刚说到土城,又见土城。让人感觉很特别的土城小巷,似乎有四层高。当然这里的土城只是小土城。小溪最出名的三个城是西山城,南山城和龟头城。像西山城,不仅城里有很多大厝,城外的护城池都曾经可以通船。小溪的这些土城很少有人关注,这是我在三角坪穿街走巷时会感动震惊的原因。

    抬头仰望,可见两座土城是连通的,通过一个空中过道。

      空中过道的细节,约有三米宽,砖木结构,其上是对接的深檐深,可惜不能上去看看。

小巷中的部分路面。

      土城拥有厚实的石头墙裙,这使门道俨如洞穴。

      路过时,瞥见居民的生活场景

       这是大庙门口的街道情景,中西街因此又名大庙口街。

       二十多年了,这店依然没变。

中西街的牵狗小女孩。

打棉被的。

老店

     行人

        终于找到了风吹撵楼,这里楼里的阿婆。边上是土地神庙。

风吹撵楼在中西街的知名度是与大庙并列的。

不知为何叫风吹撵楼?

   历史原貌显然已经看不到了。

     小溪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城北的延安楼出了个天地会的创始人。这种破旧的土屋里出个中国的安徒生也不应该奇怪。

这道残存的大门,仿佛是一段停滞的时光。

    少年时代,我曾经到三角坪寻找同学,类似这样的过道,印象很深。


      风吹撵楼里的居民。

      风吹撵楼里的居民。

找到了风吹撵楼残存的楼体。

   部分楼体。

在这个地点,由于地面滑,我摔了一跤,相机的镜头摔破了。中西街之旅就此结束。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和小溪三角坪,你触动了谁的乡愁?
太原街道由来
旧时达城寺庙知多少(上)
〔每日手拍〕老北京城的筋骨血脉——走街串巷话胡同(七十二)
杞县这些街道你知道吗
三月十八菠菜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