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现石码:飞舟跨海来"相会"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与石码之缘,也许就是那些让我垂涎三尺的“石码五香”开始的,在厦门岛内第八市场里有一家专营石码五香的店铺,每次路过都抵挡不住那芳香扑鼻的诱惑,总会来两条解解谗。就这样,“石码”就这样在心里扎根了!从此,也盘算着哪天能够身临石码古镇品尝正宗的“五香”,来次美食之旅。  

从厦门到石码,在厦门第一码头选择旅游客运专线是最为便捷的方式!石码古镇的“身世”,先前从媒体和朋友那里打听过一些,充其量只是道听途说,只是产生一种朦胧的印象。伴随着客轮游船汽笛鸣起,海风徐徐吹拂在脸庞,鹭江岸滩上鳞次栉比的建筑群形成美丽的轮廓线条,不少游人频频举起手机,定格这天风海涛,风景旖旎的画面!游船向着九龙江口的目的地踏浪前行,鼓浪屿、嵩屿、海门岛、厦漳跨海大桥、玉枕岛一一在眼前一 一 掠过,又被远远地抛在后方!

早听说石码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原与石狮、涵江并称福建“三大名镇”。石码原名石溪,唐以前尚是内海海滨,明宣德年间改称锦江,明弘治以后,“都人以当地海潮上下湍激,屡有崩溃,乃沿江垒石筑十二坝以障之”,故名“石码”,由此沿袭至今。  

  如今的龙海客运旅游码头并非在石码镇中心,而是座落于海澄月港和石码飞翼码头之间的新码头,兼顾了两地人民出行的便利。原来停靠点是飞翼客运码头,当地人说停航已经一年多了。上了码头,求助当地行人石码古街的方位,都会热心给我遥指锦江路上的锦江大桥,告诉我桥对面九二0街便是石码古街!   

为了对石码有更多的感性认知,便选择了以步当车,顺着九龙江畔宽阔精致的南岸大道沿江而行,此时的九龙江水浅舟楫少,只有少量出入灵活的小木船及海划子穿梭在江面打捞捕鱼!此情此景,顿时想起了宋朝范仲淹的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虽没有那样艰险,但也感知江上渔民的艰辛。

行走石码古镇纵横交错的街道巷弄阃阈中,随处可见红砖骑楼,随时可领略民国旧影,每条弄巷街头的斑驳砖瓦的门楼与窗台都烙印着岁月,铭刻了沧桑,不需要你再去细微的查访,也无需更多的言词,徜徉其中,仿佛时光在倒流,岁月在凝固,又如在啜饮一杯沉淀有年份的老酒。

来到这里,让你绕不过去的是条条蜘蛛吐网般的街区巷弄!新华路,与沿岸锦江大道并行的古街区,行走其间,让人感受到现代建筑与民国旧风相依并存,有着浓郁的江边渡口市井生活的气息。民主街,一眼就可望穿街头的渔港特色风情,两边的店铺均是渔港、渔船相关联渔村渔民下海捕鱼劳作的生产作业器具,店里的老板兼顾员工的角色,一边在招揽叫卖忙着生意往来,一边还在编织着渔网器具。走着走着,石码古镇的街区在脚步的丈量下轮廓变得清晰起来,打石街,解放(东、南、西、北)路、西湖路、碗街、打索街、浸水埕、小六间巷、横巷、桶巷等几十条街巷,取名也很随意,有以作坊为名,有以建筑格局为名,各具特色,各有韵味,走进这些沉寂时光幽深巷间,感觉骑楼是石码古街的一大看点,这里有闽南地区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骑楼建筑群,老街内的骑楼四通八达,相互贯通。骑楼之外,是车水马龙和市井买卖。这里还保留有许多明清古大厝,特别是民国时期的古厝,样式很多结合了骑楼建筑模式或南洋建筑特色,都让人触摸到江边古镇百年风雨的真实,如今又焕发岁月沉淀后的包浆,耐人寻味。这让我不由对照起厦门中山路中华街道片区的基本情形,两地建筑风格,风俗习性都是难分难辨,各有风味,尤其是那些听起来有些稀奇古怪的街巷名,还有那些中西合壁的建筑样式,就象一对孪生姐妹分别下嫁到不同人家一样。相形之下,厦门的中华片区多了一分拥挤与喧嚣,但我更喜欢石码的自然与静谧,如同一位内涵厚实品味高雅的绅士,一见面便被其优雅高贵的气场折服。

来到这里,让你品味到的是那份海纳百川信仰多样的元素!石码是一个的典型小地方映衬着大时代的精典,走马观花在古街,一路下来,看到在古街方圆不大的区域内竟呈现了庙宇神龛交织,祭祀信仰多元并存的现状。宛南亭,坐落在打石街街心,庙宇屋顶是个白浮莲造型,原以为是西洋舶来品的宗教,不想里面供奉却是观音佛祖,让人心生几分诧异,据说每逢初一、十五和观音诞日,周边街区众多信众赶来膜拜烧香,香火很旺。距宛南亭不远的解放北路上有一座气势雄伟的关帝庙,也称武庙,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是石码古镇建筑规模最大的庙宇,也是香火最旺的古庙。听古镇上的人讲,关帝庙距离九龙江较近,原先渔民和商贾在出海或下南洋前都会在此祈求平安,远程归来也会至此上一柱香。在沿江的天主教堂和大港墘的基督教堂至今依然信徒众多,教义礼拜活动传承延绵。新华路上的天后宫,还有一些庙宇神位夹杂在深巷里弄间,丝毫不影响信众烧香膜拜,祭祀之风反而显得随地随俗恰到好处。这也让古镇的百姓都有自由信仰选择的余地,正所谓各信各的教,各行各的道,彼此在这里都能和平共处,相伴相安,也曾经让石码古镇焕发出灿烂如金的光辉。

来到这里,让你品味到的是那份海纳百川信仰多样的元素!石码是一个的典型小地方映衬着大时代的精典,走马观花在古街,一路下来,看到在古街方圆不大的区域内竟呈现了庙宇神龛交织,祭祀信仰多元并存的现状。宛南亭,坐落在打石街街心,庙宇屋顶是个白浮莲造型,原以为是西洋舶来品的宗教,不想里面供奉却是观音佛祖,让人心生几分诧异,据说每逢初一、十五和观音诞日,周边街区众多信众赶来膜拜烧香,香火很旺。距宛南亭不远的解放北路上有一座气势雄伟的关帝庙,也称武庙,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是石码古镇建筑规模最大的庙宇,也是香火最旺的古庙。听古镇上的人讲,关帝庙距离九龙江较近,原先渔民和商贾在出海或下南洋前都会在此祈求平安,远程归来也会至此上一柱香。在沿江的天主教堂和大港墘的基督教堂至今依然信徒众多,教义礼拜活动传承延绵。新华路上的天后宫,还有一些庙宇神位夹杂在深巷里弄间,丝毫不影响信众烧香膜拜,祭祀之风反而显得随地随俗恰到好处。这也让古镇的百姓都有自由信仰选择的余地,正所谓各信各的教,各行各的道,彼此在这里都能和平共处,相伴相安,也曾经让石码古镇焕发出灿烂如金的光辉。

来到这里,有的是令人垂延三尺的风味小吃!石码古街有各类繁多的特色小吃,价格也很地道。甜糯米粥、甜包子、花生浆、肉粽、海蛎煎、五香、米烧粿、土笋冻……走累了,在打石街甜食店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甜粥配上几节油条和炸过的葱花,味道感觉是特别甜美。在石码古街的众多小吃中,印象最深要数“石码五香”,早听网友说在新行街头有一家五香做得地道,便决定去探班,原来“五香”制做工序并不复杂,选的原料是用三层肉切成小块,加上适量洋葱、淀粉、精盐、味精、砂糖、五香粉等调成馅,用豆腐皮裹成长条状,然后放入油锅炸熟。吃的时候切成几个小段,配上番茄汁或辣椒酱、糖醋萝卜片等,外酥内嫩、醇香可口、回味无穷,如果再配上一碗当地的卤面,便会让你有种赛“神仙”的小日子。另外,还有什么“圆肠”、油葱面等等小吃,让你感受到石码镇上的大国小民那种悠闲安乐的幸福感。

在这里,让你品味到那些传承已久又濒临绝迹的匠心技艺!在民主街上,路旁店铺里那些手工制做精美的竹篾器具,我怀着几分新奇驻足,一一数列店里如扫帚、米筛、婴儿摇篮、箩筐、竹席等等寻常百姓家使用的手工工具,让我顿时仿佛回到了童年,有种久违的乡愁思绪飘荡,记得小时候都会邀请篾匠师傅到家里来制作各种竹篾用具。对着蜿蜒曲折的碗街,便望文生义武断的认定这与漳州历史上曾经发达的陶瓷业有关。结果并非如此,碗街原来是竹篾工艺一条街,只是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出现慢慢淡出了辉煌,然而有些工艺随着时代的前行反而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在碗街有一家郭姓师傅,乍一看,还以为是普通的木匠工艺,进一步才知是从事工业模具制作,主人郭师傅原是龙海国营动力厂的车间技术工人,随着工厂改制下岗,但拥有精湛制作技术郭师傅从此就单干,如今承接的业务从龙海周边延伸到厦门了。郭师傅还特意为我讲解了动力船桨的制作过程,那可是即要懂得物理动力原理,还需要有精细的绘图技术。郭师傅说现在虽然有3D打印技术了,但是木质制作的模具是最好,也是3D技术无法替代的。

石码古街也与其他城市的古楼、古街、古桥一样,虽然人文历史特色有味,但也面临着现代发展的拆除与传统街区保护之间的矛盾。站在蔡巷街上,机器轰鸣的声响,尘土飞扬迷漫,斑驳古朴的墙壁上一个个大大的拆字是那么的醒目而又扎眼,一条条记录详尽的石码古镇数百年发展历程的街区逐渐消失了,五七排灌站也许是挣扎伫立在这片废砖尘土碎瓦上最后的守望者,下次重游,替代的也许就是一栋栋钢筋加水泥堆积起来的高楼大厦,不缺的是繁荣,但再没有了乡愁连带的羁绊。我从来也不是一位抵触发展的守旧者,但希望一个城市的蓬勃发展不要忘记这个城市曾经的历史根脉和深刻内涵,尽量保留一些当地特色的人文历史遗址,让这个城市的历史轨迹能有一脉相承的续延。石码便有一群生于斯长于斯的爱乡人士,为了古镇的“存在”,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古镇的居民告诉我,政府已经出台古镇街区人文景点的保护政策措施,一种兴奋和期待溢于言表,他们说下次这里,会给你一个焕然一新的石码古镇。

悠闲漫步在古镇里,当地居民知道我从厦门来的,由衷地多了一份亲近感。他们指着一条条巷子说,这里原来住着很多同安人,都是来这里跑码头做生意。不知从何时起,众多石码等地的漳州人开始跑到厦门来经商求发展了,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要把握机遇,谁都有自己曾经的芳华。更何况厦门与石码历来就有难分难解的情份。当年,在解放厦门的战斗中,许多石码人义不容辞,给予了厦门兄弟般的支助。在厦门烈士陵园里雕像群中一个女船工的形象,其原型就是石码人张锦娘,其一家五口人,为解放军摆渡运送兵力武器时全家都牺牲在鼓浪屿的海域上。笔者又在九龙江与月溪交汇的响馆码头旁,见证了一座青松翠柏环绕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其中有十一位烈士是石码人,1949年10月15日,在攻打鼓浪屿的战斗中光荣献身。如今,厦门的快速跨越发展,使得石码等龙海地区也成为了厦门的后花园,彼此取长补短,相得溢彰,共同绘就新时代的宏伟篇章。

石码古镇半天时间的随性漫走,尽管心想把石码古镇一览无余,但凭借脚力的浏览是有限的,朋友听说我到了石码,力荐诸如中山亭等可圈可点的景点。我并不遗憾,因为自己与石码的缘份从此连起,把伏笔留给下回再续写。

作者简介:刘小亮,1975年生,江西萍乡人,军转干部,现厦门翔安某执法大队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林游之大圩古镇——阿尼亚房车伴我走天涯
诏安小县城的古寺庙和老牌坊
崇州街子镇:青城神韵 魅力无穷
行走丨西来古镇
古镇 · 老街 · 深巷 · 故事 【上篇】
福宝场,川南场镇的活化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