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漳浦百年影像:文庙、学堂、传教士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文庙


漳浦文庙的入口处。影像大致在1902年拍摄。 


史料记载,1864年文庙“毁于发寇,唯留大成殿,且损坏不堪,余皆平地。克复后,知县英峻以办匪乡罚锾,一概重新。” 影像大致在1902年拍摄, 影像中的漳浦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距这次的修葺时间约40年。 


大成殿正中供奉孔子像,上面高悬“万世师表”匾额。影像大致在1902年拍摄。


文庙学宫,1877年在被毁的原址上重盖。按明清科举制,学宫为邑庠,是县的最高学府。进入学宫为生员(即庠生),始有资格参加乡试。影像大致在1902年拍摄。

漳浦文庙位于漳浦县治绥安镇。文庙始建于1198年,现存文庙重建于1369年,流传至今,屡经修葺和补修,因年代久远,旧有的建筑形态被不断改造,仅大成殿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实物构件和闽南早期建筑特色。

赤湖


1902年,漳浦县赤湖,立于村祠堂前的桅杆,双斗单杆。通常立于祠堂前的桅杆是表彰或纪念某功名的标志。


1902年,漳浦县赤湖,村筑有石砌的围墙。影像中为村的西门。 


1902年,漳浦县赤湖,礼拜堂的外景。


1902年,漳浦县赤湖,礼拜堂的内院。

根据漳泉圣会报1888-7记载,赤水设拜堂。赤水,著是当今漳浦县赤湖镇后湖村的赤水社。

     戒石牌楼


漳浦县衙仪门内景,在大堂月台处望向仪门,是位于青石甬道正中的戒石牌楼,为四柱三门石构牌楼。影像大致拍摄于1901年。

按旧制,各府州县衙门於堂前立戒石、建亭,为宋太祖敕令,曰戒石亭,官吏每进出熟视,以示警戒。戒石南面镌刻“公生明”,其意公正方能明察事之本末,北面是“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铭文。后因戒石亭于甬道正中有碍出入,改为牌楼,称戒石牌楼,官吏坐堂理事举目可见,警戒其秉公办事。

漳浦史称“处八闽之极地,为漳潮之要冲”,县治绥安镇。漳浦县衙始建于716年,后经历朝历代重建和拓建,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中期,是闽南最古老的县衙。漳浦县衙规制为二进,现今县衙仅存第一进的县衙大堂,第二进知县内邸可惜被拆。

袅绕在漳浦源梁医院的南音


南音以沉静幽雅著称,源于晋唐遗韵,流传于闽南等地。南音以“工六士乙乂”五音记谱,以琵琶、洞箫( 尺八)、二弦、三弦等管弦乐器为主要乐器,分指、谱、曲、戏四大系列。1902年的某一天,一班南音社妙手在漳浦源梁医院里献艺,被马士敦医生用影像记录下来。

漳浦近代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开拓人


影像大致在1902年拍摄于漳浦,英长老会传教士的合影(少了影像的拍摄者马士敦)。力希宁姑娘(后排左3),密牧师(后排左4),马士敦夫人(后排左5),安玉瑜姑娘(前排左2),厚雅各夫人(前排左3),厚雅各医生(前排左4),密牧师夫人(前排左5)。他们开拓了漳浦近代的教育和医疗事业。

漳浦源梁医院的厚雅各医生和马士敦医生


影像大致在1902年拍摄,厚雅各医生和马士敦医生等人的合影。厚雅各(中排左4),马士敦(中排左5)。

自1900年起,漳浦源梁医院开始在信徒中培养华人医生助手。第一批有8人,后来又陆续培养了不少,这些人成为了漳浦早期的西医人才。


1902年,马士敦医生带领助手和役工在云霄巡回医疗的途中。

马士敦医生在服务漳浦源梁医院期间时常下偏远乡镇做巡回医疗,足遍漳浦、云霄、平和、诏安等地,就地为病患者治疗。据统计,漳浦源梁医院1901年在总数为5500名的救治病人中,就有3000多名是在自己的乡镇和村庄接受到的治疗。 


影像拍摄于1902年,漳浦源梁医院新建起来的建筑。

1889年,英长老会医疗传教士厚雅各抵达漳浦,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及对病人的和善态度改变了人们的异议并赢得信任,在县城绥安镇建立起了源梁医院,时称源梁医馆,为漳浦第一家西医院,厚雅各医生首任院长。1899年,源梁医院新的建筑建成,医院规模扩大,全院住床位增加至100个,医务变得繁重,是年医疗传教士马士敦受英长老会差派前来源梁医院服务。1904年,厚雅各医生病逝,马士敦医生受差派去永春医馆服务。

吴坝牧师


吴坝牧师在漳浦,影像大致拍摄于1902年。

吴坝,字封浚,祖家晋江安海,做过泉州泉南堂的牧师,做过漳浦县坑尾堂会的牧师。


1902年,吴坝牧师和家人在漳浦。吴牧师娘是一位被收养的弃婴,1861年美归正会胡理敏牧师船行在溪上时,在河中的木盆中捡到,将她带回鼓浪屿,托同工叶泰代为养育成人。

浦邑堂会自1899年从漳浦坑尾堂会分立出来,聘吴坝做牧师。漳浦蒙学堂自1904年发展为逢源小学,吴坝任学校第一任董事长。马士敦医生下到漳浦下辖的偏远乡镇做巡回医疗时,吴坝牧师时常陪伴左右。

蒙养院


漳浦蒙养院的学童咿咿呀呀学闽南白话字拼音,这是目前看到的中国较早的幼儿教学影像,为马士敦医生大致在1902年拍摄。原注解“Miss Lecky's Kindergarten”,可能是力希宁姑娘在打理蒙养院。

养正女学


漳浦养正女学校舍,影像大致拍摄于1902年。


漳浦养正女学,学生在用晚餐,1902年。


漳浦养正女学,学生在井台边洗衣。闽南女孩传统保守、个性内敛,朴实善良、勤劳贤惠,在面对镜头时她们落落大方,灵性和觉悟的显露跃然而出。影像大致拍摄于1902年。


漳浦养正女学,师生们展示在学校里所学的纺织、做鞋、缝纫和刺绣等技能,1902年。


漳浦养正女学师生,1902年。

漳浦逢源小学早期影像


漳浦逢源小学早期名称“蒙学堂”,影像为校舍外景,摄于1901年。


漳浦逢源小学早期名称“蒙学堂”,影像为校舍内景,摄于1901年。


漳浦逢源小学早期名称“蒙学堂”,师生合影于1901年,影像中间的坐者为密牧师夫妇,左侧坐者为马士敦夫人,右侧为厚雅各夫人。


漳浦逢源小学早期名称“蒙学堂”,师生合影于1902年,影像中间的坐者为密牧师夫妇,右侧坐者为马士敦夫人,左侧为厚雅各夫人。

漳浦逢源小学由英长老会创办于1891年,起初校名称为“蒙学堂”,亦为幼稚园性质,由密牧师打理。直到1904年才发展为“逢源小学”。学校第一任董事长为华人牧师吴坝。

逢源小学初办时,学制为七年,校训是“仁、义、礼、智、信”。课程设置国文、英文、算术、历史、地理、手工、唱歌、图画、体操等,教学成果丰硕。

辛亥革命后,逢源小学按照民国政府学制,采用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编写的课本,与普通小学不同的是每周加2节英文课,1927年,新校舍落成,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成为当时全县一流校舍。

图文提供者为一资深老照片研究者

资料参考《近代漳州基督教会研究》

影像源自英布里斯托大学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全国文庙系列——漳浦文庙
漳浦县城这个地方太牛了!步步都充满历史……
闽人智慧丨福建这座“岛中状元”,真的有状元
“江南第一清官”!清代漳浦知县陈汝咸
漳浦县文庙│中轴线上的“文化地标”
近代最早来山东的几位基督新教传教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