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漳州记忆:《闽小纪》认为番薯始种于漳州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以前对周亮工的印象,只是写了一本记录福建风土的《闽小纪》的清代文人。近日,在阅读漳州的南明史时,忽然对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大致是明末的一位官员,因与当权者不合,在清军南下时投降敌人。后来在官场上起起落落,多次陷于险地。但就做官而言,兢兢业业,还算是位好官。此君喜欢探究乡土风情,有闲暇时就著文立说,写了不少颇有价值的书,成为文化史上有名的“栎园先生”。但他可能不会知道,最终,他还是被《清史列传》列入《贰臣传 》。

我在阅读周亮工的《闽小纪》时,读到一篇名为《番薯》的文章。番薯是明代海外引进,这是共识了,但关于番薯什么时间引进,如何引进,最先引进在哪里,而众说纷纭。周亮工的文章,算是此类文献中,记载较为详尽的。他明确地指出了是明代万历期间(1572-1620)由闽商从菲律宾引进,由于当时的菲律宾人小气不愿意给中国人,还是偷偷截蔓后用小盒子偷回来的。偷回来后,先是种在漳州,后又先后引种至泉州、莆田,到清朝初年,已传播至长乐与福清。从周亮工的表述看,番薯的引进显然受益于月港的繁荣。

番薯的引进,解决了中国民生的一个大问题。一是好种,容易活,不择地,不争地;二是吃法简单,可生吃,可熟食,可煮,可磨粉,可酿酒;三是便宜易饱,不仅什么人都可以吃,还可以喂鸡喂狗;四是美味可口,又甜又香,至今是闽人的最爱。

引进番薯时,福建正好粮食短缺,饥民遍野。

番薯成了福建人的大救星!

       “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瘠土砂砾之地,皆可以种。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田)。近则长乐、福清皆种之。

      盖渡闽海而南,有吕宋国。国渡海而西,为西洋,多产金银、行银如中国行钱。西洋诸国金银,皆转载于此,以过商。故闽人多贾吕宋焉。

      其国有朱薯,被野连山而是,不待种植,夷人率取食之。其茎叶蔓生,如瓜蒌(栝楼)、黄精、山芋之属,而润泽可食。或煮,或磨为粉。其根如山药、山芋,如蹲鸱(dūn chī,大芋)者;其皮薄而朱,可去皮食,亦可熟食之。可熟食者,亦可生食,亦可酿为酒。生食如食葛,熟食色如蜜,其味如熟荸荠。器贮之有蜜气,香闻室中。

      夷人虽蔓生不訾(zī )省,然恡(lìn,同吝)而不与中国人。中国人截取其蔓咫许,挟小盒中以来,于是入闽十余年矣。其蔓虽萎,剪插种之,下地数日即荣,故可挟而来。

      其初入闽时,值闽饥,得是而人足一岁。其种也,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冈,皆可以长。粪治之,则加大。天雨根益奋满。即大旱不粪治,亦不失径寸围。

      泉(州)人鬻(yù,卖的意思)之,斤不值一钱,二斤而可饱矣。于是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的意思)、童孺、行道、鬻乞之人,皆可以食。饥焉得充,多焉而不伤。下至鸡犬皆食之。

作者简介:林鸿东,1976年生,漳州平和人,福大毕业,鹭客社创办人,在厦门翔安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史列传周亮工
【美文欣赏】饮食男女在福州--郁达夫
“家家卖弄隔年陈”(上)
关于福建的冷知识
福建漳州石牌坊---闽越雄声坊
福建福州小吃----土笋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