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应对 ACS 患者的血栓风险

作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率让人堪忧。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5》显示,2014 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自 2002 年起,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从 2005 年开始快速上升。2014 年农村地区 AMI 病死率为 68.6/10 万,城市地区为 55.32/10 万。


绝大多数 ACS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造成血管管腔狭窄从而导致心肌血供不足,粥样斑块破裂或脱落阻塞冠状动脉血管,造成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即可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


少数 ACS 由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所致(如动脉炎、外伤、夹层、血栓栓塞、先天异常、滥用可卡因,或心脏介入治疗并发症)。另外,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出现失衡,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也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


凝血机制带来的风险


血小板和凝血酶的发现已有一百年历史,阐明凝血级联反应的因子构成也有几十年时间。直到现在,人们才越来越认识到,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在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图一:凝血级联反应的三条途径


在过去的 20 年中,得益于推广应用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抗凝治疗和 ACS 患者的有创危险分层,冠心病患者病死率有所降低。虽然这些治疗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缺血时间的发生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出血风险和输血需求。


临床试验表明,降低出血性并发症的抗栓治疗,对 ACS 患者近期和长期生存率均有改善。因此,我们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抗凝策略,以保证在减少缺血事件发生的同时,合理控制出血风险。


ACS 的二级预防


在月初刚刚结束的第 10 届澳洲新西兰血管内治疗年会(ANZET 2016)上,澳大利亚国家心脏基金会(NHFA)联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心脏学会(CSANZ)共同发布了 2016 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管理指南(2016 NHFA/CSANZ 临床指南)。


指南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危险分层,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再灌注治疗和直接溶栓后的护理,介入治疗,抗凝管理,二级预防,药物疗法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提供指导。


ACS 的二级预防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证实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可以提高 ACS 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改善生命质量,减少血运重建需要,降低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


动脉斑块双通道和 ACS 有何关联?


ACS 二级预防中又该如何使用抗凝药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讲座 | 从关注局部病变到综合干预-ACS患者管理观念变迁
早读 | 11张动图带你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心病:凶险不知不觉迫近
[TCT2012]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血运重建治疗时机:立即还是延迟?
张大东教授:一图就懂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治观!
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