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椽简介及主要成就

基本信息

陈椽,又名陈愧三。1908年3月8日出身于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34年,26岁的陈椽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先后在茶场、茶厂、茶叶检验和茶叶贸易机构工作。他既看到了茶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看到了当时中国茶叶科学的落后,于是下定决心献身茶业教育事业。在他任浙江茶叶检验处主任时,就开始着手收集茶叶科学的有关资料,建立了茶叶检验实施办法和一套完整的表格。1940年,他拒绝了堂兄弟为他谋得群商组织的如达公司董事长的聘请,毅然赴浙江英士大学农学院任教,专心致志地开始研究茶学。

主要成就

为国家培养了几代茶学科技人才

半个多世纪以来,陈椽为国家培养了几代茶学科技人才。除了2年制的专科生和4年制的本科生外,1980年恢复研究生制度后,又先后招收了制茶、茶机、茶叶检验、茶史、茶叶贸易、茶叶市场学等方面的硕士研究生13名。为了加速高校的师资培养,1986年开办了全国制茶助教进修班,亲自编写教材并讲授《制茶技术理论》课程。并多次配合农业部、商业部等单位举办全国性制茶技术训练班,以及通过下场、下乡举办短期学习班等方式,培训基层技术力量。通过上述多层次的教学方式,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高、中级人才,他的学生中不乏教授、专家及茶叶部门的业务骨干。

论证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

20世纪40年代,英、美、日、印度等国某些学者提出“茶树原产地是在印度阿萨姆,中国茶树是从那里传来的”,并说:“中国茶的起源据可靠史料,约在公元350年”,还说:“绿茶含有大量鞣酸,绿茶会把肠胃鞣坏”等等。面对这样严峻的挑战,陈椽在长期分析研究我国茶业发展历史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多方查阅国内外有关茶业发展的史料,经过周密考证,以大量事实进一步证实了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云南,1979年撰写了《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一文。该论文发表后,日本茶叶专业杂志很快转载了这篇论文,汉英法农业词典编辑委员会也以此为据,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一年之后,陈椽又撰写了《再论茶树原产地》一文,批评了二元论和“非中心”论者的观点。日本名城大学农学部研究茶树起源的专家桥本实来信表示支持陈椽关于茶树原产地的一元论。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对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确立科学的茶叶分类法

陈椽积数十年教学和科研经验,1979年撰写了《茶叶分类理论与实践》一文,以茶叶变色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新的分类法,系统地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茶类。这种新的分类法,既体现了茶叶制法的系统性,又体现了茶叶品质的系统性。以上六类茶类的排列次序,实际上就是各类茶叶叶绿素破坏程度及黄烷醇类变化程度的顺序,因此也体现了茶叶主要内含物变化的系统性。这一科学分类法的建立与应用,不仅对我国的茶叶教育、科研及生产流通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迅速传播到国外,得到了国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为发展茶叶事业献计献策

改革开放以来,他每年约有1/3的时间深入茶区山村,送科技下乡,指导茶叶生产,改进制茶技术,带头创制名茶。1984~1986年,曾3次冒着酷暑赴陕西省茶区指导、讲学、帮助创制“秦巴雾毫”、“午子仙毫”、“汉水银梭”等名茶,使陕西的茶叶生产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制茶品质有明显提高,制茶技术大有进步。他多次到安徽省的宁国、潜山、太湖、金寨、霍山、宣城、芜湖、贵池、东至、含山、旌德、六安、青阳、九华山等茶区指导制茶,使许多失传的名茶,如天华谷尖(南阳谷尖)等得到再生,又创制了“天山真香”、“齐山翠眉”、“黄花云尖”等一批名茶,提高了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加了茶农的收入,使许多贫困地区走上致富之路,为此他曾两次获安徽省政府扶贫先进个人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之茶 | 武夷茶=武夷岩茶?其实,两者有根本区别
茶叶基础知识
面对陈茶冒充新茶,教你怎样选购新茶?
普洱茶是黑茶吗?关于普洱茶归类的最详解读
茶道讲座视频教程89集:会喝茶 喝好茶
唐代名茶渠江薄片原产地之考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