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酒敬神灵 人神共狂欢
 
 

法师将酒抛洒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距省会城市西宁180公里。同仁在藏语中被称为“热贡”,意思是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隆务河流过同仁谷地,将这里滋润成一片沃土。在历史变迁中,同仁这片土地上生息过古羌人、蒙古人、土族人和藏族人。养育出了姿彩各异的民族文化,是青海省唯一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数百年来,这里有大批艺人从事民间佛教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造型艺术,形成了藏传佛教艺术具有广泛影响的流派,被称为热贡艺术。2006年,热贡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对热贡艺术的热爱,今年7月底,我们赶在一年一度的“六月会”来到同仁,在保安镇、尕朵镇等地,感受有着几百年历史,古老而又神秘的祭祀活动。

热贡“六月会”

每年金色麦浪翻滚的季节,生活在隆务地区的土族和藏族老百姓,就会吹响圣洁的海螺,敲着吉祥的龙鼓,煨起浓浓的桑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头戴统一的帽子,载歌载舞,酬神娱人,祈盼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的好年景。

传说在元末明初时,元朝一支蒙汉混编的军队在隆务河谷接受了明朝的招安并在当地解甲务农,全面融入了当地的土族居民中。为了庆祝和平安宁,他们举行了带有军事色彩的隆重祭典活动,祈求消灾去难人寿粮丰,逐渐形成了“六月会”这一原始宗教氛围浓烈、文化形态和内涵丰富的人文现象。

六月会每年都会在农历六月十七到二十五期间,沿着隆务河两岸20多个土族、藏族村落依次接力轮流举行。各个村落的活动充满了神奇与欢乐,在那里有很多神奇的故事,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重的迷人韵味。

“六月会”前夕,各家各户都要带上煨桑用的柏树枝,前往本村山神庙,献上糌粑、水果、鲜花、馍、酸奶、砖茶和酒等各种贡品。男子们要集中到村里的山神庙中,用酥油、糌粑等物品制作祭祀用的“垛玛”,女主人的任务是洒扫庭院、准备全家人的节日盛装。作为六月会核心人物的“拉哇”,也就是法师,则要端身净意,以特定的仪式做好节前的准备。正式参加活动的是所有的男子和年轻未婚的少女,其他人只能旁观。有一位村民告诉我们:“每年村民们供奉的祭品都必须是洁净的,尤其不能让妇女跨过供品,不然的话是要受到神灵降灾的。”

在同仁,山神都是供奉在山神庙中,六月会是供奉山神的节日。传说受人们尊敬的山神们在这期间要到各村落里做客,评价一年来的功过得失,并通过他们的载体——拉哇,也就是法师,向村民预言疾病、雹灾等天灾人祸。主人要极尽热情好客之道迎接和款待山神。只有山神高兴,才能保佑村落的吉祥平安。

六月会的举办形式多种多样,各村落的活动也不完全相同。主要活动有:祭神、请神、迎神、舞神、拜神、祈祷、送神、军舞“莫合则”、神舞“拉什则”、龙舞“勒什则”、唱“拉伊”和法师开山等,气氛极其热烈而庄重。在祭祀现场,我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个远古的场景里,感受他们心灵的自由和身体的张力,并和他们一起狂欢。

在“六月会”期间,不论是参与的村民,还是主持活动的法师,不能缺少的就是酒,可以说酒是整个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祭祀山神

太阳刚刚升起,本村的法师“拉哇”就带领着盛装列队的青壮年男子缓缓起舞,向四方诸神叩拜之后,鱼贯出门,开始转山,祭祀山神。转山的队伍来到山神栖居的地方,在法师的带领下,人们将敬献给山神的贡品,包括酥油做的牛和羊,成麻袋的青稞面等,统统投放到煨桑台上,架上柏树枝,点火焚烧,法师在煨桑台上敬神。贡品燃烧后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人们欢呼着,边投入贡品,边抛撒哈达。男人们把数十瓶白酒、啤酒和青稞酒倾洒在煨桑台的周围。也能看到两排很壮实的少年,站在路的两侧,用啤酒喷出带有抛物线的液体泡沫,交叉搭建成穹顶,法师则在中间穿行而过,那叫一个壮观!煨桑后,村民们继续向高处爬,请神的队伍一直要爬到最高的经幡处,绕一圈后再下山回到庙中开始庆祝活动。

人群中法师的衣着色彩最鲜艳。作为六月会的领导者和指挥者,法师是可以“通神”的人。当法师把“山神”请来,“神灵”就会依附在法师身上,由它来体现神的意志,传达神的旨意。一旦山神上身,法师在神像前全身会突然一震,表情非常痛苦,神智迷惘继而发狂,做出一种很怪异的类似舞蹈的动作。过一阵又猛然抖擞,威风上身,借着众人的力量又蹦又跳,仿佛神力无边了。“神灵附体”的法师不能说话,嘴里会连连发出含糊的声响,好像在不停地吹气。他作为“山神”的代言人,在祭祀过程中会不时冲众人群高声喊叫,表达山神的态度。比如不满意贡品不够,今年的贡品为什么和往年相比要少,还能指出村民间曾经的矛盾纠纷,甚至会发脾气击打、责骂村落里的人。

整个活动中,法师都处在一种“超自然、非常人”的状态中,我们观察他手上总握着一瓶酒,除了大口大口地喝下去,还不时洒向人群,一天之内喝了足有六斤青稞酒。一旦”山神”离去了,法师就会突然间倒地,好像虚脱了一样,浑身瘫软,与之前亢奋不已、舞动不停的那个法师判若两人。众人将法师抬走,为他擦汗,给他喝水,经过二十分钟的休息缓解,法师便恢复了正常的清醒状态,当地人说法师喝进去的那些酒实际上都让”山神”喝了。

祭祀山神

以舞娱神

六月会祭祀活动从头到尾贯穿歌舞表演,主要分为神舞“拉什则”、龙舞“勒什则”和军舞“莫合则”三大类,在不同村庄呈现出多样性。

神舞由健壮的青年男子表演,舞者敲击着“神鼓”,动作铿锵有力,勇武之中又不失洒脱。与军舞和龙舞不同,神舞中有女子参加。大约下午五点多,全部由女子组成的舞队盛装登场,听村民说,参加神舞的女子必须未婚,有的村子限制在18岁以下,而保安镇则是不管年龄大小,只要未婚都可参加。女子表演的神舞从头至尾只有一种舞步,即缓慢地向前走三步,然后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敬献哈达。

龙舞的舞姿轻盈奔放,蕴含着一种生命蓬勃的力量。铿锵的锣鼓敲打得人人热血沸腾,健美的舞步,跃动的人群,激情飞扬。远看龙舞的阵型,恰似一条盘旋欲飞的巨龙,人们向龙神唱赞歌、念颂词、跳舞、上香焚纸,保佑村民们人寿年丰。

军舞是一种古代藏族军队舞蹈,舞者左手执弓,右手持剑,头戴圆形红顶丝坠帽,身佩红绿彩带,头戴虎豹面具,高喊"喔哈--喔哈--喔哈"的口号,舞出两军交战的场面,表演威武骠悍。

他们的舞蹈规模大、人数多、这种舞蹈表演时间长、有着完整规范的体系,再现了青藏高原上古老的军事文化和民间文化风貌。通过这种古老的舞蹈,祈求神灵保佑这方土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也是这一古老民间祭祀活动的终极目的。

法师插扦

在山神庙前,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神舞,还看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插扦”献祭活动。据说这是为了表示人们对神灵的高度崇敬和男子汉的大无畏精神,各个村落的男子几乎都要经受“插扦”的考验,虔诚的人们奉献自己的肉体和鲜血取悦“山神“。“插扦”分为插“口扦”和“背扦”两种,也称“上口扦”和“上背扦”。据说,上了“扦”的人将会得到神灵的护佑。

当法师宣布“上口扦”开始后,男人们便争先恐后地接受法师将几根二十多厘米长的钢扦穿透左右两侧脸颊。“上口扦”也称为“锁口”,据说这样可以防止病从口入。上了“口扦”后,这些插着钢针的男子汉们要一面打起羊皮手鼓,一面继续舞蹈。舞蹈结束后,再请法师给取下钢扦。

我鼓足了勇气,随着争抢的人群,请法师给我上口扦。法师拿着像自行车车条一样的钢扦,浇上白酒进行消毒,当钢扦刺穿我的皮肤时,真的没有流血,也没有感到十分疼痛。

在村民们看来,插扦的意义在于,每插一根扦子,就代表了向神献祭了一只羊。一位叫卓玛的村民对我们说,家里有孩子,就一定要让他“上口扦”,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和整个家庭的幸福美满都有很多帮助。所以,“上口扦”的孩子有的还不到十岁,他们虽然稚气未脱,但是和大人们一样面无惧色。

“上背扦”时,法师先要用酒洒在男人的背部,对皮肤进行消毒,然后将10--20根钢针依次并排扎在脊背上,舞者赤裸上身,带着满背的钢扦,右手持鼓,左手击鼓,边敲边舞,直到背部钢扦全都自然脱落,才能真诚的祈祷,给喜庆丰收的热贡藏乡带来欢乐和浪漫。

图中的男子是今年背扦叉得最多的人

开山血祭

当地的村民向我们介绍,每年祭祀活动的高潮,是法师在众人的簇拥和高呼声中爬上经幡杆,用刀砍破自己额头的头皮,血祭神灵,当地人称之为“开红山”。这是最原始、最神秘的祭祀方式,每一滴血液都是向神的表白和期望,没有比奉献自己的血更能打动神灵的东西了。开山之后,法师手持缠有哈达的木棍继续跳舞。鲜血从他的额头上滴下来他浑然不知,继续沉醉在他“扮演”的神灵的角色中。血祭是热贡山神祭祀文化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仪式,虽然不像其它祭祀仪式那样在热贡普及,但它代表了村民们对山神的无比虔诚。也许是因为过于血腥和重口味,这种形式也在发生改变,我们这次在热贡就没有看到法师开山和宰杀活羊的血祭场面。

六月会是同仁土族、藏族群众自己的节日,不管你外面的人来也好,不来也好,他们都会以真诚的心态全身心投入。生活在“梦想成真”金色谷地上的人们是幸福的,在与“神“的交往中他们不仅得到了极大的心理满足,也会激发他们创造出更美满的现实生活。因为,”六月会“早已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祖国风光(2343)热贡藏乡隆重的六月会
热贡六月会,让人瞠目结舌的藏乡血祭
古代清明节扫墓祭祖礼仪
从蒙古族的灶神说起
为什么大多人要祭祀? - 搜搜问问
全宁敖包山与玉龙的传说(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