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谈短联换字技巧(大笨钟)
散谈短联换字技巧(大笨钟)


短联是练字的最好手段。七字以下联,绝无弯转余地。能逼于死地而后求境界。
      立意、落笔后,发现字不能达、意不及思等等缺失后,常出现若思几日无一字心得的情况。
      今将换字心得散列于此,纯为小技巧非大道理。希望能启迷茫之万一!

一 体、相、用
1 先说一下概念:
    用佛学原理来说,万物只有三个理则——体、相、用。
体:是本体 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如:玻璃
相:是这个事物和属性 如形状 大小 颜色 等等 如:茶怀 花瓶
用:就这个事物的功能 通常是一系列动作 如:喝茶 插花
    如一茶杯,玻璃为“体”,“相”就是它的形状,“用”就是它的功用,即是可以盛液体的东西。
    抽象的思想,也是一样。譬如对联,对联这种形式为“体”,“相”就是你写出来的对联。“用”就是对联中的思想。

2 求变:
    要表达个事物,我们可以有很多角度、很多手法。按上述说法,不脱体、相、用三则。
比如写春天:
一阳动而成春 天有信而苍万物 是写体
春来风带绿 池花对影落 是写相
润物细无声 隔帘闻燕语 是写用

    对照古代文艺理论中的说法:写体是雄浑;写相是无我;写用是有我
更多的句子是没法分清体相用。一联说多物、景中寄性思等,都没有办法直接用体相用来直接说明。

吟春总是风花句 静水流深观世事
就是常说的:意境联
    不是没有体,这个体就是联中的“意境”。是我们要表达的东西。没法直接说清,否则就成了写“体”了。
    吟春总是风花句 以此联做例子 这联要说明的内容是:我们说春天总是爱用风啊、花呀来说。隐含的意境是:说春都着相了
现在去考虑句间的字词,就是细处的体相用。
([吟]春)总是风花句
    这会写的是“用”
    如果写体 就可以变成 [此]春只落风花句 [逢]春必是风花句
此 逢就是引用了春的本体 后面有改动是根据上文相应做的变化 以求文字顺畅
    如果写相 就可以变成 春[容]只落风花句 春[心]只剩风花句
容、心就是春的相
    换字前分析句子的体相用,然后用其它理则(体相用)去更替,会得到不同的表现方式。再加以比较和选择。

3 变中之变
体相用是佛教自唐后的基础理论,对这三个理则的论述文章数量很多。如有兴趣可进一步学习。
试举三则以勾余味:
体空则相无 多用于开悟 这是禅茶一味
以相观体 多用于说理 属于清凉一脉
相用结合 多用于寄思 就是红尘小语

二 因、缘、果
这不是想讲佛,而是想借用他的方式。
1 还是说概念
    这是一件事发展的过程。
缘:一切皆由缘起佛经中缘起细分为18种。缘---是一切事情的开始。
因:是你如何对待那个缘起。就是你处理事情的方式。
果:是这件事的结果。
    不要反感因果的说法。因为、所以是外来语。就是从这个因果来的。因缘果是辩证的。我们不能因为反感庙堂文化的因果说法而放弃因为、所以的使用。

2 求变
    与上同不缀述。
    找一个句子分析一下:
    举一个例子:又是春来花正好
    又是春来--缘 花正好--果 这里面隐去了“因”,这个因是天道。花开花落是自然。
    这是面“春”是缘的本休。如果也隐去 变成 又是一年花正好 就是别一番味道了 
    具体应用上:这样的隐去的“缘” 在意境联中就是:意境 诗钟咏物“缘”就是你要咏的物(咏春 去岁此时花正好)

3 生活中的缘起
网海无边,能相逢是缘
大家一起研究对联是因
    都学好了联 成了很好的朋友是果
    喜欢这本书《生活中的缘起》

三 奇妙的中国文字
1 说在前面的话
    中国文字是形象文字,有形有意。一字多意、多音。再组合起来变化无穷。又加上典故、成语博大精深。
    中国文化能传承五千年而不断裂,得益于文言文。中国古人把文章的表现形式自成一个体系,就叫文言。
    只要学会就能看懂任何时期的文章。而法、英、德等等所有的语言,方法是统一的,表现形式却几十年一变。不是专业根本看不懂100年前的文章。
而对联是基于文言的文字艺术。所以我们要知道中国文字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去享受对联带来的乐趣。
    扯远了 书归正传 下面说下中国文字的特点

2 小字称轻重
    字的轻重:中国字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思。应用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字的语意、上下文的关联等诸多问题。
轻:是指对要表达的意境表现力不够。
重:是指对要表达的意境过于突出而影响整联的顺畅或喧宾夺主使整体联的意境有偏失。
    一个联的字间轻重要如何把握呢?可以用一个形象的事物来说明:
联如竹:
    可以把对联想象成一根竹子。一个字对应竹的一节,字重就则竹粗、字轻则竹细。而联中有联外之意可以想象成,竹的分支。
    这样写完联后想象一下,就会出现一幅竹画。这样写完联后想象一下,会发现不顺畅、不协和之处再着手改之。
例子:秋萧倒后山真切
句子是要表现秋天花落叶枯后能见山水本来面目。隐意:去相看体。
其中:”倒后“用字重了,使得”山真切“失去重心。使整体联意纷杂容易产生误解。
    可用上文中去相的方式 改为:秋将尽处山真切
    再看”秋将尽处“过于隐转,与原意境有背。就是轻了。
    再用离果说因 改成:秋风过尽山真切 或 秋声落尽山真切
    联基本达到平衡 再按自己喜好选择一联

3 换境
    好多文字经常使用,并不感到其中有差别。但放到某一特定环境中(如一个对联中)为应和上下文就会出现差别。

主要影响两个方面:
A 联中环境的大小:
    例一 增加空间厚度
    前日点评时见得一联 山平水远苍茫外===帆隐霞迷浩淼中 
    中 浩淼之水有界 如果改成 间 就是无界之水 应了上联 山平水远 
又有一联 南屏向晚纳余声 如果为 南屏向晚纳余音 则成了可见之物发音 远不如声开阔
    例二 增加时间厚度
一夜东风枝透绿 表现出的突然性
留窗看水 表现出的刻意
乡音只带月随身 表现出的沧桑
    都是由时间的厚度带来的效果。
B 联中”我“的位置:
    牵帆一抹云 若做 连帆一抹云 联中”我“即是在船下 远景观之 原联中乘风破浪向天边的感觉就没有了 换之以海阔天空之境
    僧推月下门 僧敲月下门 推敲之变 联中“我”是主是客 是独是群 就会不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闲话对联三
对联圈第四届主题征联大赛作品汇评(上)
对联百讲·74·拆字联
千古绝对 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成为绝唱!
对联:能对的出来的都是人才,你对得出来吗?有一副至今没有下联
诗群讲课讲义之二:诗钟基础入门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