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区分瓷器中的珐琅彩与粉彩瓷
       珐琅彩和粉彩瓷都是十分珍贵的观赏瓷,价值都达到了最高水平。康雍乾三朝是清代御厂制瓷业中最灿烂的阶段,在这一百三十余年中我国制瓷工艺发生了不少重大变革,许多前所未有的彩釉被传入、创新并发展。其中,“珐琅彩瓷”与“粉彩瓷”都是该时期发展壮大的典型新兴低温彩釉制品。 
   从纹饰布局上看,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不是很大,特别是粉彩在珐琅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而借鉴了不少珐琅彩的纹饰布局方式;但从雍正、乾隆两朝来看,珐琅彩有一种纹饰是在图案的旁边配上相应的诗句,同时在题诗的引首、句后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印面文字常与画面及题诗内容相匹配,并形成一定的程式:
     1、凡画秋花有黄红色者,皆盖'金成’、'旭映’印章,
     2、如画竹则为'彬然’、'君子’,
     3、画山水为'山高’、'水长’。
    而这种固定的配合在同时期粉彩器物上则不见,这也可以作为判断珐琅彩与粉彩的一个佐证,但仅是指其中的一部分器物而已。
  从款识来看,康熙珐琅彩款识一般用蓝色或胭脂红珐琅料书写“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款;而康熙粉彩器不见有“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款。雍正珐琅彩款识一般为青花或蓝料彩双方栏“雍正年制”和“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宋体)款,后者甚少;同时亦有少量“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的。雍正时粉彩器物没有“雍正年制”四字楷书款的,一般均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遇到六字楷书款的器物就要结合彩料的特点来综合分析了。乾隆珐琅彩款识种类较多,一般以料彩书写“乾隆年制”四字楷书(宋体)款或篆书款篆书款都有双方栏,楷书款大多数有双方栏,也有少数没有双方栏的。特别是色地珐琅彩器物多在松石绿地上用蓝料彩书写“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粉彩器物不见“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的,少数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一般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区别珐琅彩和粉彩的标准参考如下:
1、珐琅彩彩色繁多,多到十多种不同的色,而粉彩釉虽比五彩釉色彩总数要多些,但在同一器上还达不到珐琅彩那么丰富。
2、珐琅彩料绘制的花纹是堆起来的一层厚厚的料,有立体感,用手指可摸得到;而粉彩釉是一薄薄的釉水涂上的,很平坦,摸不到凸起的感觉。
3、珐琅彩色调非常艳丽美观,而粉彩则显得不及。
4、珐琅彩料较厚的地方釉面出现极细的开片,并明显有玻璃质感;粉彩不存在开片的问题,且无玻璃质感(不反光)。
5、珐琅彩没有蛤蜊光晕散现象,而粉彩器则有极美的蛤蜊光晕散在色彩的周围。

珐琅彩瓷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与由法国传人的画珐琅技法相融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彩瓷品种。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时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粉彩出现于康熙后期,盛于雍正、乾隆时期,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本文主要就这一时期的珐琅彩与粉彩器物的区别进行探讨。二者的区别主要应从彩料、纹饰、款识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从彩料本身来看,珐琅彩料中含有大量的硼,基质为铅、硼、玻璃料,而粉彩料中不含硼,基质是含氧化钾的玻璃白粉化乳料。要想凭这一点来判定一件器物是属于珐琅彩还是粉彩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不可能从器物上提取彩料样品去化验它是否含有硼;但两种彩料所含成分不同就会体现出不同的表面形态,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差异来分析一件器物是属于珐琅彩还是粉彩。由于珐琅彩料基质中含有玻璃料,因而珐琅彩料体现出的表面形态是有很强的玻璃质感,彩料透明度好。当然,这其中也有特殊情况,康熙时期有时会在彩料中添加粉质,因而彩料呈现出不透明的状态,而在雍正时期彩料中不添加粉质,所以彩料玻璃质感强,色泽艳丽,层次分明。粉彩料中的基质是含氧化钾的玻璃白粉化乳料,因而它所体现出来的表面形态是玻璃质感弱,彩料有很强的乳浊感而不透明。
“珐琅彩”与“粉彩”的化学成分,“珐琅彩”与“粉彩”都是在玻璃粉末中加入不同的呈色金属氧化物制成。玻璃粉末为基本釉,是由玻璃研磨制得,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硼砂、氟化物等按照适当比例混合。呈色金属氧化物的主要作用是混合在基本釉中使其产生不同发色效应。可以说,制作各色釉料与烧制玻璃时加入不同金属氧化物制成“色玻璃”属于同一道理。
在彩料的施绘过程中,珐琅彩与粉彩虽然在用笔的方式上完全相同,但表现出来的效果却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通过对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部分珐琅彩瓷与相关粉彩瓷进行仔细对比、分析后,笔者认为:珐琅彩器物色彩凝厚鲜艳,施彩匀、润,浓淡深浅的过渡极为自然,从浓深处渐渐转为淡浅;而粉彩器物色彩淡雅柔润,施彩不及珐琅彩匀润,浓淡深浅的过渡明显带有“做”的意味,整体色彩有堆垛的感觉,是为表现而表现,不是自然的表露,玻璃白粉料的运用十分明显,乳浊感强,看起来有油腻的感觉。
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主要区别在制作地点、制作程序以及绘画风格等方面。
珐琅彩瓷 “珐琅彩瓷”制作时各项进程都非常严谨。先由造办处设计者绘制造型,呈览应允后交与宫内木作制作木样,再次呈览应允后送到景德 镇御厂交与督陶官制胎。烧制好的瓷胎运回宫中,由造办处设计图案,允许后让珐琅作绘画者烧制。其中器物上的题词、印章、落款等都 各有专人分工,包括题词的临摹、字体也由统治者亲自指定安排。总之,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严格把关。正是如此,瓷胎画珐琅才凝聚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成就,发展为清代彩瓷顶峰。同时,统治者的积极参与又使它充满皇家气息。珐琅彩瓷制作数量相对较少,所以显得比较珍 贵,特别是康雍时期主要用于帝王赏玩,如果下赐重臣或外交互赠时一般都有记录存档。
       中国最早的珐琅彩器是明代景泰年间烧成的铜胎珐琅器,即著名的国产“景泰蓝”。清康熙中期,这一技术被移到瓷胎上,料为进口。现在“珐琅彩”即指“珐琅彩瓷”,即用珐琅质彩料描绘装饰的瓷器。“珐琅彩”是釉上装饰彩绘瓷器,二次烧成。始见康熙中期,盛行雍正、乾隆两朝,其后衰落。清末、民国出现过仿康、雍、乾珐琅彩瓷器。珐琅彩料色料凝厚,色釉晶莹润泽,绘瓷后画面微凸,频增立体感。其纹饰风格富贵、华丽,与当时景德镇官窑器纹饰风格相类似。

  康熙时期珐琅彩瓷器,由于是从铜胎移植而来,尚处初创阶段,彩料掌控尚未成熟,彩料与瓷胎粘合也不佳,故器型小。白胎瓷内壁施釉而外壁素面,在外壁上施珐琅彩后,留下白而不完美,通体复施黄、蓝、红、豆绿、绛紫成为色地珐琅彩瓷。色地有透明与不透明的,注重了色调的烘托效果。纹饰部局遍满通体,在器物面、盖、底部,均有装饰。常在画好的图样上补上较深的颜色表示阴影,时而点上小点辅助装饰,花叶点深纹。运笔工谨,图案部局强调趣味而疏于记实。画面注重西方绘画笔法、技法,如时空、透视、明暗关系等。

  雍正后,珐琅彩瓷器制作更为精进,部分和康熙时色地一样外,绝大多是在精致的白瓷上彩绘。白瓷器从景德镇烧好后送到京城,也有用旧脱胎填白瓷器。雍正珐琅彩瓷器改变了康熙时期只绘花枝、有花无鸟的单调图案,在白瓷上用珐琅彩料绘花鸟、竹石、山水、等各种不同的画面,并配以书法题诗,成为制瓷工艺和书、诗、画。雍正本人提倡水墨、青绿山水,故此两品种皆有精品。雍正十年提供画稿的有唐岱和画水墨珐琅的戴恒、汤振基。雍正六年指定画珐琅彩花样的有贺金昆。画珐琅的有张琦、周岳、宋三吉等人,谭荣、邹文玉最出色。

  雍正时期珐琅彩瓷器,发展到成熟时期,脱离了铜胎珐琅画法的模式。画面装饰更为中国化,制作技术达到顶盛。瓷质如白玉,胎骨如蛋壳,且具画苑画风,题句优雅,款识工整。雍正时期珐琅彩瓷器表现追求瓷本色清纯,色地珐琅彩较少,较多以白瓷釉面上施彩绘制。景德镇盛产如玉白瓷,加之宫中所藏白瓷皆为所用。雍正早承康熙装饰之风,后在图案化装饰、写生式基础上,增加了彩色地开光、翎毛类、山水类题材,有花有鸟,画配题诗、写意画面、朱红印章、书诗画为一体,瓷画与纸画渐近,形成雍正时独特艺术风貌。

  乾隆帝二十八岁继位,其聪颖过人,兴趣爱好广泛,天文地理、音韵算学、诗词乐赋、书法绘画,儒雅好古、博学多产,其对珐琅彩瓷十分重视,多次诣旨督烧督藏。乾隆初期珐琅彩瓷器的数量已超过康、雍时期,形制极为丰富,造型品种增多,瓶类有:蒜头瓶、双莲瓶、双耳瓶、胆瓶、观音瓶,茶壶盖碗、碟、酒盅方盒等,碗碟圆器为多。纹饰绘画承袭前朝的图案式、写生的山水花鸟,增加了婴戏、春闺课子、母子情等题材。色地常见有轧道色地、锦文色地、百花色地、色地开光,专家画彩。乾隆珐琅彩形成“题材多样、装饰华丽”艺术特色,其珐琅有“五彩珐琅”之称。其传承发扬着清代宫廷富丽繁缛,却端庄华美的装饰艺术风格。《饮流斋说瓷》有“故乾隆一朝为有清极盛时代,亦为一代盛衰之枢纽也,政治文化如此,瓷业亦然。”

  乾隆期珐琅彩瓷器画面有完全仿西洋画,有些画面题材增多。所用白瓷也为造办处上等货,乾隆十八年造办处档案:“白瓷盘一件、白瓷暗龙盘一件传旨着交珐琅处烧珐琅,填白盘碟大小一百卅件、填白大小二十八件、交珐琅处烧珐琅。”这些珐琅瓷器产量不大,完全由清宫廷垄断。雍、乾珐琅彩瓷器,有题诗的引首、句后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印面文字与图案、题款相配合。清乾隆珐琅彩芙蓉、鸡纹玉壶春瓶,瓶口撇小,长颈,腹下丰满,圈足。胎薄釉润。颈部以蓝彩绘上下蕉叶纹,腹部绘山石,石后三株芙蓉花,周边绘小野花,两只稚鸡相依偎,窃窃私语。瓶上有诗“青扶承绿,红妥出阑枝”。器物制作精细,胎质细腻,用彩浓淡适宜,花卉鲜艳逼真,禽纹生动形象。诗画结合,具文人画工笔情趣,代表了乾隆时期制瓷最高水平。

    玉壶春瓶由宋人诗句“玉壶先春”得来,宋始烧造,元、明、清均烧制。由于珐琅彩工艺烧制复杂,加上雍正时代发明了玻璃白打底的粉彩瓷器,彩绘效果与珐琅彩可媲美,且造价较低,可成批在景德镇烧制,这样昂贵的珐琅彩瓷渐被取代,但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饮流斋说瓷》有“清康熙专以名工制瓷,名手绘画,殆纯入美术范围,而高穆浑雅之气,独未尽掩入雍正则专以佚丽胜矣;至乾隆则华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而古朴浑厚之致,荡然无存。故乾隆一朝为有清极盛时代,亦为一代盛衰之枢纽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珐琅彩瓷器鉴定,您是否了解?
论珐琅彩瓷器鉴定技巧
粉彩瓷器鉴赏 考“眼力”区分粉彩和珐琅彩!
乾隆瓷器如何鉴定入手?要点分析,值得收藏
乾隆粉彩、珐琅彩、斗彩、五彩瓷器比较
康熙,雍正,乾隆瓷器大百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