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原“平王东迁”的真相:他根本不是为了“避犬戎”

在各方矛盾日益尖锐的西周晚期,王位继承权的归属问题点燃了战乱的导火索。最终,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自此,周朝王室走上了衰败之路。

周平王放弃镐京,迁都洛邑,而东周也始于“平王东迁”。之所以'东迁',似乎在历史研究中早已有了定论,人皆言“避犬戎”。而这一说法,基本都是源自司马迁在《周本纪》和《秦本纪》中的叙述。

《东周列国·春秋篇》周平王剧照

可笔者认为,这一说法看似合情合理,但其实并没有抓住事情的实质,仅仅是停留在“避犬戎”的表面现象上。因为,司马迁对于这一事件的描写语焉不详,其中一些具体的情节和当时所处的背景,还存在着很多的疑点。而这些疑点很值得我们去推敲,进而有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那么,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司马迁所叙的“平王东迁”究竟有哪些疑点。同时,也让我们尝试着还原一下“平王东迁”的真实情况。

秦烧天下诗书,埋藏了真相

秦一统之后,烧天下《诗》《书》。笔者认为,这是我们考证“平王东迁”这段历史的重要前提,也是司马迁在描述两周交替这段历史“语焉不详”的主要原因。

《秦始皇本纪》中记叙着这样一句话:“非《秦记》皆烧之”,而《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由此说来,司马迁在作《史记》时,除了秦人所撰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文献可以参考了。所以,这种“不客观性”,就是《史记》中“平王东迁”的“背景疑点”。

秦始皇画像

司马迁相对完整的采录了《秦记》中的记叙,然而能够“幸存”的《秦记》,不仅时间线非常的混乱,而且记叙和观点也非常的主观。

《秦记》所记,皆言秦王有功于周平王,而我们仔细审视《史记》行文后,就会发现其同样是处处偏袒秦国。可见,司马迁在无书可查、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间接地受了《秦记》的影响。

笔者以“秦襄公将兵救周”的事件为例,来进行一下分析和论证:

首先,让我们理清各方之间的关系。秦襄公救周,此“周”为周幽王。由此可见,秦襄公和周幽王的对手是申侯和犬戎。然而,申侯所扶持的太子,就是周平王。也就是说,秦襄公与周平王是敌对的关系。

其次,我们在司马迁的叙述中,发现了疑点。他前脚刚说“秦襄公将兵救周”,而后马上就说“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这是不正常的,也是存在矛盾的。说它不正常,是因为,从时间上看,这一叙述是不完整的,司马迁有意忽略了其间发生的“二王并立”战争;而说它矛盾,是因为,从“周”这个主语来看,前后叙述是矛盾的。

秦襄公画像

最后,我们来仔细想一想,两个仇敌竟然立刻“握手言和”,还能结伴东迁洛邑,怎么会这样?

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秦人所作之书,粉饰了所有的一切。秦人已把历史的真相,埋藏在了熊熊火堆之中。

由此,笔者大胆猜测:真实的历史,是对秦国不利的。

秦襄公与周平王的真实关系

《左传》中记叙了“周二王并立”一事,虽然记叙不详,但是根据年表和史实,我们可以尝试着还原一下“平王东迁”前后的真实情况。在此,笔者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一、周幽王死后,秦襄公并没有马上就派兵“送”周平王东迁。

二、有两个“二王并立”的局面产生。首先是周幽王与太子宜臼(周平王)并立,其次是周平王与携王并立。

三、在“二王并立”过程中,周边势力纷纷卷入斗争,影响了整个局势。

四、通过斗争,周边势力和诸侯提高了他们自己的地位。受益最大的不是周平王,而是他们。

《东周列国·春秋篇》周幽王剧照

那么,我们就以此来分析一下,秦与周之间的关系:

一、周幽王在位期间,秦襄公与周平王处于敌对状态。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秦长期与戎共同生活,秦国渐渐成为人们眼中的“蛮夷之邦”。秦襄公为了提高秦国的地位,同时也为了摆脱戎的不利影响,用联姻的形式从周王室那里取得了正统的地位。开战之时,秦襄公救周,救得是周幽王和太子伯服。

二、第一次“二王并立”结束后,国都镐京已被秦襄公控制。秦襄公听从周幽王的召唤,来到宗周镐京畿内,抗击申国、缯国和犬戎的联军。申侯的联军虽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他们却离开了畿内,“尽取周赂而去”。此时这畿内的领土,哪怕只有断壁残垣,也被秦国纳入了自己的控制范围。

西周后期地图

三、此时,周平王在申国居住。他还待在姥爷申侯那里,等待进一步的指示。众所周知,晋、郑与周平王的关系是很亲密的。晋文侯杀掉了另一个“王”携王,结束了第二次“二王并立”;而郑武公与周平王是叔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晋、郑两国是申国的同盟,也是周平王继承王位的拥护者。《左传》中记载,“周之东迁,晋、郑依焉”,在这段描述中,不见了秦国的踪影;而《史记》中,也没有秦国在这个时候与周平王相见的记录。所以,笔者认为,秦与周的关系,远没有晋、郑与周的关系密切。秦襄公在整个事件中受益颇丰,但是仍然不去见周天子,这与司马迁所记的“襄公以兵送周平王”的忠君之举相矛盾。

综上所述,笔者得出结论:周平王与秦襄公的关系向来都不好,他不敢,也没有办法回到镐京继承王位,因为此时的镐京已在秦襄公掌控之中。周平王只能在申、晋、郑等诸侯的拥护下,从申国出发,前往洛邑,进而定都在那里。

战争绘画

“平王东迁”的真实原因

《左传》中记载:“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这说明周平王从镐京出逃之后,一直待在申国,而后在申国称王。

我们摊开地图,就会发现:申国离犬戎很远,中间还夹着别的国家,他在申国避哪门子的犬戎!更何况犬戎是申国的盟军,正是他们,与申侯并肩作战,才击败了周幽王!

所以笔者认为,周平王没有任何理由,为了躲避犬戎而迁都洛邑。

那么,“平王东迁”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实际上,这次迁都有许多的原因,笔者总结了最重要的三点:

一、为避秦。如果周平王回到旧都,必然会被秦襄公控制,而这种被仇人“挟以令诸侯”的感觉,肯定很不好。所以,镐京不能回,只能迁都。

《东周列国·春秋篇》郑武公剧照

​二、申国国力衰退。根据史料中的记载,在“平王东迁”后的重大政治活动中,再也见不到申侯的身影了。可见,申国与周幽王的“骊山之战”,使申国的国力严重受损,进而失掉了话语权和争霸权。所以,周平王只能任由其他诸侯摆布了。

三、为晋、郑所迫。当时实力最为雄厚的四个国家是:晋、郑、秦、楚。除去前面已经讲过的秦国和相对比较偏远的楚国不谈,这一次东迁,对晋、郑两国是很有利的。这两个国家虽表面尊王,背地里却心怀鬼胎。他们需要把周天子安置在一个可以彼此制衡的地方,而洛邑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洛邑地处中原,与晋、郑两国较近,方便他们控制周天子。

综上所述,“平王东迁”是周天子为势所迫、完全不得已的行为,而秦国一把火烧掉了真相,欺骗了司马迁。

其实,洞察当时的风云变幻,东迁并不是为了“避犬戎”,其本质还是各诸侯间的博弈,真是一盘“好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平王东迁洛邑,并不是为了躲避“犬戎”,而是有三个原因导致的
浅析西周灭亡和平王东迁的真相
周平王为什么非要东迁,为了躲避犬戎?司马迁想错了
平王东迁,西周已灭,为何战国时还有东西周?
大秦帝国的建立要感谢周平王东迁,秦国成了平王东迁的最大赢家!
烽火戏诸侯历史真实性求证, 周幽王、褒姒可能被黑了两千多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