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为“物质极大丰丰富”?

谈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按需分配,总是少不了“物质极大丰富”这个前提,也少不了生产力极大提高这个基础。对于物质极大丰富和生产力极大提高的理解,100年未变,从没有人进行过深入探讨分析。唯一的答案就是等,等什么呢?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谁也说不清。

一、生产力的全部内涵

生产力包括实体要素和非实体要素,这些没有争议。非实体要素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早已深入人心,并且成为我国的方针政策,进行贯彻落实。

一定技术条件下的生产力的总和就是当下的产能。产能是为人们提供物质产品的现实力量。科技开发是指向未来的,是为未来更高技术条件下的产能打基础的。

决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力是当下的既得的现实产能,不是未来的产能,更不是落后国家的现实产能。我们说社会进入什么形态,是指先发国家,而不是后进国家。因为先发国家是人类社会的顶尖,它规定着、制约着、引领着整个社会系统的方向。

二、物质极大丰富

生产力分两方面,一是指生产率,在当代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二是指产品质量,当代指科技含量。

按照传统的说法,生产力极大提高是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是产品质量的极大提高。为什么?

因为,生产率提高了,产品自然就多了,就丰富了,似乎与产品质量,即科技含量没有直接关系。这里容易把生产率与产品质量混为一谈。

三、生产率的有限性与产品质量的无限性

随着科技发展,生产率迅速提高,有天花板吗?当然有,因为生产率表达的是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快慢程度,生产的数量与生产关系,即生产目的有关。

如果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这种生产是必须的,也是刚性需求,数量基本固定,物质极大丰富很容易就实现了。

如果为了投资赚钱,生产就具有无限性。而且是无限扩大再生产,无论如何生产都满足不了人们的赚钱需要,物质极大丰富的目标永远无法达到。

自动化智能化时代,产能全球性过剩,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易如反掌,生产力已经达到为人们提供有限产品的能力,也就是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当代,之所以,开足马力还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其实是生产性需要造成的假象,与人们的基本需要无关,最后,地球的一切资源都变成了货币,能源都变成了二氧化碳。这是生产关系的设计者,即经济学严重缺乏科学性造成的永久浪费。创新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学迫在眉睫。

产品质量则不同,它是科学技术的结晶,与科学技术基本同步,具有无限性的特点,它与生产关系没有必然联系,科技越发展,反而越节约。比如,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产品是生产力的要素,是中性的东西,生产多少服从生产关系的结构需要。生产体现的是生产关系,是结构,是基数,体现着人们的生产目的,即无限扩大再生产,无限赚钱,表现为无限浪费。

四、自动化智能化是生产力性质的质变

人类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全人类。它包括全部的物质生产者,全部的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全部的教育工作者,全部的行政人员,全部的武装力量,全部的司法、立法人员,即全人类的各行各业。

自动化与智能化的集合,可以轻易解放物质生产者,网络化信息化可以解放服务业和教育从业人员,而且是精神生产的工具。在此生产力基础上构建的新的社会结构,可以解放政府、立法、司法人员。在此简化的社会结构基础上可以实现资源能源的最大节约。国内外稀缺资源不再稀缺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也就消失了。人们再也不需要为耗尽地球资源的无限扩大再生产而争夺,世界性的残酷竞争结束,武装力量的使命完成。

至此,以科技为中心的生产方式确立,科学实验是人类的活动中心,艺术创作、艺术欣赏是人们的精神润滑剂和调节剂,处于次要地位。教育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培育阶段,处于基础地位。所以,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是生产力质变与飞跃的象征,是解放全人类的生产力基础。它需要与此相适应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以及社会结构——上层建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原复习资料终极PK版(这是我看了一遍书之后结合老师划重点时所讲的以及各种参考资料花了两天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负重前行的乌龟
逢考必过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
微众银行报告——透镜定义未来银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