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提梁盒

文 | 明清家具研习社

研习君语

书房与厨房的二重奏

提梁盒

- Ming style furniture -

提梁盒,也称提盒,是一种盛放物品的器物,它由最初由文人发现、经过文人的改良、使用以及宣传,使得提盒在全社会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广泛的使用。

可以说,提梁盒是典型的文人家具。

提盒虽是文房案头之物,相较桌子柜子体量较小,但在其设计上取法建筑,使用功能及文化品格上与明式家具的精神一脉相承。

可以说,提梁盒是小器大作的典型代表。

清 黄花梨三撞提盒

01

从厨房到书房

从目前的文字记载和图画材料来看,提樑盒在宋代就已经流行起来,主要还是用来盛放酒食,便于出行。或是应用于商铺和饭馆,用来运送食物或者小件货物。

这一时期的提盒尺寸较大,大多为白木涂漆、或者用竹子制成,一般比较粗糙,实用性强,使用频率高,故多有损坏,传世实物几不可见。

明人绘《麟堂秋宴图》中的扛箱

中国历史博物馆 藏

明《竹园寿集图》卷

后来,一些文人对这种颇具民俗色彩的提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参与设计下,提盒的形制变得更为精巧,工艺也更加讲究了。

《鲁班经匠家镜》有“大方杠箱”和“食格”两式

惟杠箱大,需要两人抬,故曰“杠箱”

食格较小,可一人肩挑两具

《金瓶梅词话》插图

一人肩头荷物,一手提盒

文人不仅对工艺讲究,对提盒材质也非常在意,明清时期,文人使用的提盒都用黄花梨、紫檀、红木等名贵木材制作。

于是这种精致的提盒走进了文人的生活,他们把田间地头常见的提盒引用过来加以改制,适用于自身,外出会友时,用来盛放毛笔、墨盒和印章的用具,在书斋时则置于案头时时把玩,陈放文房雅玩之用。

黄花梨两撞提梁盒

02

文人家具

明代屠隆在《考盘余事》一书中,曾提到文人们外出旅游时携带之物。如实用本、叠桌、叠几、提盒、衣匣等,还有三四十件文具盒背具匣。

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说:

为了便于出行,大、中型的提盒多用较轻的一般木料制成。但由于生活的改变,早已不适用,实物也难保存下来,只有小型的才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木材制造,考究的还用百宝嵌或雕漆制成。这些自非用作盛食物,而是贮藏玉石印章、小件文玩之具。到今天,它们本身也成了珍贵的文物了。

都说家具是实用器,而当使用功能不再被需要时,唯恐只有那些原本附带着收藏价值的文物才能幸存下来,提盒就是这类存世不多的小件器具。

明万历刊本《琵琶记》中

书童挑的考篮就是装笔墨纸砚的提盒

这种精致的提盒走进了文人的生活,他们把田间地头常见的提盒引用过来加以改制,适用于自身,外出会友时,用来盛放毛笔、墨盒和印章的用具,在书斋时则置于案头时时把玩,陈放文房雅玩之用。

我们现在考量一件明代的文人提樑盒时,如果认为还是盛酒食的用具那就大错特错了,明代文人提盒呈窄而长的长方形状,这样的形状恰恰是为容纳毛笔和砚台而设计的专用产品。

提盒从宋代普遍使用到明清时期登峰造极,经历了材质及尺寸的变化——材质由原先的竹制变为木质,甚至是紫檀、黄花梨名贵木制,由原先的大尺寸(相对后来而言)缩小变为适应文房案头把玩的大小。

在这个过程中,文人起了关键作用。

雍正皇帝围炉观书

画面右下角有一紫檀提梁盒

似乎有一个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探讨过,就是古代的文人很多,为什么只有明代的文人好端端的不在书斋读书品茶,而是特别热衷于家具制作,甚至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呢?

以往我们通俗的说法是,明末宦官专权,文人政治失意,便转而追求田园诗意的生活状态,既然不能报效国家,那就专注过好自己的小资生活。这也是所谓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种观点是很多人认为的明末文人状态。确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但是,我们在考量整个古典家具与文人的关系时,不妨把眼光再向前拉伸二三百年,便会发现另一番天地。

黄花梨两撞提梁盒

黄花梨三撞提梁盒

黄花梨四撞提梁盒

宋元明清一路相袭,明代之前的元代是少数民族政权,而在此之前的宋代被誉为是中华文化的造极之世,宋代的文人温文尔雅,诗词歌赋,诗酒花茶。

但是到了元代,元统治者把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而在社会分工上的局面却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医、八娼、九儒、十丐。

文人地位之低,头顶妓女脚踏乞丐,且元代废科举,文人末路。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文人是弃文从工,而且元代军队每到一地便召集工匠发展生产。于是,文人在时代的洪流中无可奈何的进入了工匠的队列。

如果我们由此回看明式家具的文人参与过程,或许可以找到最初的发端。

提樑盒是家具发展史上的一个缩影,从其历史的变迁及使用用途的转变上,可以反窥中国历史文化的的演变进程。

03

小器大作

中国的古典家具与古典建筑同为木作,一大一小,一脉相承,同源同宗,可以说家具中保留着中国建筑的构物思想,因此古典家具也被称为是“建筑中的建筑”

提梁盒体型虽小,结构上却完全模仿建筑式样,是典型的“小器大作”范例,没有因为“小”而在放弃精工精做。

提梁盒一般都用长方框攒成底座,两侧端树立柱,以站牙相抵固定,上安横梁,有的作一字状,有的为罗锅枨式。

除去盒体光看这外框架,便是中国建筑中最最传统的梁柱结构,处处给人以端庄、稳定的感觉。

黄花梨三撞提梁盒

有趣的是,建筑中的梁架上面盖满了房顶,受力向下;而提梁盒的横梁四无依傍,只有使用的时候,把它拎起来才会受力,受力向上。对于古人这种在同一结构上的变化应用,活跃的思维另后人汗颜。

古人最早使用的提盒多用竹编织而成,四框、盒底、提梁等较厚的竹劈。外表周围用细小的竹片织成,内层盒全部使用大漆涂料,一般无任何装饰。而较为豪华的,会在器物的四角镶嵌铜件,这样的物件多出自达官贵人家中。

竹编提梁盒

到了明清两代,经文人参与设计、加工、改造过的提樑盒成为社会上普遍流行的爆款,达官显贵,文人士大夫纷纷效仿。

而根据个人的偏好,黄花梨制的,雕漆装饰的,带包角的,两撞三撞四撞之别的,纷纷出现,各不相同,总结起来,提梁盒在明清两大出现了几个型号:

一般型(1.0版)这种提梁盒外表无任何装饰物,一般硬木或杂木制成,只以实用为目的,使用者多为普通百姓。

轻奢型(2.0版)这种提樑盒一般在器物四角镶嵌铜饰物,既美观又增加了牢度程度,有的还在提梁的两侧及站牙上浅雕有简单的纹饰。

豪华型(3.0版)这种提樑盒在器物四角、提梁两侧镶嵌有铜饰物,精美的浮雕从上到下贯穿整个提梁。提盒边框的四周还要雕有或镶嵌纹饰图案。

清 花梨木蟠螭纹镂空提梁盒

清 黑漆描金缠枝莲团锦纹提盒及其内成套餐具

一件提盒的从大到小,从厨房到书房,凝聚了中国家具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书写着中国人的日常。

从盛放食物的器具到文人志士的文房雅玩,小小的提盒满足了人们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在它那方天地中,内敛沉静,不骄不躁,自释芳华。

明清家具研习社商城精选

黄花梨三撞提梁盒

清 黄花梨螭龙纹三撞提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檀嵌象牙夔龙纹提盒
提 盒 | 從 生 活 用 具 到 文 房 用 具 的 演 變
古代提盒:从生活用具到文房用具的演变
文 房 清 供
【编号540034 】 明末清初 黄花梨两撞小提盒
书房清供,这清供到底是个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