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高窟北魏壁画独特的色彩艺术

敦煌壁画中为了在昏暗的石窟光线下显现出鲜明的色彩效果,更是充分利用对比色的效果以适应观者。敦煌壁画中用的最多的对比补色就是红与绿。红色和绿色是对比最强的互补色之一,二者并置很难调和,“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彩色相和,和则神气生动,否则形迹宛然,画无生气。”民间传统视大红大绿为恶俗,原因就是“若火气炫目,则入恶道矣。”而“世俗论画皆以设色为易事,岂知渲染之难,如兼金入炉,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则道出了设色的微妙性和复杂性。可见我国的传统绘画十分注重色彩的和谐关系,讲究用色沉着、雅致,反对浓艳、炫目、火气。那色彩如何才能做到和谐呢?据色彩学的原理,色彩之间和谐与否,与色彩的强度、纯度、面积、比率有很大的关系。色彩中互为补色的颜色对比最强,如红和绿、黄和紫、蓝与橙等,而且是颜色纯度越高,对比度就越强,从而色彩之间就越加难以协调。

北魏壁画的色彩总体来讲,有三个特征:首先是它较为突出的装饰性。敦煌壁画作为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基本采用的是在线描造型的基础上进行添色的方法,多数的颜色都是平涂的。这样画面上最突出的艺术效果就是平面化的装饰味。虽然壁画人物的赋色晕染是还具有明显西域风格的“凹凸法”,但在这里却有了自己的特点,画家用色笔沿人物轮廓线以线的方式作多层次的叠晕式晕染,由深到浅,在平面的装饰效果上表现出一种丰富的层次感。257窟中的故事画,都以土红作底色,大面积的土红决定了壁画的暖色的基调,画面主体中的石青、石绿、黑、白、土黄等颜色在这样的色调中亮而不乱,它们共同构成了热烈、丰富而统一的绚丽画面;254窟《萨埵本生》的画面以黑、褐、灰为基调,其中透着淡土红、紫灰、红褐等丰富的暖调层次。画面浑厚、沉稳。灰黑色的人和动物若隐若现地隐于褐黑的背景之中,粗看层次混沌,细看却使人回味无穷。显现出一派神秘、浓郁的宗教色彩。石绿石青明亮的冷色在厚重的背景中似乎闪着宝石般的光泽,使画面增添了活跃的因素。青褐色的色彩对比结合画面独特的造型构图,更突出了萨埵舍身饲虎的悲壮气氛。千佛图案,更具有装饰性。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就是因为许多石窟中都画有铺天盖地的千佛图案。千佛造型简单,艺术效果主要是大块颜色的排列组合。颜色主要还是土红、石青、石绿、黑、白、灰等几种基本色。每一尊千佛的袈裟的颜色构成佛像的主色,而身后的背光、头光的颜色与袈裟都是固定搭配。每一排千佛与下一排总是错一个位置排列,这样千佛就构成了无数条斜向的色带。虽然各窟的千佛排列组合方向各有不同,但总体效果都是以窟中或墙壁上的主尊佛像为中心,千佛组合成的色带呈放射状的特色,这种方向性配以红蓝绿白黑等颜色有规律的排列,使昏暗的石窟中感觉有了万道闪耀的佛光,似乎在映证乐僔和尚见三危山发万道金光,若千佛闪动而开千佛洞的传说。敦煌石窟中千佛图案的这种奇特效果,被誉为“梦幻般的排列组合”。

北魏壁画色彩的第二个特征是象征性。与造型、构图一样,壁画的赋色也富有象征意味。《鹿王本生》中河流,在细柔的线描之上,赋以明亮的石绿色,显示出“绿水长流”之意;在《萨埵本生》和《沙弥自杀缘品》中都有白塔的形象,现实中的佛教也确有白塔建筑,但画中的这些白塔处在那样一种特殊的氛围里,却有了象征意义。有人曾批评这座白塔是《萨埵本生》这幅名画的败笔,颜色与整幅画面的色调不符,太过孤立。其实不然,孤立与否前面笔者已经论述过,关键是按北魏画工高超的色彩水平,他们是不会轻易在画面上出现那样的瑕疵。笔者认为,《萨埵本生》中的这座醒目的白塔,周围配以轻盈的飞天,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深沉悲壮的画面气氛里,白色显示出一种静穆与安逸,象征着“天国净土”、“极乐世界”。与其他昏暗污浊的“人间秽土”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了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在这里,白塔被赋予了双层意义,是现实与理想的完美统一;再如鹿头梵志和婆薮仙两个外道人物的赋色,皮肤染成棕灰色,毛发涂成蓝色,五官以白粉点出,有一种怪异的倾向,与佛、菩萨、飞天等正面形象的用色处理有所不同,象征着他们的作为方面人物形象的身份与特点。

第三个特征就是写意性。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赋色特点基本上是表现事物的“固有色”的。谢赫的“六法”中提出“随类赋彩”,道出了中国绘画色彩的基本原则。然而这里的“固有色”并不等同于西方绘画观念中的固有色概念。中国绘画艺术从根本上讲是写意的艺术,其随类而赋的色彩并不是客观物体真实、自然的“固有色”,而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的色彩。这些色彩不是这些“类”所需要的真实颜色,而是绘画艺术本身需要的表现颜色。壁画中的药叉,以各种颜色绘制。“犬马最难”、“鬼魅最易”,药叉作为配角式的神仙形象,给古代画工们给予了自由的想象和发挥空间;九色鹿、沙弥自杀、须摩提女等故事画中的山脉,有白的、绿的、黑的、黄的各种颜色,画家以此表示现实中山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变化。这与苏东坡用朱砂画竹,齐白石用黑墨画牡丹叶有着相通的神韵。北魏壁画中这种主动自由的赋色方式,给“随类赋彩”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色鹿经图:敦煌壁画经典 释迦牟尼佛前生的故事
北魏  佚名《佛背光飞天》敦煌莫高窟壁画
【敦煌石窟】北魏-263窟、260窟
莫高窟 第257窟 北魏
敦煌石窟
莫高窟【特窟1】北魏第254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