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度电影
(2011-02-20 09:33:04)
分类: 钟源杂文
印度电影
钟源
前文说朝鲜电影,讲到与其对比,韩国电视剧看了能“减压”。印度电影看了也能“减压”。载歌载舞,轻松愉快。印度电影虽然也写悲剧,但一般剧情简单,场面不大,往往只围绕恩怨情仇和因果报应,看了开头便能想到结尾。
前文说朝鲜电影朴实好看,但朝鲜并不是电影大国。此文讲印度电影也朴实好看,而印度绝对是世界级的电影大国。
印度电影连续多年,年产量高踞世界第一。仅从2009年,全球电影院调查统计研究所(UIS)的统计数据看,世界电影大国的年产量为:印度1,091部,尼日利亚872部(短片居多),美国485部,日本417部,中国330部,法国203部,德国174部,西班牙150部,意大利116部,韩国110部,英国104部。印度电影仍是世界第一。
美国有个好莱坞,印度也来个宝莱坞。但印度电影很象印度的国度——有大国心理,没有大国实力;有电影大国数量,缺乏电影大国质量。电影的大国质量,只能表现在艺术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印度电影的这两力,一直都不大。
有一点,说来也怪也不怪。世界电影的强与弱,往往表现在女电影明星的多少与漂亮程度。讲起女电影明星,美国与英国绝对踞优,但印度也不差。世界公认的第一电影美女艾西瓦娅·雷,就在印度。印度电影有了歌舞与美女,在世界有观众,在中国也有观众。但一般只是普通观众和休闲观众,追求艺术欣赏的观众不多。
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印度电影在中国很流行。改革开放以后,音像制品开始发展,印度电影的影碟仍有市场。可见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已经形成一定的传统型的欣赏习惯。如《两亩地》、《流浪者》、《大蓬车》、《奴里》等,都曾被广为观看。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两亩地》和《流浪者》。特别是《流浪者》,一首《拉兹之歌》,曾哼唱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1953年,印度导演罗伊完成了《两亩地》的拍摄。这部影片在印度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主题和手法都突破了印度电影的传统模式,表现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揭示了农民的内心世界,创造了真实可信的人物性格,并将音乐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印度比较优秀的电影作品。
50年代初,出身在印度电影世家的拉杰·卡普尔,对反映贫苦人生活的社会题材产生了兴趣。1951年,他自编、自导、自演了影片《流浪者》。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是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呢,还是得自于父母呢?影片以这一主题,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灵。拉杰以巧妙的艺术构思,完美的导演手法和精湛的表演技巧,成功创作了主人公拉兹这个人物,使《流浪者》广受赞誉。
该片严肃地告诉人们:决定一个人性格和习惯的不是血统,而是环境。当然,《流浪者》之所以能在中国观众中,形成广泛的欣赏热度,还与当时中国在“阶级斗争”路线中,形成的“唯成份论”有关。“唯成份论”强调“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而《流浪者》恰恰反对这样的论调。正如拉杰·卡普尔所说:“不管你出身于什么家庭,不管是怎样低下的家庭,如果在你的周围有爱情、慈爱和友谊,并有机会获得进步的话,你就能完成巨大的事业。”
一个人对一部电影的印象或感情,往往还承载着对个人生活经历的回首及向往。我看印度电影《流浪者》是中学时期,在母校北京八中的礼堂里看的。当时是夏天,礼堂里既闷又热,但同学们还是显得非常爱看。现在,一想起《流浪者》,就象又回到了中学时代……
印度电影《流浪者》剧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度电影《流浪者》“原声歌曲”,永恒的经典,值得珍藏!
印度电影《流浪者》“原声歌曲”,永恒的经典,值得珍藏!
歌曲典藏:《拉兹之歌》(印度电影《流浪者》插曲)
经典老电影(【印】《流浪者》)
印度电影:流浪者剧情简介
印度电影【流浪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