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政府买服务,农村电影公益中的市场伫望

2006年年底,河南等八个省(区)开始进行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试点。此次试点依据“政府买服务”的原则,由财政出资购买放映设备,并在试点期间对电影放映进行补贴,以实现农村地区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由此,曾经沉寂了十几年的农村电影再度繁荣。 

    然而,问题在于,在市场启动起来之后,如果财政停止补贴,在坚守公益放映的同时,农村电影市场能否走出一条商业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怎么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农村电影放映第一线,与电影放映队、村民等面对面交流,一起探求农村电影市场化、商业化之路。

    3月7日下午5点,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庙头村的广场上,几位村民正帮着挂银幕。60多岁的赵大爷若有所思地说:“放电影吧?也该来村里放了,再不来,十几岁的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电影了。”

    晚上7点,电影准时开演。演出不一会儿,村民韩和平就不停地感叹:“这电影咋这么清晰呀?跟镜子似的。”放映员张建军笑了:“这是数字电影,当然比起以前的胶片电影效果好。”

    晚上10点40分,《太行山上》和《七品知县卖红薯》两部电影放映完毕,在三五摄氏度的气温中坚守了一晚上的二三百名村民才缓缓散去。

    如今,只要天气允许,类似的场景每晚都在郑州、洛阳两市和开封县的广大农村地区不断上演,农村电影开始恢复十几年前的繁荣。

    农村电影放映,一度沉寂

    庙头村村民赵宪法还记得当年放电影的盛况:“那时村集体经济经常花二三十元钱请乡里的放映队给群众放电影,都是胶片的。碰上好片子,拷贝就紧张了,群众就一直等,有时到后半夜才能等来拷贝。”

    “从我年轻时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初,各个村子也经常像今天这样,几百人聚在一起看露天电影。可这种场景已经十几年不见了。”50多岁的庙头村党委副书记韩春阳不胜唏嘘。

    电影放得少,有村民归因于电视的冲击:农村家家有了电视,越来越多的人家还装上了有线,遥控器一按就能换台,谁还跑出去看电影呀?也有村民归因于电影内容不切合实际:大部分电影不是拍给老百姓看的,不符合农村生活。像《十面埋伏》,城里人说好,可我们根本看不懂!

    在洛阳新农村电影院线公司董事长李晓和看来,体制的变化造成了过去十几年农村电影市场的空白,这位曾经放了二十多年农村电影的老影人说:

    1997年之前,电影发行采取的是计划经济的一套办法:省、市、县三级都设有电影公司,每年省公司统一购进拷贝,然后从市到县逐级分配调剂。各乡镇的放映队则从县电影公司租赁拷贝,进村放映。最后这一步是市场化的,老百姓不用直接掏钱,但村里用集体提留款统一支付,放一场电影连拷贝租赁带放映人工要花二三十元钱。所以,那时的电影公司和放映员都活得很滋润。

    1997年,电影发行体制改革,县级电影公司和省、市级的电影公司一样成为了独立的市场主体,拥有了直接进入发行市场购买拷贝的权利。当年一部电影拷贝大概要2000多元,一般放二三百场就报废了。但大多数县级电影公司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每年购进新拷贝,只能吃老本儿,可老拷贝片子老,效果差,慢慢地对村民失去了吸引力,丧失了市场。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很多乡镇放映队和县电影公司就逐渐关门了。

当然,县级公司中也有挺过来的,像开封县电影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曾经遭遇了太多的磨难。每每回忆起当年,开封县电影公司总经理郭建华就不禁摇头:“过去的十来年太难了,曾经发不起工资,交不起社保,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添设备,等等。现在活过来了,却掉了一层皮。”

    政府买服务,坚守公益

    2006年年初,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了河南、浙江、宁夏等八个省(自治区)进行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试点。随后,河南省将郑州、洛阳两市和开封县纳入试点范围。

    据省文化厅市场处副处长赵先知介绍,此次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

    在这一原则下,国家广电总局成立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统管全国农村数字电影的供片等;试点各市成立股份制的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并在全市范围内通过招标形式在每个乡镇建立放映队。院线公司实行统一品牌、统一供片、统一管理、统一结算。

    财政出资统一购置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每乡镇配备一套,并对放映队在农村放映公益电影进行补贴,标准为100元/场,补贴之后,不允许向村民收费。

    “这种放映设备,一套五六万,个人可买不起。国家买了设备,就拥有了设备的所有权,市院线公司拥有设备管理权,我们作为放映队,只有使用权。同时,放一场电影得一场的劳务费,我们当然有积极性了。”负责新安县铁门镇各村电影放映的张建军说,他以前是县电影公司的经理,现在亲自当起了放映员。

    “这次财政的补贴方式由以前的‘养人头’变成了‘买服务’,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目的就是激励放映队下村放电影,实现每村每月一场电影的试点目标。”赵先知说。

    当然,每场100元的补贴不会全部落到放映队手中。“像我们开封县,每放一场电影,要扣掉15元的节目服务费,因为数字电影节目是通过卫星接受的,而卫星接收站运行也需要成本;扣掉20元的放映设备折旧费,用于资产的保值增值;给放映队60元,电影公司提5元,用于公司发展。”郭建华介绍道,“放映队拿大头,是为了激励他们多放电影,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市场化之路,摸着石头过河

    尽管国家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给予了高度支持,但在各种文件中依然强调各地的院线公司应该加强市场开拓力度。

    对此,各试点单位也心知肚明。“国家不会一直给我们输血,市场启动起来之后,一切还得靠自己。”郭建华的话很有代表性,“让我们试点,就是为了让我们摸索出一条可行的农村电影市场化道路。但目前谁都没有成型的市场开拓思路,只知道大致方向,就是加强服务,拓展放映规模,以此来吸引广告赞助。”

    在她看来,农村电影院线公司实际上就是个网站,只有吸引了眼球,才能吸引来投资。“按照规定,20个放映队可以申请组建省级院线公司,30个跨省的放映队可以组建跨省院线公司,那么,如果我发展到50个、100个放映队,就形成了是一家媒体,一家每月可以同时影响上百万人次的良好广告载体。”

    为此,开封电影公司把扩大放映规模放在了首位。他们和全县338个村和400多个学校的签订的流动放映合同显示,2007年放映场次高达14000场。“有了白纸黑字的合同,我们就可以和企业谈判,吸引他们的赞助。”

 据悉,目前开封已经吸引了中国最大的化肥企业——中化集团的关注。中化将以遍布开封县各乡村、学校的电影放映队伍为依托,播放形象宣传片。

    “除了广告,企业和个人点播电影也是个路子。”洛阳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总经理陈维化说:“谁家有个红白喜事,花上二三百元钱,给乡亲们放场电影,市场也不小。”对此,郭建华深有同感:“去年,我们已经接受群众点播1000多场,每场收入在150元左右。”

    “但不论如何,搞好电影放映是个基础,不能服务好群众,就没有影响力,就不能吸引客户。”在这一点上,他们的观点更是一致,“做好公益放映,是我们的责任,也是走向市场化的前提。但商业化的路子走好了,公司经济实力上来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公益服务。”

    据她估计,如果一年能够有200万元的广告与赞助收入,即便财政不补贴,也可以保证对农民的14000场公益放映。“在不久的将来,我想这一天肯定会到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淮北暖新闻|热心农村公益电影的乡镇“美容师”
农村电影巡回放映队
【虞见·纪实】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自发捐款助抗疫
那个年代的露天电影
60年代的农村露天电影放映员:真正的“电影大明星”
心系革命老区!《温暖有光放映队》走进河北阜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