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电影产业的战略变局

  【作者简介】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 100029)。

  2012年中国将增加美国电影对中国内陆的进口配额,这是继1994年中国引进分账影片、2001年加入WTO之后,又一个改变中国电影产业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它将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包括:其一,使中国电影市场竞争面临全面升级,尤其是对中国电影制片业形成直接压力;其二,促使中国电影产业在与美国电影的博弈中做出“非零和关系”的战略性选择;其三,中国电影产业在逐渐扩大进口影片的情况下,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价值观的挑战。为此,中国在尽力扩大本土电影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也肩负着维护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

  2012年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协议规定,中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其中以IMAX和3D电影为主;美国进口电影的票房分账比例也从原来的13%提高到25%。此举表明美国一直以来期望能够更大规模地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企望终于如愿以偿。美国电影协会(MPAA)主席克里斯·多德议员2月19日发表讲话说:“美国在对中国出口方面迈出了重大一步。打开中国电影市场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电影协会的首要任务,如今该协议对美国众多的电影从业者和娱乐产业人士都是天大的好消息。这次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协议将会使美国电影公司获得更多的票房收入,修正过去20年在标准商业条款下令人遗憾的收入状况。往后将会有超过50%的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①今后好莱坞电影将对中国电影业产生何等影响,它对中国电影业又将起到怎样的作用?是我们不得不认真应对的一个关乎中国电影乃至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问题。如果说1994年引进分账影片和2001年加入WTO分别划分出了当代中国电影不同的历史时期,那么,此次增加美国进口影片则再次划分出中国电影产业新的历史时代。一句话,中国电影市场维系了近二十年的均衡格局,现在面临着历史性的变局。

  一、中国电影市场竞争面临全面升级

  目前,占据中国电影市场半壁江山的进口影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国与美国对进口的美国影片票房利润进行分账的影片,也就是俗称的“大片”,它们大多是好莱坞制作的极具商业性和娱乐性的主流影片,其中有些影片与美国的放映档期非常接近。这类影片是好莱坞电影称霸全球的重要力量;另一类是中国买断进口版权的影片,也就是在外国电影院线放映之后,再引进到中国电影市场的影片。这类影片通常会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共同占据长时间的放映档期,对中国电影市场形成持续的压力。过去,中国电影市场上每年的分账片约有二十部,加上三十多部买断版权片的进口影片,这样,中国电影市场上每年共有五十部左右的进口商业影片,平均每周一部登陆中国电影市场。现在再加上增加的14部分账片,每年进口的外国电影将近七十部,这无疑会使原本就处于激烈竞争状态的中国电影面临更为严峻的压力,同时使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市场竞争在制片、发行、放映领域全面升级。

  我们看到这次增加进口的美国影片主要是以IMAX和3D电影为主,这意味着美国电影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品种是那些制作门槛极高的科技型、未来型产品。这种超级文化产品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奇观性。在诸多仍处于发育、成熟过程中的中国电影公司,不论是在市场开发能力、技术制作能力,还是商业运营能力方面,都难以在这类特殊片种上与好莱坞抗衡。即便就是有些横空出世的“票房黑马”,也难于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电影与美国电影的“非对称性”格局。特别是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现在越来越呈现出奇观化、系列化的制作趋势,力求对中国电影市场形成持久的市场压力。其实,好莱坞电影历来注重通过科技手段来吸引观众,特别是利用时尚化的影像包装艺术,增强影片的商业感召力。影片《阿凡达》不仅通过3D技术创造出影片的立体效果,而且还通过IMAX的放映系统,使当代电影能够比传统的胶片放映获得更强的空间感受力和更高的影像解像度。它改变了传统电影的观看模式,使电影的观赏变成了一种全新的视觉/心理的享受。就像一百年前人们趋之若鹜地涌进电影院去看迎面开来的黑白火车一样,现在的人们争先恐后地到电影院去看立体的天外飞船。这种以电影的科技实力为主导的影像变革,很可能会引发电影在制作层面与技术层面新一轮的升级换代。显然,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策略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电影技术变革,美国电影是希望通过巨额资金打造的好莱坞电影品牌,刻意抬高电影的制作门槛,改变电影观众的观赏口味,颠覆电影传统的观看模式,最终以电影的超级品种挤压其他国家的传统电影,达到其独霸世界电影市场的战略目的。在这种境遇中,我们的电影要特别警惕被美国电影拖入投资竞赛与设备竞赛的漩涡之中。

  其实,至2011年3月19日,WTO所规定的最后期限为止,中国就面临着更加开放本国的电影、电视和视频游戏等文化市场。所以,这次的备忘录的签订不是忽然而至的市场放开,而是一种在进入国际贸易市场交易平台后的必然走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电影产业对外开放后对“时间成本”的一次结算,它是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的自然延展。所以,增加美国影片的进口配额这件事,对中国电影业而言,重要的是要在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中提高本土电影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中国电影的艺术影响力,最终形成中国电影的国家品牌,与好莱坞电影在市场上一决高下。

  中国内陆电影产业的发展才只有20年时间,相对于美国电影乃至香港地区电影,对商业性、娱乐性的电影没有多少实际经验,中国电影的产业化依然需要特定的“时间成本”,因为中国的电影市场需要有自己的培育期和成长期。同时,中国电影从业人员需要一个历练、成长的过程。现在,说是狼也好,说是虎也罢,好莱坞电影对我们电影市场的瓜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我们是喜是忧、是福是祸、是利是弊,怎么说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对中国电影制片业必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相对于发行与放映业而言,中国电影制片业所面临的压力更为巨大。因为,增加进口影片的配额并不会直接冲击发行与放映业的市场利益,有时,发行一部美国电影的利润时常还会超过一部中国电影。可是,对制片业来说,如何应对好莱坞电影的进入,就是必须面对的严峻局面了。

  就中国电影产业的总体发展而言,追求的不是单一某个行业的发展,不是电影院线、发行公司的独自盈利,而是制片、发行、放映业的全面进步、共同繁荣。面对不断增加的好莱坞进口影片,它必将会对中国电影的制片业产生直接的冲击。一部《阿凡达》投资数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的中小成本电影在这个商业平台上究竟能够有多少生存空间?一部数百万到上千万元投资的影片甚至连一部大片的发行费都不够。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电影很难进入高科技数字化电影发展的历史序列,进而在一定范围内已经形成好莱坞影片的商业垄断。原本要拍摄的商业电影,很可能会在这种市场竞争的压力下,采取观望乃至退缩策略,进而使中国电影界近些年来涌动的制片热潮有所回落。长远地看,这将会增加中国电影商业投资的市场风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进口大片来华20年“搅局”记
中国电影问鼎奥斯卡:永远有多远
中国电影票房迎来丰收年
电影业:在保护压力和开放诱惑夹缝中
不敢得罪中国 好莱坞竟篡改影片角色
【荧屏大观】好莱坞2013总结:系列电影天下 中国贡献巨大|好莱坞|好莱坞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