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这么多人排队挤书展

如果说,“藏而不读、读而不思、思而不行”是当代阅读环境与阅读风气日趋式微的尴尬写照,那么,延续了整整7天,于昨晚(8月19日)9点闭幕的第11届上海书展,则无疑是在外界对书业低迷忧思时,出版界的一次努力。

据上海书展组委会的统计,2014上海书展一共举办了684场活动,超过1000名学者、作家参加,观展人次比去年增加了两成。

“排队”成了今年上海书展现场的最大风景。有读者说,排队成为了“必修课”,买票要排队,进门要排队,安检要排队,购书付钱也要排队。

“门票在上周五的时候,出现紧张情况。当时,周五的门票都卖完了,就销售了周六的票。到了周一,又加印了几万张,才能应付到今天为止的读者需求。”在昨天闭幕式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阚宁辉感慨,这是历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状况。

排队成必修课

本届书展首次加印门票

“去了书展才知道谁是我的衣食父母。没想到上海书展有那么多人!”8月16日,六六在上海书展,给朋友李蕾的《藏地情人》宣传站台后,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上海书展在1981年开办时,只是个上海出版界图书交易市场,那时还叫上海书市,读者仅仅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哪怕时光倒流十年,恐怕也没有人能够想象,它现在已经能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在酷暑季,拎着或大或小的行李箱,在一周累计接待超过30万人次的大卖场里疯狂扫书。

以入场人数计,上海书展的规模称冠大陆。今届上海书展以“书香中国”为主题,云集超过500家来自各地的参展商。

来上海7天,看着上海书展上摩肩接踵的人流,看着名家讲座爆满,甚至周末买书付钱都要等半个小时的情景,你真的会很感慨。

当然,上海书展组委会,也是相当的周到和细心。

72岁的林宝芝,每年都来上海书展。有一次,她参加一个论坛,但事先不知道需要凭票入场,看到许多读者像她一样被拒之门外,林宝芝找到了书展组委会,将意见提了上去,“他们很客气地接受我的批评,今年就有了进步,活动表上既标注了取票方式,也提示了微信报名的平台。”

“书太重,我们提供快递服务,直接送到家;今年一直下雨,就在门口准备了雨披;还有为老年人准备的轮椅;里面的餐饮也比以前的选择更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在昨天的闭幕式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有个妈妈带了1岁的小孩来,跟我们说应该有母婴室,确实,明年起码得设两个母婴室,这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服务细节。”

轧闹猛的人群

代表人们对阅读的态度

其实,这和整个上海的文化底蕴有关。“比如,还有艺术节、电影节、大型展览,这种时候大家都会挤破头,你看这几天的书展,每天都是大雨,他们打着伞排队的秩序井井有条。”作家安意如说。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电影的摇篮、芭蕾舞的摇篮。”写了无数上海风情的女作家陈丹燕说。

无论是王安忆笔下的弄堂、白鸽、王琦瑶,陈丹燕眼中的咖啡馆、色拉、老房子,还是张爱玲时代的叮叮车与小情小爱,人们都能从字里行间处,看到属于上海的文化意味和城市风貌:脂粉的,污秽的,市井的,更是摩登的。

上世纪30年代,人们把这种都市化的写作,称为海派文学。时至今日,新一代的阅读者,仍然希望能从传统阅读中,亲近身边的城市。

“所以,网购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购书需求,大家还是希望能亲手摸到书本,看到书的内容,真的喜欢再去买。而书展,种类多,折扣大,能够满足上海读者的购书情结。”作为上海书展的民营书店代表,杭州晓风书屋的老板娘朱钰芳说,从这方面能看出来上海的文化需求比较旺盛。

“可以说,商业文化也是一种文化。书展对于上海人好像过节一样。”上海交通大学的王教授说,“上海市区的购书氛围不好,很多大书店都搬到了郊区,只有福州路的氛围比较好,像一个大型书城,上海艺术书店、上海古籍书店都集中在那里,但是都不打折。书展则折中了所有人的需求。”

奈保尔领衔

打的是一张国际牌

上海女作家毛尖的形容里,“海派是一种藏污纳垢、多元化的文化。”

以前,上海人读书,也要“讲实用,不浪费时间”

“我刚来上海读书的时候,在地铁里,常常看到有人看书,虽然大部分是投资理财类。”在外企工作的杜恒,作为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学生,在去年之前,没看过严歌苓的小说。“觉得文艺类小说浪费时间,但工作五六年后,才发现,强大的竞争压力,导致内心会出现非常大的焦虑和困惑,这个时候,文学类的书籍,才是滋养心灵的镇定剂。”

所以,杜恒现在的包里,一定会放一本书,有时候是余华的《活着》,有时候是《金钱,不能买什么》。

在杜恒的公司,德国老板自己辟了间办公室做图书馆,“半面墙都是图书,大家把自己觉得好的书,都放在里面。”

而上海书展特意辟出的“国际文学周单元”,以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为领衔,37场活动,12位国际作家,场场爆满。

“在国际文学周里,中外作家对话成为活动的主要模式。英国、西班牙、日本、俄罗斯……这些作家把他们的文化带到上海,产生融合和碰撞,播下的种子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开出怎样艳丽的花。”读者李冉,喜爱西方文学,只要有时间,每一场国际文学周的活动,她都赶去参加了。

“上海书展,就要变成上海国际书展了,”安意如说,作为国际大都市,“国际视野,没法避免。”(王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门票被炒到150元的上海书展,有哪些泪点和槽点?
艺文季:一场文化盛宴的诞生
今年上海童书展展出中外最新童书超6万种,其中外版童书约2万种。280场阅读推广活动精彩纷呈
思南公馆变身“露天书店”,持续绵延百味书香
2017台北国际书展:难追大陆速度 坚守精耕细作
今天,我们为什么依旧热爱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