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绍翁《夜书所见》

东桦朗诵《夜书所见》 来自心心悦读 00:23





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1

赏析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的灯火,料想这定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吧。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让他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温馨时光。



2

作者简介




叶绍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

他的七言绝句很有造诣,诗风淡泊清悠,耐人寻味。



3

入选小学课本叶绍翁另一首诗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4

嘿,学着点,这首诗是写作文的好范例呀


实用技巧1. 借景抒情,以景入情。

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实用技巧2.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秋叶、秋风、秋声、秋江、秋舟、孤灯、顽童、斗蟀,均是写动景,动得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篱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无边,这是写静景,静得凄神寒骨,令人惆怅满怀。动静结合,描述了诗人在幽静的寒秋夜晚挂念家中亲人思绪。


实用技巧3.  悲欢交织,以欢掩悲

一二句写悲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三四句叙欢情,深夜挑促织,异地思欢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潜,以欢掩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强烈思亲之情。


实用技巧4. 虚实相益,以实映虚。

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


实用技巧5.  心驰神往,远近互动。

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距,嬉戏场景犹在眼前。那物那景,直教人无限唏嘘。


实用技巧6.  冷暖两分,“寒”“挑”传神。

“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写出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冷暖两分,对比起来,思忆亲人温暖之情跃然纸上。


实用技巧7.  “动”“知”连气,一气呵成。

诗歌以落叶“送”寒, 寒声“动”情,情牵亲人,思亲慰寂,一气连成。“动”为诗“骨”,“知(思)”为诗“心”,做好了前后承接,使全诗起落得体、张驰有度。


实用技巧8.  暗用典故,明了心意。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

暗用典故更,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


实用技巧9.  巧用修辞,情意绵长。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怎不把读者带进这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

“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动凄凉心境,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绵长。





心心悦读

阅读\ 探索\ 想象力





欢迎收听童声朗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叶绍翁《夜书所见》
诗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学习VBA,报表做到飞 第四章 正则表达式 4.6 排除匹配
梧叶送寒,篱落灯明,叶绍翁的这首绝句意脉贯穿,词淡意远
《夜书所见》优质教学材料课件PPT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南宋 叶绍翁《夜书所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