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辉县境内的白陉古道

巍巍太行山像一道屏障横亘在华北大地上,阻碍着华北大平原与陕晋高原之间的联通与交流。在这八百里太行山上,在隐蔽的河谷、山涧甚至悬崖绝壁之上,却有八条道路横贯晋冀豫,名曰太行八陉(xing)。从南向北依次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

其中的第三陉在河南辉县叫“白陉”,另名曰孟门关,紫霞关,为豫北、晋东南之间的交通隘道。它东南起自河南辉县市薄壁、上八里一带的白鹿山,故名“白陉”,西则辐射山西上党地区,绵绵延延三百多华里。

从商周开始至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白陉古道一直是贯通晋豫及江南诸省的一条咽喉要道,是和平年代太行两侧文化经济交流的山间丝绸之路,更是战争年代运送粮草与兵马的要塞与关隘。

随着历史的演变,白陉古道大多已被岁月所埋没、所覆盖。在山西陵川县境内,位于马圪当乡双底村的一段古道,则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因而很多人只要一提起白陉古道,首先想到的就是陵川县双底村的悬天古道和72拐!

而在河南辉县,目前尚存的却还有薄壁铁匠庄一带的云台古道、薄壁宝泉一带的宝泉古道、上八里鸭口紫霞关古道等三处遗址,如果我们对其稍加整理,也会使这些千年文物出现光辉的。

        辉县境内的白陉古道,现存遗迹共有三处:

        1.孟门古道:即紫霞关古道:鸭口-十寨门-紫霞关

        2.宝泉古道:薄壁、十八里坡、龙浴寺、南门关、宝泉

        3.云台古道:铁匠庄、夹驴缝、西马池、一斗水

1.紫霞关孟门古道

    白陉古道,缘由这条古道起自河南辉县的白露山而得名,白露山就是今天的南北关山,以上八里鸭口上面的俗称“没牙豁”的紫霞关为界,南关山一直到辉县与修武交界的百家岩,北关山一直到八里沟大峡谷。

    最早的白陉古道起至河南辉县上八里鸭口,过孟门关经陵川关爷坪、长山底、甘河、武家湾、双(塽)底、衡水河至上党与太行陉、釡口陉汇合,全长约150公里。

    早在3300年前,商代二十君王盘庚迁都“北蒙”(今河南安阳西即殷墟)即称“左有孟门关”。《史记·吴起列传》记载:“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左转襄公二十三年》记:“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记载了公元前550年,庄公伐晋取道白陉的史事。清道光《辉县县志》曰:孟门即白陉,古太行八陉之第三陉,河南、山西咽喉,从鸭口可达。明朝时设巡检司,弓兵把岁守,清康熙四年才撤。

   这就说明,上八里鸭口这一段的古道应该是最早的白陉古道。

   至今,这条古道仍有部分遗迹隐约可辨。首先,从竹竿园开始,就可看见乱石河滩里面,时隐时现、就地开采铺就的石头路,然后经过拍石地沟、下午峪,经女儿缝梯上到太行二栈,过对头寺、上午峪、苇园、石寨门,开始走之字形的盘山古道,一直到山顶端有一豁口,此处就是就是明洪武三年(1370)设立的巡检司,额设弓兵四十名。万历年间裁留二十五名,清康熙四年(1665)缺编。

   这条古道由于正处于两山对峙的喇叭口状,时常骤风劲吹,再加上地质条件不好,这里的古道常常被山上落下的碎石所淹没,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开采大理石等缘故,很多地方已经被完全埋没。

    所以,真正的古道到底是沿着女儿缝梯上到太行二栈,还是一直延伸到没牙豁(即孟门紫霞关)山地在盘旋直上,都不得而知,尽管这里是从河南跨越到山西直线距离最近的地方,但由于山势陡峭,很可能就在清朝时,人们舍近求远,改道薄壁十八里坡宝泉古道,而遗弃了最原始的这一段白陉古道。

      (上图为鸭口、紫霞关、关爷坪、武家湾、薄壁的地理位置示意图。鸭口起点的那一段为最早的孟门白陉古道)

        2020年元旦那天,本编跟城内小学梁海峰主任、城北中学远航户外群主杜文生老师三人,一同探寻了紫霞关。部分照片如下:

    弃车登山前,仰望紫霞关,但见一道碎石流自山顶滚落。

      向右走不远,就开始从里边太行二栈上登山,树枝上系着驴友们用红布条做成的路标。之字形的古道依稀可辨,甚至还有早已凌乱不堪的护路石。

       古道路基基本上还能看得很清楚的。

      他俩指点着山下新修的公路,紫霞关隧洞的开通,彻底废弃了这条古道。   

        山顶的豁口处,就是古代的孟门关卡,曾设置巡检司,有四十多名弓兵驻守把关,石墙依旧。十年前,我曾经在这里看到过一块圆券石,一块清道光年间的石碑,但现在已经查不到了。

       此处向南有驴道可通悬天河谷、官房、石林等处,向北可达西驼腰、东驼腰、直达关山景区。的确是一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的关隘。

      从此下山,又是一段之字形的古道,路两边长满了小叶槲树、小叶榆和阔叶槲树,不由令人想起温庭筠的诗句:“槲叶满山路,枳花照驿墙”,其实,这漫漫古道何尝不是当年的悠悠驿路呢?

      古道上的护路石、石板路面大约有两米宽,因年久失修,荆棘满地。路面的设置跟我们常见的山西陵川双底村的白陉古道,完全一样,隔不远就会有一道护路拦,以保护古道不被流水冲垮,也使得路面更加坚固。

      我弄不清楚翻过这一段孟门关(或曰紫霞关)之后的这一段古道该归属于河南还是山西。但是翻过山之后的村子关爷坪、长三地的确属于山西陵川马圪当乡。其实,这条沟跟平甸潭头那边的西沟是对应的,叫做东沟,这东沟中间还有座水库,水库那边的村子却都隶属于平甸村管辖。这条沟的右边是山西,左边仍然是河南。

2.十八里坡宝泉古道

可能是原来途径上八里鸭口孟门关(或曰紫霞关)的古道过于陡峭,也可能是那里的女儿缝梯实在太过危险,也有可能是白鹿山一带山势险要,且午峪河水常常爆发山洪,冲垮古道,不知在何年何月,白陉古道又在薄壁一带新开辟一条古道来。

 改道后的白陉古道,在辉县境内可分二个路段。第一路段,从薄壁至北尖垴为登山爬坡,盘山绕道人称“十八里坡。”(至今,新修的薄平公路也被人称之为十八里坡)。第二路段,从北尖垴至潭头村,在峪河峡谷红石绝壁上穿越,人称“宝泉栈道”(约32华里)。中间有南门关,镇行山庙等,在位于宝泉村南二华里处的峭壁崖豁上的南门关正中镶一长方形面石,上镌“碧水丹山”,为大明嘉靖二十二年季春吉旦,巡抚河南都御史秦中李宗枢建。后因该关坡陡峻险、门小路窄,不便过往客商驼队通行,又改在此门西约30米的崖根平坦处筑建木质双门,并建有门楼。客商驼队双向西行,有战事时则需站岗放哨,封堵古道。这里较之紫霞关有很大方便。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地理中国》2015年6月25日,播放了关于这一段白陉古道的节目,叫做《白陉迷道》,不妨点击查看。

《白陉迷道(上)》http://tv.cctv.com/2016/06/25/VIDEInYggFk2QUyvlfbPTQWx160625.shtml

   《白陉迷道(下)》http://tv.cctv.com/2016/06/26/VIDEPb3S7d2ZkvB3TPfnf9Vg160626.shtml

3.铁匠庄云台古道

         云台古道是一条早已被废弃的古代商道,它北起山西省陵川县,南至河南省辉县铁匠庄村,网上说她位于5A级景区云台山风景区中,属尚未开发的地区。既然是河南辉县是起点,怎么又成了云台山景区了呢?

          云台古道修建于公元908年的宋代,是当时山西通往宋都汴梁的最近的一条大道。可以想象,当时这条古道该有多么繁华,修建时又是多么艰难,在没有大型工具、机械设备的时侯,要在荒山僻岭、悬崖红岩上挖开、铺设这样一条三米宽、几百里长的古官道,其难度可想而知,要耗费多大的力量呀。

       云台古道比较其鸭口孟门古道和宝泉栈道来,坡度比较舒缓,路面也更加宽敞。
        具体线路是:薄壁镇铁匠庄村、一路向西、过部队南墙,开始上山。山顶有一豁口名曰“夹驴缝”,之后是之字形上山古道,山顶有古代庙宇,继续走,有一三岔路口,修武林业局在此立有护林站牌,继续向山里挺进,有三枪、老董家、东马池、西马池、一斗水,向右翻过山就是宝泉景区的西沟未开发景区。上述地名中的东马池、西马池属于辉县薄壁镇,这是确凿无疑的。这条古道到底属于辉县还是焦作修武,我也不清楚,但是这段古道的起点是在辉县薄壁铁匠庄是毫无疑问的!
       这里的路面跟另外两处的建筑特色是一样的:每隔大约一丈都有一层“把石”微微突出,这“把石”的作用有三点,一是可以在山洪爆发时分解水流,可以更好的保护路面;二是“把石”掩埋得更深一些,可以更好的保护其他石头不被山洪冲起。三是“把石”的出现可以减缓坡度,形成一个个极小的台阶,方便人马行走甚至可以行车。越是陡峭的地方“把石”越是紧凑,路面舒缓则相距较远。
 

       本编多次走过这条古道。上面几张图片,为2017年3月24日,跟随辉县市高级中学郭春荣主任和本校远航户外群主杜文生老师,走这条古道又从百家岩返回的那次穿越活动中拍摄于这条古道上的照片。

白陉古道应该是文物

   在历史上,这白陉古道,一定经历过数不清的战争洗礼,她是战争的血管,是历史的命脉。多少剑戟刀枪,多少炮火军粮,都曾在这里留下过印痕。石板坡路上的马蹄印记,路边护路石上残破的文字,都记载了这里曾经的历史。

    当然,白陉古道绝不仅仅只是一条军事要道。在烽火暂熄和平的年代里,它又是一条物流之路。这里一定又是一个繁忙的古代高速,马帮、驴群、挑夫,还有赶考的学子,还有匆匆穿行的晋商,这白陉古道定是摩肩继踵的通道,是互通彼此的关隘,是通过她向太行山东西两侧开放彼此的一个桥梁。

   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晋商,就是通过这里,使得货通东西,交流南北,马迹人足,泪滴汘渍,连同晋商文化都浓浓地积淀进了这条古道,使这条古道更加厚重,更加深沉。

          悠悠白陉古道,像是一首历史长卷,铺排在大山坡上,贯穿在悬天峭壁上。她记载了上千年的民族兴衰史。

    她隐匿在这荒野群山里,不声不响,却承载了成千上万的车来人往;斗星移,物是人非,她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厮杀,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更替的王朝。如今,鼓号角鸣早已消逝在了岁月的深处,粮草马匹也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古道卸去了自己作为军事要道、运送粮草弹药的使命,她便无怨无悔只作为一个历史的脚印,把自己的影子印拓在了南太行的深山腹地里,少有人知道她辉煌的历史,而她所经过的这些地方,更成为人迹罕至的荒僻野岭。

            白陉古道应该算作是一种文物吧!

       我们已经无法潜入过去的时空,去寻找折残的箭镞、卷刃的钢刀、擂裂的战鼓和弃扔的号角。更无法去录制逃荒人的悲号和营利商贾的嬉笑,我们所能见到的,只有这一条条潜伏在太行山坡上的饱经沧桑的漫漫古道。

一点建议


        白陉古道在陵川县、在井陉县等地,均已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遗址了,而且已经被保护或开发,被充分利用成为旅游资源了。我们这里的三处白陉古道应该也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呀!有历史厚度、又有建筑特点、曾经为社会文明的进程作出过很大贡献,该不该保护起来呢?这分明就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建筑!这正是文物的定义!

        能不能在三条古道入山口的路边竖立一块石碑呢?或者是水泥板也可以的!就像是辉县跟卫辉、林州之间的赵魏长城遗址那样!很简单的就可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陉古道】经典的徒步路线,古时候山西进入中原重要的古商道。
太行八陉之资料
辉县部落
【棣华堂·乡史】马栓贵:白陉走读
走白陉古道:穿越南太行(二)
古道幽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